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明遗老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明遗老街位于台湾金门县。位于金门城北门外,已逾四百年的历史,被称为金门最古老的街道,矮小的街屋并排在两侧,街道的东西南北四处出口原本都设有隘门。明遗老街过去曾是金门城的繁闹市集,在地人又称这里为“买菜街”,随著金门从初政经中心移往后浦,才逐步走向没落。而为了将金门第一街的回忆留存,明遗老街上的三栋建筑改作为故事馆,展示旧时常民的生活样貌,关于信仰、农作与起居都有详尽的描述。而透过故事馆的史料的呈现,可让民众更加明了明清以降所显现的风土民情及历史建筑的轨迹演变 [1]明遗老街全长约百馀公尺,配合昔日手推坂车的宽度,以石板条铺设而城的街道,两旁老市街访较为低矮。明遗老街至今已有六百年历史,残存的门牌上写有北门街,在老街街尾有一座造型特殊的洋楼,据说为黄姓习医的住所,并在洋楼内开设药房,成为明遗老街一特殊景色。[2]


景点介绍

明遗老街位于金城镇金门城北门遗址旁,相传在明朝明太祖洪武廿年(西元一三八七年),江夏侯周德兴奉命筑金门所城,当时“明遗老街”即已开辟,不但为交通要道,也是货物交易的地方,更是农产、鱼产及各民生物资赶集的重要场所,当时可是繁华无比,因此也有“卖菜街”旧称。而明遗老街在金门被称为“老街”,残存的门牌上斑驳字迹写著“北门街”,过去的热闹景象已不复在,脚底踩著古人踩过的石板,遥想著当初在这里叫卖的声音,现在却只剩下寥寥可数的住户。而明遗老街最风光热闹的年代,大约是在三百多年前左右,而在清康熙廿二年(一六八三),当时的后浦气势正旺,金门总镇兵陈龙以金门城所城圯坏为由,将总兵署迁至后浦,“明遗老街”也因此渐渐没落,转变为一般住宅区。  [3]。其中老街内有座著名的黄天佑纪念馆。相传黄天佑先生年轻时前往新加坡学医,二十九岁返回金门定居,原本在模范街租屋看诊,后来才搬回金门城洋楼行医,四十一岁因肠炎过世,留下三子一女与继室陈清守著这栋洋楼。洋楼因年久失修,下雨便会漏水,陈清的长子在洋楼旁又盖了间新式住宅居住,而这栋留有时光记忆的洋楼则指望政府能补助整修,免得遭受塌毁的命运。

金门地区最古老的街道

明遗老街一景 明遗老街一景照片来自金门观光旅游网

位于金门城北门外的明遗老街,创建于明代中叶,当年为金门城千户所城内发展兴盛而到城外的一条商业市街。而明遗老街不仅是金门地区仅存的明代古街,也具体再现了明代金门千户所城的发展,亦为台澎金马仅存的明代街道,具重要的历史意义,故建议指定为国定古迹。 [4] 而明遗老街目前是金门县重要的历史建筑群,也是台闽地区现存的少数明代史迹之一,这条全长一百馀公尺的老街,始建于明朝中叶,街道保存了百分之七十的明代店屋建筑形式以及完整的明代市街纹理型态,是颇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市街,也是金门重要的文化瑰宝,金门县文化局在2005年,将之登录为“历史建筑”,并争取行政院文化资产总管理处筹备处补助经费,借由“区域型文化资产环境保存及活化计画-金门城的历史风貌再生计画”,进行有计画性的金门城区域有形及无形文化资产的调查研究与整合保存。期望透过老街的重新整修及再造,让民众可进一步明了明代历史所遗留下轨迹并珍惜保存。[5]


视频

【20201110金门明遗老街】

【眺望金城~燕南书院、明遗老街、文台宝塔】


参考文献

  1. 明遗老街金门观光旅游网
  2. 明遗老街 玩全台湾旅游网
  3. 北门明遗老街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水土保持局
  4. 金门城北门外明遗古街金门县文化局
  5. 金门城 “明遗老街” 风华再现 台湾社区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