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晋剧

增加 36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晋剧
| 圖像 = [[ File:秦剧1.jpg|缩略图 |居中|600px250px|[http://www.nipic.com/show/17212844.html 原图链接]
[http://pic129.nipic.com/file/20170510/5295460_221612982039_2.jpg/ 图片来自昵图网]]]
| 圖像說明 = 传统戏剧
| 知名作品 =
}}
'''晋剧'''即为[[山西]]梆子,是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戏剧剧种,也叫中路戏,中国传统戏曲。因兴起于山西中部的汾阳、孝义、祁县、太谷及太原而得名。
[[晋剧即为山西梆子,是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戏剧剧种,也叫中路戏,中国传统戏曲。因兴起于山西中部的汾阳、孝义、祁县、太谷及太原而得名。]] ''' 晋剧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自己独特风格 。'''
2006年5月20日,晋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基本信息==
 [[File:秦剧12.jpg|thumb|400px250px|有框|左| 晋剧[http://m.xijucn.com/upimg/userup/1512/3110522a122.jpg 原图链接][http://jianpu.8399.org/%E6%99%8B%E5%89%A7%E5%B9%B3%E6%9D%BF%E5%94%B1%E8%85%94%E7%AE%80%E8%B0%B1/ 图片来源]]] 
中文名称;晋剧
 
地理标志;山西省
 
非遗级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遗产类别;传统戏剧
 遗产编号;[[ Ⅳ-18]] 
申报地区;山西省
 
发源地;山西中部
 代表人物; [[ 丁果仙 ]] [[ 程玉英 ]] [[ 冀美莲 ]] [[ 芦变嫦]]
英文名称;Shanxi opera/Jin opera
 
别称;山西梆子、中路戏、中路梆子
 代表曲目;《 [[ 打金枝 ]] 》、《 [[ 金水桥 ]]
==剧种简史==
[[File:232640b52gm5mznz6o8h6z7777.jpg|thumb|400px250px|有框|右| 晋剧《金水桥》[http://sy.01ny.cn/thread-4903793-1-1.html 原图链接][http://sy.01ny.cn/thread-4903793-1-1.html 图片来源]]]
'''起源'''
 山西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发祥地之一,出现于 [[ 明代 ]] 的蒲州梆子逐步发展成为如今的山西的四大剧种: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 
晋剧,中国地方戏曲,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又名山西梆子,中国传统戏曲。因产生于山西省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也称为"中戏",主要流行于我国山西省中、北部及陕西北部、内蒙古和河北省的部分地区,大致上是晋语的并州片,吕梁片,张呼片地区以及大包片,五台片的部分地区。
 
