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晋熙镇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辖镇,是太湖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国家六部委确定的全国重点镇,是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的故里,是国家4A级风景区花亭湖的主景地。辖14个村委会、6个社居委、167.92平方千米、近129468人(2019)。经济总量占全县三分之一强,镇域税收总量过亿,镇本级财政收入4900万元。镇党委被省委组织部授予“五个好乡镇党委标兵”称号。[1]

中文名称: 晋熙镇

外文名称: Jinxi Town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 辖34个村、4个居委会

电话区号: 0556

邮政区码: 246400

地理位置:太湖县西南部

面 积: 167.92平方千米

人 口: 104127人(2017)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花亭湖、五千年文博园

机 场:安庆天柱山机场

火车站:太湖站(合九线三等站)

车牌代码: 皖H

耕地面积: 33216亩

行政代码: 340825100

目录

名称来历

太湖县历史上曾名晋熙县,县治一直在该镇,因县名而得名。“晋熙”喻光明兴旺之义。

政区沿革

春秋战国时,晋熙镇为楚国属地。西汉为皖县与湖陵邑地,后汉省湖陵入皖县。南北朝时,属南豫州晋熙郡,隋开皇初属晋熙县(开皇18年1992年2月,城关镇、岔路乡、刘羊乡的汪洋村合并设立晋熙镇,面积78.28平方千米,人口35869人,辖南园、沙改、陈湾、陈冲、花凉亭、岔路、高冲、东河、李冲、观音、回龙、贾楼、汪洋共13个行政村和东关、西关两个居委会。1997年,面积68.3平方千米,人口4.2万,辖陈湾、陈冲、花凉亭、高冲、东河、岔路、李冲、观音、贾楼、回龙、汪洋、南元、沙改13个行政村。2004年,刘羊乡(殷冲、李冲、月龙李岭、枫铺5村)、花园乡的灯茗村、李杜乡的何岭村、罗溪乡的汪岭、梅河2村以及城西乡的芭蕉、下坞、九龙3村并入晋熙镇,面积165平方千米,辖34个村、4个居委会,人口7.52万。2005年村级调整:九龙村(下坞、何岭、九龙)、南园村(南园、南门、沙改)、程岭村(东风、程岭、范岭)、刘羊村(石河、刘镇、五羊)、观音村(观音、灯茗、贾楼)、梅河村(梅河、汪岭)、花凉亭村(陈湾、花凉亭)、天台村(云义、华冲)、阳冲村(王冲、阳牌)、晋阳村(赤土、汪洋)、湖滨村(东河、高冲)、晋湖村(李冲、回龙)、岔路村(岔路、陈冲)、龙安村(骑龙、广安)、芭蕉村(芭蕉)。原刘羊乡位于太湖东北部,距县城8千米。有汉代建海会寺,为省级重点寺观。1961年建刘山铺公社,1984年改设刘羊乡。1992年2月,刘羊乡(汪洋村除外)、天台乡合并为刘羊乡,面积77.54平方千米,人口25313人,辖骑龙、赤土、王冲、五羊、广庵、枫铺、石河、李岭、月龙、刘山铺、范岭、程岭、东风、云义、殷冲、李冲、华冲、阳牌共18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在原刘羊乡址(五羊村)。1997年,面积77.5平方千米,人口2.6万,辖骑龙、王冲、赤土、五羊、刘镇、广安、枫铺、月龙、李岭、石河、阳牌、华冲、云义、东风、程岭、范岭、殷冲、李冲18个行政村。2004年撤乡,殷冲、李冲、月龙、李岭、枫铺5村并入小池镇,其余并入晋熙镇。2011年末辖刘羊、晋阳、岔路、湖滨、晋湖、观音、花亭湖、梅河、程岭、天台、阳冲、南元、芭蕉、九龙、龙安(县开发区代管)等15个村民委员会和晋熙、东园、站前、长河、东关、西关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全镇辖1个社区工委、15个村委会、6个居委会、7.6万人;现有党总支、支部87个,党员1875 人;国土面积165平方公里,耕地33216亩,水面10136亩,森林覆盖率58.9%。

政区划分

2011年末,晋熙镇辖刘羊、晋阳、岔路、湖滨、晋湖、观音、花亭湖、梅河、程岭、天台、阳冲、南元、芭蕉、九龙、龙安(县开发区代管)等15个村民委员会和晋熙、东园、站前、长河、东关、西关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人口面积

