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日光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日光岩(英文:Sunlight Rock)俗称"岩仔山",别名"晃岩",相传1641年,郑成功来到晃岩,看到这里的景色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称之为"日光岩”。[1]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日光岩
  • 外文名 :Sunlight Rock
  • 别   名晃岩
  • 地理位置鼓浪屿中部偏南
  • 海拔高度 :92.7米
  • 开放时间 :5:30—21:00
  • 所属国家 :中国
  • 所属城市福建省厦门市
  • 门票价格 :50.00元
  • 著名景点水操台
  • 建议游玩时长 :1-2小时
  • 适宜游玩季节 :除八月台风季的其他月份

视频观看

景点

鼓浪洞天

日光岩东面巨石匾:有三幅楷书题刻,一幅横题“天风海涛”在上端;其下二幅直题,右为“鼓浪洞天”,左为“鹭江第一”。“鼓浪洞天”每字高约1.20米,宽约1.00米,左侧有楷书小字款跋三行,惜已风化,可辨读者为:“明万历元年春丹阳少鹤丁一中题并书。同游者儒士黄俊明、曾一贯、曾一唯、陈建明、曾鸣凤、洪油、洪沧。”此题刻镌于1573年,是日光岩年代最早的题刻。[2]

龙头山

位于日光岩莲花庵后侧的岩石上,系1919年黄钟训行楷横题“龙头山”三个大字,其下直行跋语:“此山俗称岩仔山。考/厦志:‘龙头山即日光岩,亦曰晃岩。明池直夫有晃园,极花竹之胜。’爰泐石以存旧称。民国八年,黄仲训识。”字幅高2.4米,宽1.50米。

晃岩

位于日光岩莲花庵前的巨石上有楷书横题“晃岩”二大字,系1916年朱兆莘所书。每字高0.60米,宽0.50米。

鹭江龙窟

位于日光岩莲花庵后的巨石上,与“九夏生寒”题刻毗邻,系1920年前后张大河行书直题“鹭江龙/窟”四个大字,末尾款“云溪张大河”。字幅高3.20米,宽l.60米。厦门古称鹭江、鹭门或鹭岛、鹭屿,厦鼓之间的海峡称作鹭江。厦门岛的虎头山与鼓浪屿的龙头山隔江对峙,自古民间就有“龙虎守厦门”的美谈。清代道光《厦门志》记载日光岩‘俗名龙头山”,民间相传此山岩是蛟龙栖息的地方。这幅题刻寓有赞美厦门龙蟠虎踞气象之意。

九夏生寒

位于日光岩莲花庵后的巨石上,系黄仲训行书直题“九夏生寒”四个大字。字幅高3.20米,宽0.65米。 左下侧署款“銕(铁)彝书”。古人称夏季九十天为九夏。此地岩高树古,海风阵阵,盛夏至此,顿觉凉爽。”铁彝”是黄仲训的名号,他于1918年在日光岩建成瞰青别墅,题刻当是同年所书。

古避暑洞

位于日光岩半山腰,有几块巨石叠成的一个自然石洞,洞日之上有施士洁隶书直题“古避暑洞”四个大字。每个字高约0.60米,宽0.90米。左侧楷书署款:“施士洁题。”这里长风浩浩,历来是人们夏天避暑的好地方。189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台湾后,施士洁愤而举家内渡,先后寄居于泉州、厦门等地。这幅题刻当为此时所书。

与日争光

位于日光岩山顶巨岩的岩壁上,系1935年朱熙楷书直题“与日争光”四个大字,每字高约0.70米,宽约0.65米。左边楷书题款:“民国二十四年三月,汉寿朱熙。” 闽海雄风·郑延平水操合遗址位于日光岩远而亭后侧龙头山寨寨门遗址北面的巨石上,系1918年李增霨楷书直题的“闽海雄风”四个大字。每字高1.80米,宽1.54米。左边楷书题款“戊午重九日古滇李增霨题”。此石刻右上方另有楷书直刻“郑延平水操台遗址”一行,其左边署款:“民国七年戊午黄仲训书。”日光岩是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举义屯兵的地方,山上至今仍保存有寨门等遗址。相传郑成功当年在此石刻所在的巨石上筑水操台指挥水师操练。