发展过程中吸收晋中地区民歌、秧歌等民间艺术韵调,风格特具。
 
有上路调和下路调之分,上路调为北路梆子,下路调为中路梆子。民国以后中路梆子兴盛,遂以山西梆子专指中路梆子,建国后则称晋剧。清末民初的近百年间是晋剧的发展高峰时期,当时班社众多,人才辈出,尤其是以丁果仙为代表的第一代女演员出现之后,晋剧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晋剧保留了蒲州梆子慷慨激昂的艺术特色,同时形成婉转细腻的抒情风格。
'''晋剧保留了蒲州梆子慷慨激昂的艺术特色,同时形成婉转细腻的抒情风格。'''  中路梆子的起源应在 [[ 清代 ]][[ 咸丰年 ]] 间 。 [[ 道光初 ]] 年,被当时称作山西梆子的蒲州梆子再度复兴,所谓:"道光皇帝登龙廷,山西梆子又时兴",蒲梆北上,来到了晋中、 [[ 太原 ]] 一带演出,不仅轰动了太原,而且也震撼了北京,这也正迎合了中路地区崛起的一批富商大贾们的娱乐要求,于是他们就以承包形式,邀请蒲梆班社在中路演出,这就是中路富商承办戏班的开始,但剧种仍为蒲剧。其代表班有平遥县的万和班、小平遥班,及介休县的吉庆班等   '''咸丰初年,蒲梆开始冷落下来''',致使中路地区出现了一个戏剧活动相对空缺的时期,这对酷爱着戏的中路群众,尤其是富商们来说倍感失望,于是少数人便开始邀请赋闲文人、票友以及秧歌、皮影艺人等,组织研讨班子,拟创立自己的剧种。到了咸丰中后期,经过众多班子的努力研讨,终于在继承蒲梆音韵和锣鼓经点的基础上,结合中路秧歌等的唱腔特点,初步形成了中路梆子的雏形班社,并开始试点演出
咸丰初年,蒲梆开始冷落下来,致使中路地区出现了一个戏剧活动相对空缺的时期,这对酷爱着戏的中路群众,尤其是富商们来说倍感失望,于是少数人便开始邀请赋闲文人、票友以及秧歌、皮影艺人等,组织研讨班子,拟创立自己的剧种。到了咸丰中后期,经过众多班子的努力研讨,终于在继承蒲梆音韵和锣鼓经点的基础上,结合中路秧歌等的唱腔特点,初步形成了中路梆子的雏形班社,并开始试点演出。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榆次黑店班和祁县三庆班,参加艺人,除了滞留的蒲梆艺人、秧歌及皮影艺人外,还有吹鼓手、店员、矿工、票友。
同治初年,山西社会秩序好转。
[[File:秦剧1234.jpg|thumb|250px|有框|左|[http://edu.sxgov.cn/image/attachement/jpg/site2/20141209/00e04c2f6b5f15f1087b4c.jpg 原图链接][http://edu.sxgov.cn/content/2014-12/09/content_5315078.htm 图片来源]]]
'''同治初年,山西社会秩序好转。'''[[File:秦剧1234.jpg|thumb|400px|有框|左|晋剧小童星:王梦圆[http://edu.sxgov.cn/content/2014-12/09/content_5315078.htm ]]] 新型中路梆子的出现,也受到了更多富商财主们的青睐。于是先后成立了上、下聚梨园班、四喜班、四兴班、四庆班等班社,在演出实践中,互相学习,不断改进,使唱腔及文武场面日趋完善;又学习外地剧种管理班社的经验,使戏班逐步走向了正规化。戏班人员,除文武场保留中路籍艺人外,其他演员大都以高薪从蒲州聘来,所以民间有:"祁太镏子,蒲州丸子"的谚语。戏班不属商业性质,盈亏全由班主自负。只是每到一处,将木制的、标有某某县某某财主所承戏班名称的虎牌立在前台,以示夸耀,还要在后台粉壁墙上题笔留名。这些舞台题笔内容广泛,成为今天研究晋剧发展史的金石之证。<ref>[http://edu.sxgov.cn/content/2014-12/09/content_5315078.htm 晋剧小童星:王梦圆] 黄河新闻网科教频道,发布时间;2014-12-09 17:39:34 </ref>
随着中路梆子的日益定型,引起了中小财主和中等商人的成班兴趣。他们也从蒲州请来艺人或招来儿童,成立科班。至同治末年,中路梆子班社已在山西中路、以至北路少数州县初具规模。艺人的精湛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晋中仍有"四喜班,是好戏,秃红、吐丑、盖陕西。人参娃娃、大嘴丑,后边跟的一杆旗。 "等戏谚流传。
 
==辉煌==
[[File:秦剧12345.jpg|thumb|250px|有框|右|[http://edu.sxgov.cn/image/attachement/jpg/site2/20141209/00e04c2f6b5f15f108a953.jpg 原图链接][http://edu.sxgov.cn/content/2014-12/09/content_5315078.htm 图片来源]]]
[[File:秦剧12345.jpg|thumb|500px|有框|右|晋剧小童星:王梦圆[http://edu.sxgov.cn/content/2014-12/09/content_5315078.htm ]]]  光绪十年 ]] ,中路梆子再次兴起,出现了中路艺人演中路戏的新气象,使旧日那种蒲梆艺人演中路戏的局面开始改变。从 [[ 光绪十五 ]] 年后到清末中路梆子进入一个辉煌时期。<ref>[http://www.aixiqu.com/jinju/ 晋剧大全mp3下载] 爱戏曲;</ref> 
演出活动有庙会戏、集市戏、踩台戏、开光戏、商行戏、开市戏、求神戏、还愿戏、祭祀戏、婚丧寿庆戏及官戏等。一般村庄,每年也唱戏一台;大型集镇,每年多达5-10台,中路梆子已成为中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主要剧种了,而且它也随中路商人远足张家口、包头、归化等地,与当地剧种竞献技。
 
