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旱码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旱码头原名周村古商城,素有“天下第一村”之称,位于山东省中部,属山东省淄博市辖区之一。

周村旱码头的由来

周村为什么称为旱码头呢?在历史上是这样解释的:码头,货物聚散之地也,周村夫不同水陆,而天下之货聚焉,熙熙然贸易有经,如游化日,谓之旱码头。

用现在的话解释就是:码头是货物的聚散地(现在所谓的物流中心),而周村不通水陆,陆上交通发达,所以 被商人称为旱码头。

周村与中国南方的佛山景德镇朱仙镇齐名,是无水路相通的全国四 大旱码头之一。

历史上周村属“三齐”之地,前身为齐国于陵邑,自古商业发达,商代就是重要的丝 绸纺织中心。

周朝初期,于陵是齐国军事和商业重镇。

春秋战国以来,成为世界著名的海上 和陆路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

历经南北朝的战乱更迭,至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通,山东 沿线的济宁、聊城、临清诸地的商贸文化首先得以发展和繁荣。

宋代由于城市市民阶层的出 现,城市商贸经济空前繁荣;而宋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山东以淄博地区为主的矿业经济得以 发展, 为明清时期周村商埠的出现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物质自然条件, 故而明清时期的周村商埠发展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地。

旱码头一词,见清嘉庆王衍霖重修兴隆桥碑记.

周村商业历史悠久,鼎盛时曾是影响齐鲁甚至全国的经济重镇,有“金周村”、“旱码头”美誉。

周材在胶济铁路线上,明清形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号为“聚天下之货”的“旱码头”。

周村旱码头定位于:“千年商埠旱码头,北方民俗第一村”。悠悠古韵融合在齐鲁民俗文化之中,不容错过。

1904年5月19日(清光绪三十年四月初五)周村正式被清政府批准开辟为商埠,使得周村商业更加繁荣。 [1]

旱码头景区

周村旱码头主要由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等古街组成,现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50000余平方米,古镇内古迹众多、店铺林立、街区纵横,建筑风格迥异,为山东仅有、江北罕见。

至今仍在发挥其商业功能,被中国古建筑委员会的专家誉为“中国活着的古商业建筑博物馆群”,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山东省历史优秀建筑名单。

作为山东省“文化历史与民俗”旅游区的开发重点被列入“山东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是以体现鲁中商业文化精髓为主要内容的全省重点民俗旅游项目,是我国江北保存较完好的明清古商业街区,体现了浑厚的古商业文化。

周村旱码头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十分发达,东距青岛港300公里,西距济南国际机场50公里,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和309国道横贯而过。

旱码头旅游景区地势南高北低,总占地面积32.7公顷,包括两部分:一是重点保护区,保安街以西,涿河以东,新建路以南,棉花市街以北,占地19.7公顷。由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绸市街、芙蓉街等古街区组成。二是规划控制区,涿河以西,保安街以东,南下河街以北,新建路以南。有千佛阁、汇龙桥、清真寺等古建筑群,占地13公顷。

景区内店铺林立,古迹众多。有建于唐代的明教寺,建于清代的魁星阁,有闻名天下的“八大祥”等商业老字号,有“东方商人”孟雒川的故居等。

还是阁老刘鸿训、宫保李化熙、武状元王应统等历史名人的故乡。

商业文化内涵丰富,人文历史源远流长。 [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