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时佩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八十年代轰动法国的中国间谍时佩普2009年6月30日在巴黎去世,终年七十岁。法国媒体2009年7月1日从时佩普周围亲近的人那里获知了这一消息。此案离奇之处在于时佩普男扮女装,法国外交官伯纳德却信以为真。1994年,好莱坞根据这个真实的故事拍了电影『蝴蝶君』,一时街谈巷议。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时佩普

国籍 法国

出生地 巴黎

逝世日期 2009年6月30

代表作品 『蝴蝶君』

性别 男

人物介绍

时佩普和朋友合影

时佩璞,男,是北京青年京剧团的编剧、旦角演员兼团部秘书。时佩璞毕业于云南大学,主攻法语兼西班牙语,学生时代就喜欢京剧,曾与关肃霜合作演出。他后来拜小生姜妙香为师,曾经在北大礼堂演出《奇双会》。1986年在法国被判间谍罪,于2009年6月30日在法国巴黎逝世,终年70岁。1994年上映的,讲述一名中国京剧演员男扮女装与法国外交官相恋的故事的电影《蝴蝶君》(M.Butterfly),京剧演员在现实中的原型就是时佩璞。

事件简介

电影《蝴蝶君》海报

时佩普于1986年被法国特别重罪法庭以间谍罪判处六年徒刑。与他同时获判六年间谍罪的是法国外交部工作人员伯纳德∙博斯考特。伯纳德的罪名是从1977至1979年间,通过时佩普向中国提供了30多份法国外交文件。

此案被认为是法国侦破的第一起中国针对法国的间谍案。主角时佩普男扮女装,假戏真做,伯纳德∙特始终以为时佩普是女性,拼命追求,相爱,并真心相信与对方生了孩子。当时佩普锒铛入狱,伯纳德还拒绝相信对方是男的,直到警方把他与时佩普关入一间囚室,他才大梦初醒。

1964年圣诞节,法国驻京大使馆20岁的工作人员伯纳德在节日晚会上认识了喜欢男扮女装,演花旦的时佩普。时佩普当时26岁,讲一口流利的法语,伯纳德一见钟情。整整20年间,伯纳德相信时佩普是一位女子,疯狂恋爱,追求不舍,期间多次更换驻外国家,都想法设法同时佩普见面。中方间谍部门见状假戏真唱,将计就计,在组织安排下,时佩普开始认真地同伯纳德周旋。1965年,时佩普告诉对方已有身孕,后来从新疆抱来一个蓝眼睛婴儿顶替,对这一“中法结晶”,伯纳德坚信不疑。就这样,许多法国外交文件源源不断经过伯纳德之手转移到中方情报部门。

1982年,伯纳德把时佩普带出中国大陆,到巴黎定居。第二年案情露馅,双双入狱,伯纳德这时才明白时佩普是间谍,而自己受到了中国情报部门的捉弄。在法庭上,伯纳德为自己辩护说,他是为了对时佩普的爱,为了避免他们的关系受到中方禁止才做了背叛祖国的事,他解释说,那个时代中国人与外国人的关系很容易受到中方的禁止,同时他这样做也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儿子”的前途。

时佩普本人在1987年得到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特赦,从此在巴黎定居。

​法国报道

1964年,法国外交部向驻华使馆派去一位崇仰中华文化的年轻外交官——伯纳德·博斯考特。此人在使馆举办的酒会上(有版本说是当时政府组织外国友人看传统京戏时相遇的),看上了一位男扮女装的花旦演员时佩普(有版本为 时佩璞) ,一见倾心,遂屡屡提出约会。此事在当时非同小可,剧团领导层层上报,中国情报部门决定假戏真唱。于是26岁的时佩普在组织的安排下,与20岁的伯纳德周旋起来,开始了一段荒唐奇特的交往。

这对“情人”独步于中国情报机构精心设计的“世外桃源”中。为了牢牢套住这个洋人,一年之后,时佩普告诉情人已怀身孕。中法的“爱情结晶”居然是从新疆抱来的一个蓝眼睛混血儿。这位洋兄如痴如狂,法国政府的种种绝密文档就这样源源不断地经“女友”之手流入中共手中。不久之后,这位洋兄离任回国,念念不忘他的“情人和爱子”。

