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昴宿星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昴宿星团

昴星团(Pleiades),梅西叶星表编号为 M45,位于金牛座天区明亮的疏散星团,构成星团几个亮星在昴宿,由此得名。人类在北半球晴朗的夜空用肉眼就可以看到它,通常见到有六七颗亮星,所以又常被称为七姊妹星团、七姐妹星团。 昴星团是离地球最近、也是最亮的几个疏散星团之一。昴星团总共含有超过3000 颗的恒星,它的横宽大约13光年,距离128秒差距(417光年),直径约4秒差距。在中国民间,昴星团被认为是天宫中七仙女的化身

简介

昴宿星团(汉语拼音:mǎo xiù xīng tuán,又称七姊妹星团,英语Pleiades;梅西尔星云星团表编号M45)是离我们最近也是最亮的几个疏散星团之一,也是最有名的星团之一。是在金牛座,在晴朗的夜空单用肉眼就可以看到它。肉眼通常见到有六颗亮星。昴星团的视直径约2°,形成斗状。成员星数在200个以上,是一个很年轻的星团,年龄约5000万年。昴星团也是一个移动星团。昴星团总共含有超过3000 颗的恒星,它的横宽大约13光年,距离128秒差距(417光年),真直径约4秒差距。中国古代把其中的亮星列为昴宿。有关的传说和神话很多,也被称为“七姊妹星团”。一般肉眼能看到6颗星,眼力好的话能看到更多,因此它能用来检验你视力好坏或者天气晴朗情况。

评价

昴星团距离太阳400光年,因含有早B型星,从天文时间尺度来说正处在年少时期。质量为九个太阳的B型星,若收缩到主星序,耗尽其核部的氢并开始膨胀到红巨星,照估计需历时2100万年左右。因此,这个值就应该是疏散星团的年龄。可是,唯有昴星团的颜色一光度图却又清楚地表明,仅含0.2太阳质量的那些恒星业已渡过了初始收缩阶段,基本上处于零龄主星序上.照最近恒星演化理论估计,质量为0.2太阳的恒星收缩到零龄主星序所需时间, 大致为60000万年。那么,昴星团的年龄到底是多少呢?究竟是2100万年还是60000万年?事实上,矛盾并不像看起来那样尖锐。赫尔比希认为,在形成大质量的恒星之前,先已由星云物质形成了小质量的恒星。如果晚型主序星首先形成,它们就会在早型星收缩到主星序的相同时间内到达零龄主星序,然后燃烧它们核部的氢, 并开始向红巨星阶段膨胀。这一理论好像得到了观测的支持。关于小质量恒星形成较早的又一证据是金牛一御夫座暗星云,在这些星云中大量含有暗弱的红星,而不含有亮的蓝星。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拥有大约三百颗星的昴星团在六亿年以前开始形成,一直持续到终于形成了B型星.这些非常亮的恒星辐射着极其丰富的紫外线,它们已把气体电离并彻底吹散,只在银河系中残留下一些气体的痕迹。随着气体的离去,恒星的形成过程也就趋于停止。琢磨一下玫瑰星云很有意思的,它的中心有一群非常亮的恒星,这团星云可能就是因发生这种从中央向外吹散气体的过程而形成的。这一设想或许能解释这种异常有趣的气体与恒星集合体的环状结构.昴星团星云是蓝色的,这意味着它们是反射星云,反射着它们附近(或者里面)的明亮恒星的光线。这些星云中最明亮的部分,即围绕在昴宿五周围的星云,是1859年10月19日被(意大利)威尼斯的Ernst Wilhelm Leberecht (Wilhelm) Tempel利用4英寸折射镜发现的;它被收入NGC星表,编号为NGC 1435。Leos Ondra提供了一份在线的Wilhelm Tempel传记,以及一幅昴宿五星云的素描,经同意归入到本资料库中。星云向昴宿四延伸的部分在1875年被发现(即NGC 1432),围绕着昴宿六,昴宿一,昴宿增六和昴宿二的星云在1880年被发现。完整的昴星团的复杂性,直到1885年到1888年间,巴黎的Henry兄弟和英国的Isaac Roberts发明了第一架天文照相机后,才被揭露出来。1890年,E.E. Barnard发现星云物质有一个非常靠近昴宿五的恒星状聚集中心,它被编入IC星表,编号为IC 349。1912年,Vesto M. Slipher分析了昴星团星云的光谱,揭露了它们的反射星云本质,因为它们的光谱与照亮它们的恒星的光谱一模一样。[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