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普信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普信阁位于韩国首尔钟路区的一座古建筑,位于市中心的钟路十字路口,是朝鲜王朝时期京城汉城的钟楼,过去被长期称为“钟阁”,东西5间,南北4间,为双层单檐歇山顶建筑[1] 。阁内有铜质大钟。1990年,普信阁被指定为首尔特别市纪念物第10号。

中文名: 普信阁

朝鲜语: 보신각

1895年: 改称“普信阁”

占地面积: 2906.8平方米

历史

朝鲜王朝定都汉城以后,决定沿高丽制度在都城修建钟楼以报时,于是在1396年(朝鲜太祖五年)在汉城仁寺洞青云桥建钟阁。1413年(朝鲜太宗十三年)搬到云从街。1440年(朝鲜世宗二十二年)扩大了钟阁的建筑规模。钟阁在每日“罢漏”时分即凌晨4时开始敲钟33次,象征观世音菩萨为普度众生焚身33日,此时汉城四大门(崇礼门、兴仁之门、肃靖门、敦义门)和四小门(惠化门、昭德门、光熙门、彰义门)打开;“人定”时分即晚上10时开始敲钟28次,象征天上的28星宿,此时汉城四大门和四小门关闭。1895年(朝鲜高宗三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将“普信阁”的匾额悬挂在阁楼上,钟阁从此改名普信阁,并延续至今。

那时的普信阁还是正面3间、侧面2间的单层建筑。

钟阁建成后遭3次烧毁,8次重建。1592年“壬辰倭乱”时遭全毁,1869年钟路发生火灾,普信阁再次被烧毁。1950年朝鲜战争期间,普信阁又一次被毁。1953年12月,韩国在原址重建普信阁,1979年进行扩建,并修筑台阶和围栏。

普信阁是首尔著名旅游景点,交通条件非常便利,乘坐首尔地铁1号线钟阁站出口即可抵达,附近有宗庙、景福宫、云岘宫、塔谷公园等诸多景点,集群程度高,地域组合好。普信阁在除周一外每日从上午11时20分起至下午1时整会进行“千年之声普信阁塔钟仪式”,以及每逢12月31日固定在普信阁举行迎新敲响塔钟祈福活动,前来共襄盛事的民众往往都是数以万计,当日普信阁外围交通也会进行管制禁止车辆通行。

普信阁钟

普信阁内有铜钟,被指定为韩国国宝第2号。铸造于1468年(朝鲜世祖十三年,成化四年),高3.18米,口径2.28米,重19.66吨,顶置双头龙纽,钟身已经裂开,不能使用。此钟最早为圆觉寺钟,而原来钟阁的钟则铸造于1395年(朝鲜太祖四年),上有名臣权近的撰文。壬辰倭乱时钟阁被毁,原钟亦被毁坏埋没。在战后圆觉寺钟先被移到南大门(崇礼门)作报时之钟,1619年(光海君十一年)重建钟阁以后移到钟阁,1895年钟阁改称普信阁,此钟也随之称为普信阁钟。1909年普信阁钟停止报时,1945年光复以后重新开始报时。1980年钟身侧出现龟裂,1985年又因发出破声致使不能敲钟。1985年市民们集资铸钟,旧钟于1985年8月2日暂搁置在旧中央博物馆的后院,1986年5月12日被永久保存于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新钟阁。置于普信阁的新铸造的钟是新罗时代圣德大王神钟的复制品,高3.78米、宽2.23米,重量达20吨,钟上雕刻的花纹把民族的传统风格与现代的美感融为一体。普信阁钟是朝鲜王朝初期的珍贵文物。

敲钟传统

古时计时

普信阁钟是朝鲜时代(1392年~1910年)计时的工具,东大门(兴仁之门)和南大门(崇礼门)是以钟声为开关门的信号,而普信阁就是敲钟告知时间的钟楼,当时的民众就以钟声作为一天生活的计时标准。

启动总统就职典礼

根据韩国宪法规定,新任总统从2月25日零时开始正式接任。按照韩国传统,在位于首尔中心的普信阁敲响33下钟声,宣告新任总统任期开始。

2013年2月25日零时,朴槿惠就职典礼以在普信阁敲钟活动开始,之后将参拜显忠院、出席在国会议事堂举行的就职仪式、还会到光化门广场和世宗文化会馆出席活动,晚间在青瓦台迎宾馆与外宾举行晚宴。 敲钟仪式意味着朴槿惠正式接过第18任总统的权力棒。

新年敲钟

延续此传统,普信阁从1953年开始,便会在每年12月31日的午夜特别敲钟33次,也成为韩国首尔最具代表的迎新年活动。以普信阁为中心,在敲钟活动展开前几小时,会举行各项主题活动,邀请人气歌手接续表演外,凌晨12点时,市民代表和上万民众将共同敲钟33次,施放烟火爆竹将气氛推向高峰。

历史价值

普信阁作为首尔中心地带标志性建筑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历史上(尤其是近代史)上多次事件,都在普信阁发生。比如竖立斥和碑、独立协会运动、启蒙期爱国志士的演说、群众反对日韩合并的游行和集会、三一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在普信阁发生。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时,汉城(今首尔)市民曾聚集普信阁敲钟庆祝解放。

视频

韩国首尔普信阁敲钟33下辞旧迎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