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日照水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日照水库
图片来自搜狗

日照水库始建于1958年10月、建成于1959年6月,是傅疃河上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548平方千米,具有防洪、灌溉、供水、发电、养殖等功能,是日照市区主要的防洪枢纽和水源地。总库容3.18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90亿立方米,防洪能力达100年一遇洪水设计,5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标准,设计洪水位44.02米,校核洪水位46.51米。

水库概况

水库枢纽工程包括南北坝、南北放水洞、南北水电站、溢洪道等部分。大坝轴线呈折线型。

南坝为主坝,为粘土心墙砂壳坝,全长1116米,加固后坝顶高程47.4米。北坝为副坝,全长357米,西段285米为宽心墙砂壳坝,东段72米为黏土斜心墙砂壳坝。【按照土料在坝身内的配置和防渗体的材料,分为均质坝、黏土心墙和斜墙坝、人工材料心墙和斜墙坝、多种土质坝、土石混合坝;土石坝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坝身、防渗体、排水设备和护坡。主坝防渗形式为黏土心墙、斜心墙、混凝土防渗墙(0+280~0+960段),其中,0+000~0+280及0+960~1+116在斜心墙之上铺设防渗复合土工膜。副坝坝体防渗形式为黏土斜墙(0+230~0+357段),坝基防渗形式为帷幕灌浆(0+050~0+150及0+200~0+357,共257米)。主、副坝坝前为干砌块石护坡、坝后为草皮护坡。主、副坝排水设备为棱体排水,起降低浸润线、防止坝坡冻胀、保护下游坝脚、支持坝身增加稳定的作用;另在坝后坡设有纵横向排水沟;主坝坝后设置11眼减压井与坝下排水沟为坝基排水,减少渗透压力、防止渗透破坏。主、副坝设有大坝测压管40根(观测绕流、坝体浸润线和坝基渗水压力)和沉陷位移观测点24个(水平、沉陷观测)。】

南放水洞位于主坝1+060处,内径1.6米,设计流量20.5立方米/秒;北放水洞位于副坝0+122处,内径3.0米,设计流量 [1] 116立方米/秒。水电站位于北放水洞出口处,总装机容量1500千瓦。水库溢洪道为开敞式,七孔10×7.5米露顶式弧形钢闸门,闸底高程36.4米,校核最大泄量3760立方米/秒。 日照水库灌区自1960年开发以来 [1] ,实行水库、灌区统一管理,几经扩建配套,现渠系由总干渠、东干渠、南干渠、南分干和大洼分干组成,总干渠长4.7千米,4条干渠总长101.3千米,28条支渠,总长85.5千米,桥、涵、闸等各类干支渠系建筑物1230座,斗渠以下建筑物2100座。灌区有效灌溉面积13000公顷,近年来最大实灌面积达10667公顷,最小仅4533公顷。自1999年开始,对灌区进行了五期节水改造及续建配套工程,衬砌防渗干渠34.6千米,新建改建各类渠系建筑物118座。 [1]

水库效益

日照水库在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综合经营等方面效益显著,日照水库遇百年一遇洪水,削减洪峰50%,千年一遇洪水,削减洪峰54%。1975年8月15日降特大暴雨,4小时降雨385毫米,是水库运行史上最大的一次洪水,进库流量3982立方米每秒,出库流量886立方米每秒,削减洪峰78%。日照水库是向日照城区供水的水源地。水库多年平均年灌溉面积1000公顷,平均每年输水量6800万立方米(含生态用水量)。水库水电站已累计发电7800万千瓦时,多年平均年发电量为180万千瓦时。水库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发展水产养殖、农林种植、产品加工冷藏、建筑开发等综合经营。

库区旅游

旅游资源

日照水库底部有一深潭,是现在水库的最深处。传说潭中有一洞府,里边住着神仙。人们常到此处询问吉凶、占卜未来,故名占卜潭。传说很灵验,如人们要举办盛大的宴会,缺杯盘碗碟,至潭边一求,玲珑剔透、神气古怪的杯盘碗碟便会漂出水面,送到面前。不过一定要如数奉还。后来有一个贪心的人,留下一只玉杯,自此便谁也借不出了。还传说有一名叫张鑫的人经洞府传递求信,曾有幸一游洞府,说洞府琼台楼阁,金碧辉煌,非人间所有。

日照水库的大坝上有一纪念碑,上有舒同题书“日照水库”四字。水库四周青松满岗,坝西有一仿古小亭,登临幽亭,极目舒旷。若泛舟湖中,闲情垂钓,别有情致。

周边景点

日照水库及其周围有多处古迹。西山有刘勰故里——刘三公庄,东港区三庄镇。这里有古今稀有的古色古香的树种独株黑弹树,树干形体奇特,树冠若伞,夜深蓝、近乎黑。这里有海拔391米的五姑洞山,山势险峻,峰顶有一古井,名“龙泉”,遇旱不枯,井西有五姑洞。相传李睦妹等五姑曾在此修炼,可骑竹竿穿山越洞,终成正果。五姑洞山还有“一脚路子”、“干瞪眼”、“将军肚子”、“十八盘”、“佛爷洞”等景观。

水库西南的大花崖村,有一株银杏,外环内空,苍劲挺拔,树干中空处又生长出榆树,树干叉延,榆钱飞舞,白果累累,令人称奇。

沿银杏树旁公路南行不远,折向西行,山路弯弯,峰回路转,便到回龙观,现仅存遗址。康熙间夏羽人修真于此,石壁岗存自题诗一首:“千岩万壑极跻攀,将谓深山尽此间。行到深山更深处,深山深处更深山。”还有一首来访不遇的题诗:“明月清风调,高山流水音。予期今不遇,谁识伯牙心。”回龙观虽仅存遗址,但茂林修竹,流波飞瀑,鸟鸣郦啭,令人流连忘返。

[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