文革期间,时佩普要求伯纳德提供更多绝密文件以保证“她”和幼子的安全。1982年伯纳德把时佩普以夫人身份带出中国大陆,前往巴黎定居。不幸的是,这对情侣很快被捕。当法庭向伯纳德宣布时佩普是男人时,他拒绝相信。最后法国警方把他们关在一间囚室,使他终于发现真相。绝望之余,伯纳德割喉自尽,但是被抢救过来。时佩普以间谍罪锒铛入狱,19个月后出狱,被遣返回国。至电影拍成时,他们两人还好好的活着。

伯纳德说,每次他们做夫妻之事的时候,时佩普总以“东方女性”的行为准则要求自己先关灯,然后才脱衣服。细节不得而知,但是相信成年人都会觉得理解不了。就算感情的事和智商不成正比,这个伯纳德也要算是千年难得一见的傻子!时佩普实在让人叹为观止,他是一个多幺冷静、多幺理智、多幺工于心计的人啊?这样的人,说他是“人才”都委屈了他!

由于外交官大人并非纯正的同性恋,所以注定了这就是一场悲剧。他能如此深爱一个女人,18年不变,的确难能可贵。但这中间是否有其他成分参杂在里面,比方说这里面有西方男人对东方女人的征服欲、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华文化、一知半解还夜郎自大,时佩普欲擒故纵的高明手段和别有用心的曲意逢迎,恐怕这段爱情就伯纳德一人而言,也算不上纯粹。

事实真相

时佩普的京剧扮相

八十年代轰动法国的中国间谍时佩普6月30日在巴黎去世,终年七十岁。法国媒体7月1日从时佩普周围亲近的人那里获知了这一消息。此案离奇之处在于时佩普男扮女装,法国外交官伯纳德却信以为真。1994年,好莱坞根据这个真实的故事拍了电影‘蝴蝶君’,一时街谈巷议。

据法国广播电台中文网报道,京剧票友时佩普于1986年被法国特别重罪法庭以间谍罪判处六年徒刑。与他同时获判六年间谍罪的是法国外交部工作人员伯纳德-博斯考特。伯纳德的罪名是从1977至1979年间,通过时佩普向中国提供了30多份法国外交文件。

此案被认为是法国侦破的第一起中国针对法国的间谍案。主角时佩普男扮女装,假戏真做,伯纳德特始终以为时佩普是女性,拼命追求,相爱,并真心相信与对方生了孩子。当时佩普锒铛入狱,伯纳德还拒绝相信对方是男的,直到警方把他与时佩普关入一间囚室,他才大梦初醒。

1964年圣诞节,法国驻京大使馆20岁的工作人员伯纳德在节日晚会上认识了喜欢男扮女装,演花旦的时佩普。时佩普当时26岁,讲一口流利的法语,伯纳德一见钟情。整整20年间,伯纳德相信时佩普是一位女子,疯狂恋爱,追求不舍,期间多次更换驻外国家,都想法设法同时佩普见面。中方间谍部门见状假戏真唱,将计就计,在组织安排下,时佩普开始认真地同伯纳德周旋。1965年,时佩普告诉对方已有身孕,后来从新疆抱来一个蓝眼睛婴儿顶替,对这一“中法结晶”,伯纳德坚信不疑。就这样,许多法国外交文件源源不断经过伯纳德之手转移到中方情报部门。

1982年,伯纳德把时佩普带出中国大陆,到巴黎定居。第二年案情露馅,双双入狱,伯纳德这时才明白时佩普是间谍,而自己受到了中国情报部门的捉弄。在法庭上,伯纳德为自己辩护说,他是为了对时佩普的爱,为了避免他们的关系受到中方禁止才做了背叛祖国的事,他解释说,那个时代中国人与外国人的关系很容易受到中方的禁止,同时他这样做也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儿子”的前途。

两人于1983年在巴黎被捕后,布希科才发现事情真相,他后来在监狱里曾企图割喉自杀未遂。

这桩众说纷纭的感情陷阱和真伪难辨的间谍案后来被大卫·克罗南伯格改编成电影<蝴蝶君>,由华裔明星尊龙饰演时佩甫,杰雷米·艾恩斯饰演贝尔纳·布希科。

时佩普本人在1987年得到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特赦,从此在巴黎定居。

影响

美国广播公司著名新闻女主播芭芭拉•沃特斯(Barbara Walters)首先咬住他们,安排了一次对两人的共同采访。然而不论是布希科或时佩普都不愿直面对方,于是沃特斯只能分别和二人对话,这场被称为“两个自说自话者的独白”的采访轰动世界,却也埋下了许多至今揭不开的谜团。