中路梆子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地域关系,吸收民间艺术等成份的不同,在表演程式、演唱风格,前场经谱上形成了三大流派,即以太原府辖县的上路班;汾州府辖县的下路班;平定、辽州所辖县的东四处班而区分。直到解放后上述三者的较小差异,合为一体。中路梆子走向极盛之后,江南丝竹班、京都花腔班等基本退出了中路舞台,只有蒲梆偶尔还来,已势头大减。
  [[ 辛亥革命 ]] 后 ,中路各县一度动荡不安,有钱有势者大都采取回避观望态度。因此,中路梆子的承班人多改为前清衙门、镖局遗老等人充任。同时中路籍艺人队伍也已成长壮大,蒲梆艺人中除定居者外,其余已不再来中路搭班了。 
民国5-19年(1916-1930),山西局势相对稳定,中路梆子又进入第二个辉煌时期。此时的中路梆子,班社林立,流派扩大。不仅扎根雁北、占领口外,且在河北省西部、陕西省东北部,以及省内原平阳府、潞安府所辖的北部各县,也发展建立了班社,形成了横跨中国北方的山西、陕西、河北、绥远、察哈尔 5个省区的大型剧种,从而被人们称为山西梆子。
 
名伶荟萃,竞争激烈。中路梆子形成了一个人才济济、实力强大、互相竞争的大好局面。剧目繁多,文武齐备。
 
由于人才辈出,上演的剧目多是名人手戏。
[[File:秦剧12345666.jpg|thumb|400px|有框|右|晋剧剧照[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1CQP8CD054506Z7.html ]]] 常见的有《 [[ 六月雪 ]] 》、《 [[ 凤仪亭 ]] 》、《金沙滩》、《上天台》、[[《白蛇传》]]、《铁弓缘》、[[《百子图》]]、《法门寺》等,共 200余本、回、出。可谓文武皆能、行行不挡。演技精湛,百花齐放。此时,各个班社尽展新招,各门艺人也在唱、做、念、打特技等表演方面各领风骚。 
从20年代起,山西梆子的部分老艺人健在,舞台格局能维持男女同台演出,故涌现出了太谷锦艺园等上三班好戏。
民国24年(1935),以著名女艺人 [[ 丁果仙 ]] 为首的步云剧社,和以 [[ 盖天红 ]] 为首的唐风剧社,分赴 [[ 北京 ]] [[ 天津 ]] [[ 上海 ]] 等地演出,大大地扩大了山西梆子的影响,也与兄弟剧种艺人交流了经验,丰富了自己。后来山西梆子出现了由男角主演逐步向女角主演转化的局面。随之也带来了潜在的问题:因女子演戏更能招来观众、更能挣钱的影响,[[ 各地掀起了一般专门培养女艺人的热潮]]
山西梆子由于演员"阴盛阳衰",所以使许多优秀的盔靠戏、硬功戏、武打戏以及花脸、丑角戏等,逐步停演或失传,也使这个北方剧种特有的激昂奔放的道白、唱腔,和起伏跌宕的表演程式,逐步被婉转悠扬的曲调和绵绵缠缠的作派所代替,从而失去其昔日的那种阳刚之气和铿锵特色。
===低潮===
[[ 阎锡山 ]] [[ 冯玉祥 ]] 倒蒋失败后,山西经济萧条。山西梆子的部分班社误入歧途,腐败风气传入戏班,造成台风不振,艺人思想堕落、艺术水平下降,给许多艺人的生活带来严重困难,以至少数坤角艺人,迭遭不幸,陷入困境,不能自拔。 卢沟桥事变后 ,日本军很快入侵山西,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迫使各地戏班全部解体,艺人四散,其中部分人亡命国外,部分入改行种地。只有少数人进入太行、晋绥、晋察冀等革命根据地,以崭新的面貌为抗日军民演出服务。'''抗战前后的10多年间,山西梆子所遭受的劫难,造成了晋剧发展史上的第一次低潮时期。'''
[[卢沟桥事变]]后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抗 ,[[ 根据 本]]军很快入侵山西,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迫使各 戏班全部解体 有许多文 团体演唱 人四散,其 路梆子 部分人亡命国外,部分入改行种地 只有少数人进入太行、 晋绥 、晋察冀等革命 根据地 先后组建 ,以崭新 七月剧社、人 面貌为抗日军 剧社、吕梁剧社、二中剧社 演出服务。抗战前后的10多年间 太岳根据地 山西梆子所遭受 新华农村实验剧团、沁源绿茵剧团、太岳中学业余剧社等 劫难 演出 造成 [[《打金枝》]]、<ref>[https://www.360kan.com/m/fqXkYhH1SHTASh.html 打金枝 晋剧] 360影视;</ref>《反徐州》、《陆文龙》、《红娘子》、《千古恨》和现代戏《新屯堡》、《血泪仇》、《王德锁减租》等,移植上演了新编历 发展 剧《三打祝家庄》、《逼 梁山》等。