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旱雀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旱雀麦

中文学名:旱雀麦

拉丁学名:Bromus tectorum L.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属:雀麦属

旱雀麦是禾本科、雀麦属的一年生草本。秆直立,叶鞘生柔毛,被柔毛。圆锥花序开展,分枝粗糙,有柔毛,细弱,多弯曲,小穗密集,偏生一侧,稍弯垂,颖窄披针形,边缘膜质粗糙或生柔毛,先端渐尖,边缘薄膜质,有光泽,芒细直;内稃短于外稃,脊具纤毛;贴生内稃。花果期6-9月。旱雀麦生于海拔3000-4000m的天然草地中,也是农田中的杂草,特别是青稞地,小麦地中较多。它的适应性强,耐寒、抗霜冻、结实性能良好,适宜于中等湿润条件的地区,以中性沙壤土最好,对氮肥很敏感,充足的肥料可大幅度提高其产草量。

简介

旱雀麦为春雨型短生禾草,是荒漠草原、草原化及荒溪上的早春植物拔600-1300米的低山丘陵,山麓洪积扇、复沙地及沙丘。适宜土壤为无盐渍化的壤质、砂壤质、砂砾质和砾质的淡果钙土、棕钙土、灰棕色荒漠土及荒漠灰钙土。旱雀麦通常于3月中旬萌发,4月抽穗,5月结实,6月下旬枯黄。草质柔软,营养丰富,适口性好,为各种家畜所喜食,尤其羊和马喜食,是春季牲畜恢复体力的重要牧草之一,但产量不高,属良等牧草 。

形态特征

秆直立,高20-60厘米,具3-4节。叶鞘生柔毛;叶舌长约2毫米;叶片长5-15厘米,宽2-4毫米,被柔毛。圆锥花序开展,长8-15厘米,下部节具3-5分枝;分枝粗糙,有柔毛,细弱,多弯曲,着生4-8枚小穗;小穗密集,偏生于一侧,稍弯垂,含4-8小花,长10-18毫米;小穗轴节间长2-3毫米;颖狭披针形,边缘膜质,第一颖长5-8毫米,具1脉,第二颖长7-10毫米,具3脉;外稃长9-12毫米,一侧宽1-1.5毫米,具7脉,粗糙或生柔毛,先端渐尖,边缘薄膜质,有光泽,芒细直,自二裂片间伸出,长10-15毫米;内稃短于外稃,脊具纤毛;花药长0.5-2毫米。颖果长7-10毫米,贴生于内稃。花果期6-9月。染色体2n=14(Queiros 1974)。[1]

生长环境

生于荒野干早山坡、路旁、河滩、草地,海拔100-2300 (-4200)米。

旱雀麦生于海拔3000-4000m的天然草地中,也是农田中的杂草,特别是青稞地,小麦地中较多。它的适应性强,耐寒、抗霜冻、结实性能良好,适宜于中等湿润条件的地区,以中性沙壤土最好,对氮肥很敏感,充足的肥料可大幅度提高其产草量。

分布范围

新疆(呼图壁、玛纳斯、布尔津)、青海、宁夏、甘肃、陕西、四川、云南、西藏。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北部以及北美洲。模式标本采自欧洲。

主要价值

温性荒漠区的早春牧草。

茎叶柔软,各种牲畜均喜采食,可刈制干草,也可作青贮料,干草制成率为35-40%,茎叶比为1.2:1。它富含无氮浸出物,其余成分含量均属中等

栽培技术

在海拔3500m的地带,一般春播以4月中旬为宜。条播行距20-30cm,单播每公顷播种量60-75kg,如与多年生牧草混播,用种量适当减少37.5-52.5kg/ha。一般每公顷产鲜草22.5t,折干草5.25-6t,每公顷产种子525-1125kg。

防除措施

田间及时除草,注意清除田边地埂的杂草。

缺点

旱雀麦地和灌木林地生态系统中最令人头疼的非本地植物,往往比本地植物更容易引发火灾。更棘手的是,旱雀麦极易移居到短期内燃烧过的土地,从而进一步增强该地区的易燃性。旱雀麦和常见的地中海草己在莫哈韦沙漠地区蔓延并占据主导地位,这并造成该地区火灾增加。一些非本地植物物种被归为“毒草”(例如洋葱草)。联邦政府已经明确这些物种对美国农业资源、水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健康和价值存在巨大威胁。

参考资料

  1. 旱雀麦,植物网,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