2019年末,辖区总人口1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户口78257人,城镇化率75%。另有流动人口11700人。总人口中,男性42468人,占51%;女性40467人,占49%;14岁以下9365人,占11.29%;15—64岁64341人,占77.58%;65岁以上9229人,占11.13%。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82755人,占99.78%;有回族、苗族等2个少数民族,共180人,占0.22%。2011年人口出生率7.9‰,人口死亡率4.0‰,人口自然增长率3.9‰。总人口104127人(2017)。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6.6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1.5千米。总面积167.92平方千米。

交通区位

晋熙镇区位优越。东望天柱,西应庐山,南眺长江,北倚大别山,怀拥花亭湖,集繁华的县城、宁静的乡村为一体。沪蓉高速、合九铁路、105国道、211省道贯穿其间,车水马龙,商贾云集。已形成由铁路、公路、水路等3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合九铁路过境长11.8千米,105国道线过境长12千米,沪渝高速公路过境10.8千米,S211省道过境9千米,县道过境19千米。村村通公路。村级公路20条计220千米(其中水泥路62.43千米),境内花凉亭水库航道9千米。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晋熙镇的北部为大别山南坡,南部为大别山南麓,北部崇山,南部丘陵。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境内最高峰天台山位于程岭村,海拔798.3米;最低点龙安村查老屋,海拔27.6米。

气候

晋熙镇属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季风显著。多年平均气温16.4℃,1月平均气温3.8℃,极端最低气温-12.7℃(1969年2月6日);7月平均气温28.1℃,极端最高气温40.0℃(1959年8月23日和1967年8月28日)。气温年较差24.5℃,年各月平均气温日较差6.5—9.3℃。生长期平均238天,无霜期年平均248天,最短为20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899.7小时,年太阳总辐射110.9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482.4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2280.7毫米(1999年),极端年最少雨量900.3毫米(1966年)。降雨量集中在每年4月—8月,6、7、8月最多。

水文

晋熙镇境内为皖河水系。以长河为干流,自西北向东南过境10.8公里。长河的支流有刘山铺河、罗家河、汪洋河、高冲河、九龙河、芭蕉河、观音河、李冲河等8条河流。

矿藏及其它资源

晋熙镇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花岗石、粘土、金红石、石英石等。1991年11月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察中心安徽总队普查队探明:花岗石总体面积1837.2万平方米,成荒率33%,花岗石荒料储量619.69万立方米。1965年在沙矿普查中,311地质队在五羊畈发现K-43钛即金红石,经探明求得C2级储量,金红石40575吨,锆石4606吨。

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水灾、风灾、雪灾、地质灾害等。1978年特大干旱,从6月起至次年2月,出现长达8个月的百年未遇大旱。1991年5月下旬至8月上旬连降大到暴雨,洪涝成灾,花凉亭水库出现建库以来最高水位84.76米,下泄每秒1084立方米,老县城7月10日紧急搬撤。1992年风灾,5月5日15时10分,花凉亭库区出现短时雷雨大风、冰雹等恶劣天气,县航运公司一艘客船在罗溪河口遭风袭沉没,船上40人遇难。2008年元月冰雪灾害,山区道路封锁,竹木压断无数,油菜等午季作物深受冻害,部分电力、通讯线路中断。