音乐家常苏民等专门对晋剧音乐进行了搜集整理 的第一次低潮时期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抗日根据地,有许多文艺团体演唱中路梆子。晋绥根据地先后组建的七月剧社、人民剧社、吕梁剧社、二中剧社,太岳根据地的新华农村实验剧团、沁源绿茵剧团、太岳中学业余剧社等,演出了[[《打金枝》]]、<ref>[https://www.360kan.com/m/fqXkYhH1SHTASh.html 打金枝 晋剧] 360影视;</ref>《反徐州》、《陆文龙》、《红娘子》、《千古恨》和现代戏《新屯堡》、《血泪仇》、《王德锁减租》等,移植上演了新编历史剧《三打祝家庄》、《逼上梁山》等。音乐家常苏民等专门对晋剧音乐进行了搜集整理。
解放战争时期,有的团体随着解放大军挺进西北,直下西南,有的晋剧工作者在其他省区扎根落户,使中路梆子的活动区域和影响进一步扩展。
新中国的成立,给山西梆子开创了第三个辉煌时期。1956-1958年左右,全省大部分地区县市以上剧团,相继建立健全起来。最优秀演员集中在省城太原演出,于是把山西梆子正式定名为晋剧,各地县所属剧团名称,也统一改为某某晋剧团。
新中国的成立,给山西梆子开创了第三个辉煌时期。1956-1958年左右,全省大部分地区县市以上剧团,相继建立健全起来。最优秀演员集中在省城太原演出,于是把山[[西梆子正式定名为晋剧,各地县所属剧团名称,也统一改为某某晋剧团]]。  文革的发生,使晋剧成为被冲击的目标之一,使晋剧再次走向低谷。1967年,剧团改为 [[ 毛泽东 ]] 思想宣传队。后又统一改唱样板戏,上场艺人还要通过政审后方能登台。晋剧元气大伤,造成了发展史上的''' 第二次低潮时期''' 。 
===段发展===
进入八十年代,政府号召振兴晋剧,各级剧团相继调整了班子,充实了演员,添置了行头,整理了旧戏,赶排了新戏,有的还晋剧表演与当前流行的轻音乐等文艺形式结合起来,增强了晋剧的演出效果。 同时也涌现出 [[ 宋转转 ]] [[ 史佳花 ]] [[ 崔建华 ]] [[ 李天喜、 ]][[ 王晓萍 ]] [[ 王二庆 ]] [[ 栗桂莲 ]] [[ 孙红丽 ]] 等艺术新秀。恢复和新编了《下河东》、《十五贯》、《玉蝉泪》、《卧虎令》 、《伐子都》、《吴王剑》、《三下桃园》等剧目,并多次汇集省城调演评比,甚至有的还到北京献艺。另外有少数人获得了晋剧表演艺术家的光荣称号,有的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有的晋升为一、二级演员。  这个剧院的著名演员有王爱爱、田桂兰、冀平、马玉楼、刘汉银、郭凤英、王宝钗等。山西省晋剧院的代表剧目有传统戏《打金枝》、《含嫣》、《小宴》、《杀宫》、《算粮》等。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晋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f>[https://v.qq.com/x/page/f30191slit5.html 晋剧《杨三姐告状》] 腾讯视频,发布时间;2019年11月10日发布</ref>
这个剧院的著名演员有[[王爱爱]]、[[田桂兰]]、[[冀平]]、[[马玉楼]]、[[刘汉银]]、[[郭凤英]]、[[王宝钗]]等。山西省晋剧院的代表剧目有传统戏《打金枝》、《含嫣》、《小宴》、《[[杀宫]]》、《算粮》等。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晋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f>[https://v.qq.com/x/page/f30191slit5.html 晋剧《杨三姐告状》] 腾讯视频,发布时间;2019年11月10日发布</ref>
广为熟知的剧目有《打金枝》<ref>[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1CQP8CD054506Z7.html 张家口戏曲艺术研究院传统晋剧《打金枝》公演] 张家口新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18-11-24 </ref>、《辕门斩子》、《卖画劈门》、《游西湖》、《风雨行宫》、《算粮》、《见皇姑》<ref>[https://v.qq.com/x/page/u0546iqafna.html 晋剧全本 《见皇姑》 王爱爱] 腾讯视频,发布时间;2018年02月05日发布 </ref>、《樊梨花》、《徐策跑城》、《芦花》、《程婴救孤》(又名《赵氏孤儿》)等。
 