光复台

位于日光岩最高的巨岩朝西的岩壁上,系1931年胡汉民的隶书横题“光复台”三个字。字幅高0.60米,宽 2.00米。左侧行楷小字直题“民国二十年六月”,右侧署款“胡展堂”。

曲径通幽

位于日光岩莲花庵后侧的巨石上,系1918年黄抟扶楷书横刻“曲径通幽”四个大字。字幅高0.65米,宽2.88米。右楷书直行“戊午秋日”,左侧三行楷书直行署款:“黄抟扶/书,时年七/十有一。”“曲径通幽”形容日光岩的景观特色,引人入胜。

重怀旧垒

位于日光岩东北麓的巨岩上,系1918年前后朱以德隶书横刻“重怀旧垒”四个大字。字幅高1.00米,宽5.20米左侧行书直款:“临海朱以德题”。“旧垒”指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屯兵日光岩抗清复台的遗址。厦门白鹿洞寺有民国七年(1918年)朱以德的题刻,此题刻当为同时之作。

狂波千顷

位于日光岩现郑成功纪念馆陪楼(旧名瞰青别墅)西南侧的岩壁上,系1917年蒋拯行指直题“狂波千顷”四个大字。字幅高4.00米,宽1.40米。左侧附行楷直题跋、款3行:“丁巳之秋,余奉命率舰驻厦,获交黄仲训先生。先生卜筑鼓浪屿,/清幽高旷,擅邱壑水木之胜,开轩面海,波澜渊浩,诚巨观也。余暇辄过/从,三载无间。爰贡数言,藉识鸿雪。己未晋安蒋拯镌石。”

人文历史

站在日光岩山门处,看到一块高40多米的巨岩,凌空而立,在那巨岩峭壁上,有1915年许世英题刻的“天风海涛”四字横书;其下还有两行大字题刻,右侧为“鼓浪洞天”,系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江苏丹阳人丁一中所书,这是日光岩最早的题刻。左侧为“鹭江第一”,是清道光年间福建长乐人林铖所写,两者靠近,字迹相当,林铖署名特别大,游人常误为二者皆是林铖所题,其实后者比前者晚刻二百多年。上述三大崖刻,可说是对日光岩的风光作了形象性的概括,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日光岩的第一景。进入山门,便是日光岩寺,重修于明万历年间,至今有400多年的历史。日光岩寺是一块巨岩覆盖的山洞,称“一片瓦”,因每天凌晨,朝阳从厦门五老峰冉冉升起,该寺首先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因而得名,后来日光寺又改名为“莲花庵”。这是明正德年间建尼姑庵而更名的。

从莲花庵向上前进,有“九夏生寒”、“鹭江龙窟”两处题刻皆在石巷旁,石巷乃两块森然壁立的高大岩石夹峙而成。因高大丛树遮荫,长年累月阴湿,夏天凉风习习,令人顿生几分凉意。

从石巷上进,便是龙头山寨。这是郑成功在此山上屯兵时遗留下来的寨门,我国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题诗一首:“叱咤天风镇海涛,指挥若定阵云高,虫沙猿鹤有时尽,正气觥觥不可淘”。寨门右侧有“宛在亭”,“宛在亭”下有一巨石,上端平坦,高15米,宽6米,坐南朝北,与厦门隔江相望。巨石下方刻有“闽海雄风”四字,苍劲有力,右上方有“郑延平水操台故址”字样;另一石刻郑成功五绝诗一首:“礼乐依冠第,文章孔孟家。南山开寿域,东海酿流霞”。这是郑成功手书行草,后人于1918年拓印刻上的。

旅游攻略

气候:日光岩下有一石洞,是由巨石架起的通风口,称“古避暑洞”洞内凉爽异常,为旅游的人拂去疲劳的汗珠。在夏季游览日光岩尤佳住宿:在鼓浪屿上住宿不仅价格便宜(120元左右),还可以吃到极新鲜的海产品,此外风景也非常好。

交通:乘飞机到厦门后,在东渡码头坐渡轮到鼓浪屿可到达。

美食:不推荐吃海鲜大餐,但是别错过这里的小吃,除了叶氏麻糍,还有黄金香肉松和龙头路、泉州路的鱼丸汤。

参考文献

  1. 欣欣旅游. 厦门日光岩简介. 2020-03-04. 
  2. 厦门旅游网. 日光岩景点概况. 2020-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