城镇建设

1992年撤区并镇以来,晋熙镇镇党委、政府十分注重城镇建设,抓住县城东迁的契机,一手抓建设发展,一手抓文明创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发展,一个现代化的县城初具规模,城区由新城、老城、花凉亭三个各有侧重又相对独立的组团组成。形成二城(新城、老城)一区(花凉亭)的空间结构。新城是县城的主城区,是综合服务中心,县机关事业单位办公生活的地方。县城东迁以来,新城建设总投资已达3.5亿多元。昔日的荒凉山岗,今变成了高楼林立、市容整洁、街道宽敞、绿树成荫、交通发达、贸易繁荣的新型城镇。老城区主要是全县商贸区,以状元街、孔圣街、皖江大市场、菜市场等专业市场为主体,晋熙商场、人民商场、百货公司、永安商场等大型商场相间,构筑起老城商城的框架。个体私营业主近千家,晋熙镇党委、政府通过加大文明创建力度,使整个老城区市场秩序井然,四面八方商贾云集,商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境内西北郊一块巨大的碧玉镶嵌在崇山峻岭之中。花亭湖水经长河入长江,途经境内5KM,水流平缓,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可浴、可渔、可漂、可渡假。晋熙镇是有后发优势的强镇。镇域经济、城乡一体优势互补,形成果蔬、建筑、商贸、餐饮、旅游等支柱产业,农业特色明显,是全国优质枇杷、柑桔、板栗等生产基地;三产优势明显,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675亿元,乡企营业收入6.18亿元,其中个体私营企业营业收入超亿元;旅游前景看好,境内花亭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开放,给晋熙镇经济带来了又一次快速发展的机遇。99年接待游客近万余人。晋熙镇综合经济实力一九九七年进入全省百强乡镇之列,居安庆市50强乡镇第2位,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个私经济步入轨道,乡企综合实力居全省百强乡镇第52位,财政收入居安庆市第1位。晋熙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小康建设。早在1993年就按照市委六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的要求,围绕县委、县政府制订的“两年打基础、五年大变样、七年达小康”的“257”发展战略,坚持以奔小康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有力地推进了全镇小康建设。到一九九九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1.06元(不变价),二三产业收入占纯收入比重为58.09%,人均纯收入600元以下农民仅占2%;农户住房面积和质量有很大提高,人均居住面积20.1平方米,钢混、砖木结构住房比重占89.98%,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电话、有卫生所,户户通电,大多数户拥有电视机等高档消费品,安全卫生普及率达100%;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95.3%,“两基”通过省级验收;五保户集体供养率达95%;万人刑事案件立案件数达小康标准,计划生育政策符合率97.1%。晋熙镇还注重康居工程建设。已在岔路的汪洋街、桐山路、陈榜三个小区建设小康住宅181套,在观音村建设一栋高标准的村办公大楼以及60余套小康住宅,岔路村赵屋小区也正在按规划实施。通过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1999年晋熙镇顺利通过了市级验收,荣获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小康乡镇”荣誉称号。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晋熙人将发扬“团结、拼搏、求实、奉献”的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首镇之位进一步夯实。在全县各类考核中取得较好成绩,荣获综合绩效一等奖,经济运行质量一等奖,招商引资二等奖,工业发展先进乡镇、水利兴修先进乡镇等多个奖项。

经济发展

晋熙镇经济兴旺。在农村,已形成以粮油、蔬菜、板栗、茶叶、肉鸡、黑猪、劳务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在城区,已形成以天龙公司、天高公司、中创公司、县建司、刘羊建司等为龙头的房地产建筑开发业,年纳税逾2000万元,天龙房地产年营销额超亿元、纳税700余万元;以众立公司、众泰公司、凯达公司、燎原公司、农用运输机总厂、今科生物公司等为骨干的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年产值均超千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拳头产品钼酸铵、水松纸、农用车辆、“山里鹤”土特产畅销国内外;以华联超市、联华超市、龙山宫宾馆、熙湖宾馆、仁立酒店、圆山酒店、三星酒店为代表商饮服务业。在景区,已形成以西风洞、湖外湖、情人岛、月亮湾、千缘山庄为依托的旅游业。2012年主要经济指标高位增长。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132万元,同比增长33%,超额完成县下达的财税收入任务;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7.8亿元,同比增长51%。农民年人均纯收入6800元,同比增长13%。完成招商引资任务1.5亿元,引进外来企业12家。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主导地位不断提升。镇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7亿元,实交税金9681万元;企业改制工作稳步推进,资产进一步盘活。第三产业蓬勃发展。花亭湖旅游码头、五星级花亭湖国际大酒店、文博园二期等项目顺利推进;乡村旅游方兴未艾,梅河谷风景区开发规划正在编制;罗河漂流一期工程当年建设当年运营,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交通运输、物流、通讯、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农业