2006年5月20日,晋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300">
File:秦剧71.jpg|thumb|400px150px|有框|右|[https://image.so.com/view?src=360pic_text&q=%E6%99%8B%E5%89%A7&correct=%E6%99%8B%E5%89%A7&ancestor=list&cmsid=340f706d92ef5f3ad182f39145aa8ed5&cmran=0&cmras=0&cn=0&gn=0&kn=50&fsn=122&adstar=0&clw=248#id=34c0f8e846416e4577524fe6a651fa34&currsn=0&ps=93&pc=93 晋剧]File:秦剧5.jpg|thumb|300px150px|有框|右|[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1CQP8CD054506Z7.html 《打金枝》剧照]File:秦剧19.jpg|thumb|250px150px|有框|右|[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1CQP8CD054506Z7.html 《打金枝》剧照]
</gallery>
 
==申遗==
2011年1月7日,山西省政府日前向文化部正式提交申请,晋剧将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佳实践项目"。全世界仅有3项最佳实践项目,而中国在这方面暂时还是空白。
 据山西省文化厅巡视员赵晋蓉介绍,山西是中国戏曲的资源大省和消费大省。[[ 地方戏曲剧种品类繁多,曾多达54个,占全国300多个剧种的六分之一,居全国首位,有"中国戏曲摇篮"的美誉]] 。山西每年的戏曲演出保持在3万场左右,占全国演出的十分之一,且戏价在全国居前列。在山西近现代史上,村村有戏台,戏曲不仅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成为人缘感情交流的重要媒介。 
晋剧的四大梆子--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均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立档保存、创作研究、加强传承、实地演出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充分体现了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佳实践项目"的原则和目标。
 