法国作家罗杰•法利高是更执着的挖掘者,1990年,他和别人合作了《中国特工处》一书,将这件悬案描述为惊天大阴谋;2008年中,中法关系趋冷,法利高的应时之作《从毛泽东时代到北京奥运的中国秘密机构》,又以大篇幅重提这段往事,并坚持甚至渲染当初自己的论断。

最著名的要属电影了。1994年美国导演大卫•柯南伯格(David Cronenberg)将这段往事翻拍成电影《蝴蝶君》(M. Butterfly),尊龙所扮演的“女蝶”,其双重人格给人以深刻印象。

在结案后的最初几年,法国、美国的大学和业余剧社经常上演由这段故事演绎的话剧,小报更是连篇累牍,喋喋不休,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事情渐渐被冷落,直到今年7月1日,时佩普死讯传出,才再次惊动了世人。

疑点

这个事件中有诸多疑点。首先,18年的交往,布希科如何会不知道对方是男性?

在沃特斯的采访中,布希科称时佩普用剧照和“梁祝”故事暗示自己的女性真身,只是从小被家人当男孩子养,并嘱他“保守秘密”;而时佩普则坚称自己从未骗过他,“也许是自己法语不好,表达不清楚所产生的误会”。两人有过肌肤之亲,更“生过孩子”,可这也未能让事情穿帮,对此两人都闪烁其词,宣称是“东方的羞涩”让两人在亲密接触过程中始终保持“节制”所致,而一些小报和谣言则绘声绘色地渲染时佩普的“东方奇功”。

布希科在认识时佩普前,在阿尔及利亚有过一次异性性行为,不可能缺乏起码的性知识,但他本人有长期同性恋倾向,甚至在承认并资助时佩普母子的同时,与男人图雷以夫妻相称并同居,因此许多人怀疑,其实布希科并非不知道对方是男人,但由于特殊的性取向而不肯自拔。但时佩普的说法也存在很多问题:即使真如他所言,“从未告诉对方自己是女人”,那么伪装怀孕、生子又作何解释?难道他想说,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女人能生的孩子,男人也同样可以生出来?

其次,“间谍案”的真相究竟为何?

法国检方指控时佩普受中国情报部门指使,色诱外国使馆人员,骗取情报,她的“儿子”是中国情报部门从新疆找来的;罗杰•法利高则绘声绘色地宣称,布希科通过时佩普和中国“秘密警察头目”康生直接接头。布希科则称,他是主动提供情报,且情报是直接交给时佩普的,目的是“保护母子俩免受红卫兵迫害”。而时佩普则否认自己是间谍,声称只是为了获得更好生活才和布希科交往,而对情报问题闭口不谈。

据资料显示,布希科所提供的,主要是关于中苏对立期间蒙古的外交政策走向,以及蒙美关系等方面的剪报、通讯、报道,属于级别较低的机密,按照布希科自己的供词,这一活动系1969年9月开始,他并未见到过中国情报机构的什么大人物。而从情报成色看,也的确配不上让康生出马的档次。

当时流传的另一种说法则是,布希科其实本是法国的情报人员,结果被中方用美人计弄翻,最后成了双重间谍。也有接近时佩普的人透露,时佩普其实头脑并不如人们想象的复杂,她最初同意和布希科交往,是以为布希科这个“使馆财务人员”是“使馆大干部”,而理由则是“连大使都要问他领工资”,也许事情原本再简单不过,这个头脑简单的人为了在文革中自保并且过得好一些,便编造了各种离奇的谎言,骗得对方寄钱、寄物,最终如愿以偿移民法国。

但这种说法有个最无法解释的疙瘩:孩子。如果是贪小,在那个特殊年代,杜撰一个混血孩子,并以单身母亲身份养上10多年,其付出并不比得到的少。不仅如此,时佩普声称孩子是她托邻居马大夫弄来的,并支付了3000元人民币,在1966年,这笔钱相当于一名科级干部6年的薪水。

由于《蝴蝶君》和法利高那些耸人听闻书籍的渲染,如今人们几乎很难分清那些是真实的,那些是艺术的或虚构的,比如有人绘声绘色地称见过布希科,并称此人仍深爱中国,并高呼“毛主席万岁”;《纽约时报》则在1988年4月10日称,时佩普被法国驱逐出境,在中国“神秘消失”;一些记载称布希科和他的“儿子”感情深厚,其子时嘟嘟并不理会时佩普,反倒恳求记者们“别过分取笑我的父亲”,而另一些记载则称,时嘟嘟直到最近,还一直和“母亲”时佩普共同居住在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