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春秋時代

於 2022年3月31日 (四) 21:40 由 Cypresshill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春秋時代()又稱春秋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03年),簡稱春秋, 是東周的前半段時期。 *周室…”)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春秋時代()又稱春秋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03年),簡稱春秋, 是東周的前半段時期。

  • 周室在平王東遷後實力大減, 沒有足夠的威望號令諸侯,因而形成春秋初期之局面。
  • 春秋時代周天子的勢力減弱,群雄紛爭,春秋霸政形成,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
  • 當時齊桓公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弒,抑兼併」(尊王攘夷)的思想,因此周天子於表面上仍獲尊重。
  • 春秋時期因孔子修訂的《春秋》而得名。
  • 這部書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歷史,共二百四十二年。
  • 後史學家為了方便起見,一般從周平王元年(前770年)東周立國,平王東遷到洛邑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前476年)為止(也有學者認為應到《左傳》記載之終(前468年)、三家滅智(前453年)或三家分晉(前403年)),稱為「春秋時期」。
  • 春秋時期之後是戰國時期。
  • 據史書記載,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間,有三十六名君主被臣下或敵國殺之,五十二個諸侯國被滅。
  • 有大小戰事四百八十多次,諸侯的朝聘和盟會四百五十餘次。
  • 魯國朝王三次,聘周四次。
  • 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爭鳴、人才輩出、學術風氣活躍的時代。
  • 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東周在戰國後期(公元前256年)為秦國所滅,所以春秋戰國時期在時間上並不全然包含在東周王朝裏面。
  • 春秋戰國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 春秋時期,簡稱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屬於東周的一個時期。
  • 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羣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説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 春秋和戰國的分水嶺是在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掉智氏,瓜分晉國為標誌。
  • 戰國時期簡稱戰國,指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東周後期至秦統一中原前,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後世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