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晋商汇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晋商汇票在明清时期,晋商使用并推广的“汇票”支付手段,不仅仅是在国内各地,就是远在俄罗斯新加坡日本也能做到一纸“汇通天下”。“汇票”源自我国唐朝“飞钱”。

  • 中文名:晋商汇票
  • 类 型 :支付手段
  • 出 现 :明清时期
  • 出 处 :《商芸

历史意义

上世纪80年代末,在长治城区东街一拆迁居民家祖传咸丰十一年(1861年)账册中,发现了清中期长治“永顺昌”钱庄的汇票,且是三联汇票,比较珍稀。根据此三联汇票证明,当时从长治“永顺昌”钱庄汇出的“陆佰两白银”收款人已到京师的“升泰宝庄”兑付过,有“勾销存缴”的勾墨和印章,收款人手持凭证和“升泰宝庄”兑付凭证两手续首先在异地京城对照无误兑现结算,之后异地京城的两凭证到年底决算时,回到出票地长治,然后,三联汇票的凭证合在一起结账。数百年后能发现其“几经周转”又合而为一的整套汇票,较为幸运,它是研究清朝汇票的宝贵资料。

从收集到的大量史料典籍中发现,钱庄钱铺、银号只是在称谓、经营规模上小有区别,其实就是一类机构。钱铺(庄)最早出现在明朝末年,《崇祯长编》、《金瓶梅》、《醒世姻缘》、《庚已编》等明时著作中多有记述。钱行、银号、银店、兑换钱店、银钱兑换局是清朝初才有的称谓,它们同明朝时的钱庄,钱铺、钱店、钱桌相比规模大了,业务项目也有所增加。

简介

唐朝《商芸》中有诗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品味唐人的诗篇,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古人腰缠十万贯,还能骑鹤上扬州?一贯钱十斤,那么十万贯又是多少斤?如此重的铜钱如何缠在腰间?照常规,今人读到它时往往只能把它简单理解为作者的想象力,但如果我们了解唐朝时期货币流通的一些历史背景,了解了唐“飞钱”的使用,就会发现诗不仅仅有它浪漫的一面,更为重要的是它记录下了千余年前我国唐朝纸质货币雏形“飞钱”诞生的过程,真正实现了唐人“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的是“飞钱”。

管理

晋商对票汇管理十分严格,有6条原则:一、专用票纸印刷;二、专人保管发放;三、专人经取使用;四、专人书写,书写人及笔迹通告各分号周知备案;六、加盖专用印鉴防伪,使用后专人销毁。这对今日银行汇票流通程序来说不无借鉴意义。

如何使用

清朝中后期,山西票号的汇兑业务已不再为日升昌所垄断,其他钱庄、钱铺、银号等也开始在存、放款主营业务的基础上办理汇兑。汇兑的方式总体是一个模式,就是汇款人将款交给票号(或钱庄),由票号(或钱庄)开汇票凭证,一式三份,毛笔书写,重要处用暗语密记,并加盖防伪印章数枚,中间一支寄交收款人,左右两支,一支为存根,另一支是将汇款人的汇票寄往收款人地点的票号(或钱庄)分号,三支骑缝线上有编号、骑缝章。数日后,收款人持票在指定票号(或钱庄)对照“汇票”无误,便可取款,不需讨保,谓之“认票不认人”。

特色

晋商汇兑票据最有特色的是印章:抬头章押数章落地章骑缝章,设计充满了浓厚的文化艺术色彩,既有防伪功能,又体现了山西古朴、厚重、率真的民风民俗。

晋商票据边框多以票号名加饰以八仙梅兰竹菊宝鼎聚宝盆为设计时尚。如笔者所藏这张晋商于民国六年(1917年)三月十八日在山西婷县宏道分号发放的汇帖300文,设计图案色调为蓝色,边框为票号名和“暗八仙”(即八仙用的法器),金额用毛笔书写。印章6枚各具特色,最有趣的是用一套红财神赵公明像作为花押,生动有趣。[1]

历史渊源

晋商票号出现在明末清初,先由山西颜料商人所创,平遥日升昌票号最著名业绩是“汇通天下”,异地汇兑成其所特有的业务,当然票号也同时兼经营存款、贷款、发行私贴等业务。其分号近百家,遍及全国以至新加坡、俄罗斯、日本、朝鲜等国。[2]

视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