据了解,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佳实践项目是指那些在技术、方法、策略、方式、流程等方面被验证过的,可以产出人们期望的结果和突出的绩效的项目,是中国正努力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向。
 据省非遗保护中心赵中悦主任介绍,[[ 山西一次能有两个项目"申遗"实属破例,而3月31日前所有申报材料将交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300">
File:秦剧18.jpg|thumb|400px150px|有框|右|[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1CQP8CD054506Z7.html 晋剧]File:秦剧181.jpg|thumb|300px150px|有框|右|[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1CQP8CD054506Z7.html 《打金枝》剧照]File:秦剧182.jpg|thumb|250px150px|有框|右|[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1CQP8CD054506Z7.html 《打金枝》剧照]
</gallery>
==现状==
 
中国晋剧艺术网是以山西戏剧为艺术主体且延伸其它艺术门类的大型戏剧门户网站、现代品牌。该网站不仅成为了山西省戏剧信息渠道与戏剧第一原创信息散发平台,也为山西省戏剧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展示、传播与交流搭建了最佳的桥梁。此次全新上线的56个剧种,更是彰显了山西戏曲大省的深厚底蕴。上世纪80年代,山西戏曲剧种就多达56个,为了尽可能详实、准确地呈现这些剧种,不少老艺术家出谋划策、寻找资料,网站在随后的工作中对剧中内容进行丰富填充,一些已近灭亡或者脱离舞台的剧种也得以在网站上重现,让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得以永久保留。 在地球村与互联网大家庭中,促进山西戏剧艺术的繁荣发展,与之同时有望实现中国晋剧艺术网更大的发展与突破。
  作为影响深远的晋剧经典保留剧目,《 [[ 打金枝 ]] 》自诞生至今久演不衰,深受社会各界群众喜爱。山西省晋剧院推出了强大的演员阵容, [[ 唐代宗 ]] [[ 沈后 ]] [[ 升平公主 ]] 等角色分别由 [[ 李建清 ]] [[ 刘建平 ]] [[ 师学丽 ]] 等饰演。其中刘建平是国家一级演员,师承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晋剧皇后" [[ 王爱爱 ]] [[ 被观众誉为"晋剧小皇后",曾获第九届全国戏剧文化奖表演金奖]] 。<ref>[http://www.chuiyue.com/eg/26305/ 晋剧全本戏大全] 晋剧全本戏大全,发布时间;2016/9/23 22:47:17</ref> 
==晋剧的创新==
 
