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日本泡沫經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日本泡沫經濟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用名詞。

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歷史的載體,是前人智慧的結晶[1],是有着鮮活生命的「你」「我」「他」,有着濃郁的文化意蘊、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結。漢字之美[2],美在形體、美在風骨、美在精髓、美在真情!

名詞解釋

日本泡沫經濟是指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初期,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經濟發展到達巔峰,但隨後爆發的一系列問題導致經濟泡沫破裂,引發嚴重的經濟衰退和社會問題。

20世紀80—90年代,日本經歷了經濟泡沫快速膨脹與急劇破裂的過程,重創了日本經濟。其後日本經濟低速增長或近乎停滯,經歷了「失去的二十年」。這一危機也被稱為「日本資產泡沫危機」。

《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把泡沫定義為一種或一系列資產在一個連續過程中漲價,隨着漲價常常是預期的逆轉,接着就是價格暴跌,最終爆發金融危機的過程。泡沫可以說是一種資產的定價扭曲。

日本泡沫經濟的原因

在1970年代,日本的經濟開始高速增長,這主要是由於製造業的發展和出口市場的擴大,特別是汽車、電子、鋼鐵等行業。與此同時,銀行和企業家們開始利用低利率和鬆散的財政政策大量借貸,大量資金湧入了股票和房地產市場。在這種情況下,股票和房地產價格迅速上漲,日本的資產價格也逐漸膨脹。

日本泡沫經濟的特點

經濟泡沫時期,日本的股票和房地產市場高度發達,股票市場上各種類型的股票價格不斷上漲,而房地產市場則更為繁榮,一些普通的土地價格甚至超過了紐約和洛杉磯等大城市的價格。這些資產價格的高漲也使得財富分配更加失衡,富人更加富裕,而貧困和不平等的問題更加突出。

日本泡沫經濟的時代背景

廣場協議

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經濟強國(美國、日本、德國、英國和法國)在紐約廣場飯店達成「廣場協議」。當時美元匯率過高而造成大量貿易赤字,為此陷入困境的美國與其他四國發表共同聲明,宣布介入匯率市場。此後,日元迅速升值。當時的匯率從1美元兌240日元左右上升到一年後的1美元兌120日元。由於匯率的劇烈變動,由美國國債組成的資產發生賬面虧損,因此大量資金為了躲避匯率風險而進入日本國內市場。當時日本政府為了補貼因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擊的出口產業,開始實行金融緩和政策,於是產生了過剩的流通資金。

另外,當時還有下列背景:

1、從1970年代後期開始,日本的銀行煩惱於向優良製造業企業的融資案件,於是開始傾向於向不動產、零售業、個人住宅等融資。

2、1980年代以來,全球性的通貨緊縮形成了股票市場的上升通道。

加速上揚

由於上述因素疊加在一起,日本國內興起了投機熱潮,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場和土地交易市場更為明顯。其中,受到所謂「土地不會貶值」的土地神話的影響,以轉賣為目的的土地交易量增加,地價開始上升。當時東京23個區的地價總和甚至達到了可以購買美國全部國土的水平,而銀行則以不斷升值的土地作為擔保,向債務人大量貸款。此外,地價上升也使得土地所有者的賬面財產增加,刺激了消費欲望,從而導致了國內消費需求增長,進一步刺激了經濟發展。

1985年到1986年期間,隨着日元急速升值,日本的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雖有所下降,但是國內的投機氣氛依然熱烈。1987年,投機活動波及所有產業,當時樂觀的觀點認為只要對土地的需求高漲,那麼經濟就不會衰退,而且市場也鼓勵人們不斷購買股票,聲稱股票從此不會貶值。當時日本媒體為了給這種經濟繁榮狀況命名,還希望募集像岩戶景氣、神武景氣類似的名稱。但當時也出現了少數反對論點,認為土地價格已經遠遠超過其實際需求,日本經濟將在不久的將來陷入衰退。

從經濟學原理來說,土地價格上升,導致租用土地的工廠或寫字樓的企業盈利率下降,因此合理的做法是出售土地購入債券,因此會帶來土地需求下降。根據供求理論,價格終將趨於均衡。但是日本的企業普遍實行以帳面價值計算土地資產的做法,因此從表面上看企業的收益率也並無變化,而帳面價值與現實價值的差額就導致了帳面財產增加,從而刺激日本的企業追求總資產規模而非收益率。

當時為了取得大都市周邊的土地,許多大不動產公司會利用黑社會力量用不正當手段奪取土地,從而導致了嚴重的社會問題。而毫無收益可能的偏遠鄉村土地也作為休閒旅遊資源被炒作到高價。從土地交易中獲得的利潤被用來購買股票、債券、高爾夫球場會員權,另外也包括海外的不動產(如美國洛克菲勒中心)、名貴的藝術品和古董、豪華跑車、海外旅遊景點等等。當時這種資金被稱為「日本錢」(Japan Money)而受到世界經濟的關注和商家的追捧。當時隨着股票價格上升,日本國內購買法拉利、勞斯萊斯、日產CIMA等高檔轎車的消費熱潮也不斷高漲。

周邊各國

蘇聯由於阿富汗戰爭以及美蘇軍備競賽,加之東歐諸國劇變,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在歐洲,由於嚴重的高失業率和東歐民主化,國際和社會秩序也非常混亂。

美國:經過1980年代中期的經濟周期,逐漸走入低谷。住房金融產業出現危機,社會信用危機日益嚴重。此外,經常性國際收支趨向平衡,但國內經濟持續低迷,失業率也不斷上升,財政赤字創下歷史紀錄。

在這樣的世界形勢中,政治經濟都比較安定的日本出現了「日本是世界第一」的口號,全體國民預感到「日本的時代」即將到來。當時在世界各國的印象中,三十年前仍然是一個普通發展中國家的日本,已經迅速成為了遍地黃金的富裕國家。

潛在問題

期待通過資產價值上升而獲得利潤的手法,隨着資產價格的上升會越來越難以奏效。當資產價格最終停留在高水平時,最終的資產持有者將無法獲得收益。但可怕的不僅如此,一旦資產價格回落到之前的水平,那麼資產持有者將承受與其所有前手所獲得的利潤相當的虧損。因此,缺乏持續性的資產價格逐漸進入平穩狀態。另一方面,對於推崇一戶一屋的日本都市來說,地價上升帶來了嚴重的住宅不足問題。對於居住在大城市中心的普通勞動者,根本無法承擔高額的地租和房租,只能被迫遷往郊區。當時這種狀況導致了人們早買早賺的心理,進一步刺激了地價上升。

當時地價帶來的住宅問題,也引起了日本政府的關注。之後政府採取平抑地價的政策,對金融機構也施加了壓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