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春 (波提且利)

Primavera
图片来自大纪元
作者    桑德罗·波提切利

年份    1482年

尺寸    202 × 314 cm

类型    木板蛋彩画

典藏    乌菲兹美术馆

》(Primavera)是意大利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创作于1482年的名画。1482年他以诗人波利蒂安歌颂爱神维纳斯的长诗为主题,为美第奇别墅所画。这幅画和《维纳斯的诞生》一起,成为波提切利一生中最著名的两幅画作。现藏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

目录

简介

波提切利在1480年代创作的这幅《春》,是送给美第奇(Medici)家族成员的新婚贺礼。他经常为美第奇家族作画,这个佛罗伦萨的名门望族对古希腊经典文学的思想和意象很有兴趣,因此这幅画中的人物形象和象征意涵来自多位古代作家,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奥维德(Ovid)。

从右向左读,有助于我们认识画中的人物。画面始于西风之神塞菲尔(Zephyrus)和大地仙女克洛瑞斯(Chloris),西风的拥抱,使得仙女口中呼出鲜花、变身花神芙萝拉(Flora)。

芙萝拉在维纳斯身前撒下鲜花——作为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也是婚姻生育的守护神。维纳斯和信使墨丘利的儿子——小丘比特飘在妈妈上方,双眼蒙著布,正准备将箭射向美惠三女神。

美惠三女神分别代表三种美德——贞洁、美丽和爱,她们经常伴随维纳斯出现在婚姻主题的绘画中。众神的信使墨丘利背对右边的场景,仿佛要抽身离开,向上方神灵汇报他的所见。

关于画作的主题已经有很多诠释,其中最被广泛接受的观点,认为这幅画寓有鼓励新婚夫妇互爱和生育之意。画中所有神祇及其互动都是对婚姻与生育的礼赞,只有西风和大地仙女除外,通常认为克洛瑞斯只是没有躲过塞菲尔的追逐。然而,这样的呈现还是切题的,因为这幅画庆祝的新婚是一桩政治联姻,是为了两个家族的势力更强大,而不是基于爱情的结合。

不过,西风和大地的结合最终还是很有爱意的,带来了春天的美丽。这就提醒了新娘,她的崭新旅程尽管充满未知数,但终将走向美满喜乐,就如画面中心和左侧呈现的那样。

有一件事很有趣,拓宽了解读这幅画的角度,那就是在新娘卧室中,在《春》的旁边还挂著另一幅画——《弥涅耳瓦和半人马》。在德国艺术史家弗兰克·佐纳(Frank Zöllner)看来,和《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幅画中一位强有力的女性(注:智慧女神)正在驯服半人马。这提醒了新娘,她未必要对丈夫百依百顺;她不仅仅是婚约的主体,也要伴随丈夫共赴前程。

《春》这幅画,也可以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哲学家费奇诺(Marsilio Ficino)的思想背景下进行解读。艺术史家贡布里希(E.H. Gombrich)认为,费奇诺对美第奇家族有很大影响,或许是波提切利创作这幅画的动因。

在费奇诺的思想中,对美的沉思是通向神圣的道路。贡布里希说,费奇诺以柏拉图的哲学为基点,认为古希腊诸神代表的是柏拉图主义中的伦理准则;人们通常把这幅画和情爱相联系,实则不然。

因此,在《春》中,维纳斯并不是感官之爱的女神,也不代表异教的春天,而是象征符合道德的人文主义,美第奇家族的年轻人会从中得到教化。

花神撒下鲜花,象征“谐和”的创造力,而这种“谐和”是“爱”的一种特性。在这里,花神芙萝拉——代表大自然的视觉美,是爱的产物,孕化出春天的美丽。在物质层面,她代表对美的真实体验;在抽象层面,则代表柏拉图式的“美的沉思”使物质世界转向神圣、神性勃发。

正是在此时,维纳斯和美惠三女神相偕现身,但对她们的描绘不仅是对古罗马诸神的呈现,也象征著对人文主义的热忱、美的修养,以及情欲的节制。对于世俗的理解,墨丘利背过身去,他的手指向云端,代表著与神界的融通。

这幅画描绘的是人接近神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是新的开始,如春天般生发的美德,具足神性,值得上天眷爱。[1]

后世

流行文化

  • BBC电视节目《名作背后》(The Private Life of a Masterpiece)第一季〈文艺复兴〉("Renaissance Masterpieces")中,其中一集介绍了此画的来龙去脉。
  • 美国作家安·莱丝发表于1998年的小说《少年吸血鬼阿曼德》的初版封面设计采用了此画的细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