在当今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网络信息飞速运行的今天,原有的理论、概念都在更新,尤其是传统文化更是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这就要求传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现代晋剧《[[托起明天的太阳]]》,在现代戏的舞台呈现上做了一些尝试。在创新方面,突出戏曲表演的虚拟性。剧中有一场背人的动作,不能背真人在舞台上表演,这样既难看又不利于演技发挥。首先是要用戏曲的虚拟动作来完成,利用现代灯光技术,将真人做好上背的动作,给观众明确的理解后,用灯光分割,将背上的演员分开并在黑暗中急速滚进恻幕条,台上演员留下充分表演的机会,全面展示戏曲程式动作的虚拟性,大幅度、大写意、大虚拟地呈现戏曲表演程式动作的魅力,深受现场观众的欢迎。
现代晋剧《托起明天的太阳》,在现代戏的舞台呈现上做了一些尝试。在创新方面,突出戏曲表演的虚拟性。剧中有一场背人的动作,不能背真人在舞台上表演,这样既难看又不利于演技发挥。首先是要用戏曲的虚拟动作来完成,利用现代灯光技术,将真人做好上背的动作,给观众明确的理解后,用灯光分割,将背上的演员分开并在黑暗中急速滚进恻幕条,台上演员留下充分表演的机会,全面展示戏曲程式动作的虚拟性,大幅度、大写意、大虚拟地呈现戏曲表演程式动作的魅力,深受现场观众的欢迎。  新编晋剧 [[ 《巴尔斯御史 ]] 》,一上演就让观众耳目一新,同时还收获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比如说从音乐的包装,它不是过去简单的四大件的伴奏,音乐有震撼力,表现力非常强,舞美灯光的气势,它能烘托整个戏的气氛,它都产生了非常强的戏剧效果和剧场效果,这在以往的传统戏上是达不到的。为适应《巴尔斯御史》的新创作手法,曾获中国戏剧"红梅奖"的须生演员李建清,打破30年晋剧表演以唱为主的老套路,将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都融入到[[唱、念、作、打]]中,这一突破也让她收获了2013年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 
新编现代晋剧 《上马街》于前不久在太原精彩亮相,由 [[ 谢涛 ]] 及5位国家一级演员、9位"杏花奖"获得者组成的舞台精锐部队,不仅进行了倾情演绎,而且《上马街》的创作和立意更引来北京专家的高度评价。专家们认为,《 [[ 上马街 ]] 》是一个红色经典或者红色题材的现代戏创造,它在艺术个性、艺术感染力两个方面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准。戏里体现出来的党和人民的关系,变成了人与人的关系和人性的关系,是一种比较先锋的认识。
 新编历史晋剧[[《于成龙》]]由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创排、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谢涛领衔主演。这部 于[[2015 于2015 年9月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2016年入选文化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2016年度十大重点扶持剧目",获山西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诸多荣誉。该剧受邀参加 " [[ 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也是山西省唯一一部入围本届艺术节"第十五届文华大奖"的参赛戏曲类剧目,再次反映出这部戏深厚的艺术价值和现实社会意义。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300">
File:秦剧10.jpg|thumb|300px100px|有框|右|[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1CQP8CD054506Z7.html 晋剧]File:秦剧103.jpg|thumb|300px|有框|右|[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1CQP8CD054506Z7.html 《打金枝》剧照]File:秦剧106.jpg|thumb|550px200px|有框|右|[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1CQP8CD054506Z7.html 《打金枝》剧照]
</gallery>
==濒危状态==
  ·1、十年文革使晋剧遭到严重摧残,已挖掘搜集的大量艺术资料遭到毁灭;一些身怀绝技的著名艺人( [[ 丁果仙 ]] [[ 筱桂桃 ]] 、小三儿生等)被害致死,带走了他们艺术财富;好多剧团的戏箱行头,剧本被付之一炬;身残改行的艺人也比比皆是。正如有人所说,文革使晋剧伤了元气。  
·2、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多种艺术形式的出现,古老的晋剧受到了严重冲击,人们的艺术审美情趣也发生了极大变化。所以晋剧的市场越来越小,城市内已见不到专业剧团的营业性演出,只能在农闲、庙会、节庆等时间到农村看晋剧演出。
 
·3、由于经费缺乏,行头破旧,观众日渐减少,好多剧团只好老戏老演,造成艺术质量明显下降;新剧目无法上演,更显出晋剧的苍老、衰退。因此为晋剧出路担忧之人,已由晋剧界自身波及到一般的民众。
·4、过去晋剧班社的艺人一般都要至少能唱“三本六回十二出”。如今随着演出市场的缩小,观众减少,演员的艺术进取心也多数不如从前,不仅会的戏很少,演唱时也很少精益求精,于是出现了一种演员与观众之间,因戏少,质量差,观众少;又因观众少,不想演,导致质量差这样一个恶性循环的怪现象。
·5、后继乏人。学音乐、舞蹈、美术的青少年随处可见,[[ 可喜欢晋剧、愿学晋剧的青少年则少的可怜。]]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招收晋剧班学生竟然出现了仅有6名考生的现象。至于编剧、导演的后继人才也无不如此。<ref>[http://edu.sxgov.cn/content/2014-12/09/content_5315078.htm 晋剧小童星:王梦圆] 黄河新闻网科教频道,发布时间; 2014-12-09 17:39:34 </ref>
==视频==
 <center>'''晋剧《秦香莲》全本'''</center>
<center>
{{#iDisplay:x0662uipiw9|780|460|qq}}
</center>
 <center>'''晋剧《杨三姐告状》'''</center>
<center>
{{#iDisplay:/f30191slit5|780|460|qq}}
</center>
 <center>'''晋剧《空城计》丁果仙'''</center>
<center>
{{#iDisplay:c0318v4bcxw|780|460|qq}}
33,57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