耕地面积2.8万亩,人均0.34亩;林地12.12万亩;园地4020亩;设施农业用地225亩。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兼种小麦、棉花、蔬菜等。2011年农业生产总值4.1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2%。2011年粮食产量10963吨,人均132.2千克。其中水稻10286吨,小麦267吨。主要经济作物为油菜、棉花、茶叶、蔬菜、柑桔、板栗、枇杷等。2011年油菜籽种植13215亩,产菜籽905吨;棉花2760亩,产皮棉246吨;茶园2805亩,产干茶36吨;蔬菜5820亩,产量7652吨,主要品种有辣椒、番茄、豆类、白菜类、葱蒜类等;板栗1675亩,产量180吨;其它水果59吨。畜牧业以肉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9.36万头,年末存栏2.8万头,家禽饲养量760万羽,上市家禽636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13300吨(其中猪肉4237吨,鸡肉8268吨,牛肉774吨),禽蛋759吨,畜牧业总产值2.9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1%。2011年末,森林覆盖率52.2%。活立木蓄积量29.26万立方米。2004年以来累计造林1.3万亩,其中防护林7950亩,经济林1794亩。渔业所占份额较小(花亭湖渔业属县),主要是利用小型水库和山塘进行粗养或精养。2011年,利用6座小型水库精养鲢、鳙类淡水鱼,产成鱼250吨。太湖县晋熙镇党委政府采取五项措施积极积极发展蔬菜产业,取得明显成效。该镇2007年种植蔬菜5800亩,生产新鲜蔬菜14700吨,创产值19640万元。这不仅有效地增加了菜农的收入,还改善了城镇居民的菜篮子,也让过去本地人吃外地菜的现象成为历史。2007年着重发展了湖滨村的莲藕生产和刘羊村的黄葱生产。湖滨村在马湖畈连片种植莲藕400亩,产鲜藕870吨,总产值187多万元,所产莲藕远销安庆、九江及周边县市;刘羊村利用订单农业,发展黄葱800多亩,生产黄葱3160吨,总产值168万元。晋熙镇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确保菜篮子安全。重点推广了遮阳网、防虫网、杀虫灯,配合施肥、科学施用农药等关键技术,同时还配合县蔬菜农残检测中心,定期抽测生产基地和市场蔬菜质量,防止不安全卫生的蔬菜“走上餐桌”。晋熙镇引进推广了一系列蔬菜良种,大力提升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引进推广的良种有石头番茄、洛豇99、苏畸茄、汀研系列辣椒、丰抗系列大白菜等。晋熙镇推广种植反季节蔬菜,促生产效益的提高。该镇在南元、湖滨、晋阳等村发展反季节蔬菜600多亩,生产的品种有西红柿、辣椒、茄子、黄瓜、芹菜、莴笋、生菜等,一般一茬亩纯收入在3500—4500元。挖掘“土品种”的优势,适度恢复土品种的生产,以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针对人们在餐桌上怀念太湖的“土辣椒”、“土黄瓜”、“土菠菜”等土品种,该镇就引导菜农适度保留一些老品种的种植,产量虽低点,但销路畅且价格偏高,部分菜农仍乐于种植。2011年,拥有大型农业机械1033台(辆);名优特产品有:程岭黑猪肉、程岭绿茶、花亭湖枇杷、五羊柑桔等。农民人均纯收入6520元。

工业

以机械电子、农副产品及资源加工、建材、轻纺服装为主。2011年工业生产总值28.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拥有工业企业180家,职工48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1.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职工114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8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9家。

商业外贸

2011年末共有商业网点4125个,职工2.06万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2.475亿元;城乡交易市场6个。

财政金融

2011年财政总收入8189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454.80万元。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2253万元,增值税1632万元,企业所得税685万元,个人所得税619万元。人均财政收入987.4元。

社会事业

文化艺术

2011年末有镇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各1个。各类图书室18个,藏书4万余册。各村和部分居委会有文化信息共享设备计20套。注册民间文艺表演团体2个,演职员27个。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290人,专任教师16人;小学23所,在校生1121人,专任教师17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2378人,专任教师113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小学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2011年教育经费2095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095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2046万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1914万元。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教育总支出的比例为91.4%,比上年提高0.5%。

科技

2011年末有农技推广服务机构4个,从业人员71人;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4个,成员523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有镇卫生院1个,村卫生室15个、社区门诊部6个;有床位30张,固定资产总值3972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44人,其中执业医师22人,执业助理医师17人,注册护士15人。2011年完成诊疗22.8万人次。境内另有县属医院2所,民营医院1所,防疫站、血防站、妇幼保健站各1所。2011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8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40%。农村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

体育

2011年末有体育场地3处。1个村安置了健身器材。体育社团3个,每年定期举办门球比赛。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0%。

广播电视

1995年开通有线电视。现有有线电视用户2.3万户,入户率85.15%。卫星电视信号全覆盖。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493户,人数3629人,支出644.6130万元,比上年增长3%,月人均75元。医疗救助211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600人次,共支出3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72户,人数1755人,支出173.781万元,比上年增长33%。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22人。敬老院1家,床位35张,集中收养农村五保老人22人。有社区服务设施6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6个,社区服务站6个。有慈善分会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3万元,使15人(次)受益。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8169人,参保率81%。

视频

太湖晋熙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