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普陀路街道

普陀路街道

中文名 :普陀路街道

所属地区:上海市普陀区

普陀路街道位于上海市普陀区区东南部,与普陀路街道闸北区为邻,西与胶州路街道相连,南与静安区接壤,面积1.38平方公里。 [1]

目录

概况

1959年2月建立街道,以普陀路命名。办事处设在江宁路1235号,下辖17个居民委员会,共有居民1.2万余户,4万余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1万余人。解放后,先后兴建长寿路桥、昌化路桥、西康路桥,改建江宁路桥,扩建多条道路,改善了与吴淞江北岸、闸北区及铁路上海站的交通。今境内有主要道路12条,其中长寿路、江宁路为沟通市区的主要交通干道,人流量与车流量均很高,有13条公交线路经过设站停靠,交通便捷在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方面,修缮、扩建了原有里弄住房,并在江宁路、宜昌路、西康路等处,新建多幢多层住宅楼房。境内大部分工厂、商店、医院都进行了整修、扩建,兴建多幢高层办公大楼和厂房。。陀路街道于1982年、1984年2次评为市卫生先进集体,1985年、1986年2次评为市文明卫生单位。长寿路于1984年9月被市命名为文明街。江宁路(境内段)于1990年亦被评为文明街。1991年10月4日,调整行政区划,撤销普陀路街道和胶州路街道,合并新建长寿路街道。

历史人文

昔时,地处吴淞江下游泛滥改道的主要地区,明代中叶,吴淞江在境东北夺其支河宋家浜流入黄浦江,在境北界形成一个大河曲。19世纪末,徐公浦、东芦浦纵贯南北,草长浦横穿中部,3水分支密布全境。沿江有小沙渡、潭子湾渡、潘家湾渡和槟榔路渡等渡口沟通两岸交通。全境为农村水乡风貌,有草鞋浜前浜(村)、后浜(村)、陈家桥等村落。该地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被扩占为公共租界,20世纪初,租界工部局在境内辟筑戈登路(今江宁路)、劳勃生路(今长寿路)、小沙渡路(今西康路)、澳门路等。民族资本家首先在境内兴办榨油厂、面粉厂。日商自清宣统三年(1911年)起,在吴淞江南岸兴办的10多家大型棉纺厂中,街道内占7家。民族资本家也陆续兴建工厂,至30年代,境内除纺织、面粉业外,兴办了轻工、机械、电机、造纸、印刷等工业。著名的有申新九厂、申新二厂、统益纱厂、日商内外棉诸纱厂及阜新面粉厂、福新烟厂、中华书局上海印刷所等。其中棉纺织业的纺锭、织机数约占全市的四分之一,面粉业产量为全市之冠,是沪西老工业区的主要地区。随着工业的发展,境内河道均被填没,东北部为工厂集中地区,南部为居民聚居的大街小巷,间有一些工厂,劳勃生路与戈登路、小沙渡路交汇一带,商业日渐兴盛。民国34年(1945年)建立区建置时,即为其辖地。

社会事业

境内有市属工厂40家,覆盖面积占街境面积54%。其中有20家职工人数在千人以上具有50年以上厂龄的国家骨干企业。另有区属工厂8家,商店180多家,街道所属集体企事业单位80多个,菜场2个,集贸市场3个。与胶州路街道相连的长寿路、西康路一带,店肆集中,行业齐全,是区内最早的商业中心。随着长寿路商业街的改造,调整网点,整修门面,扩大经营范围,提高商品档次,市面日趋繁荣。1984年,街道以饮食、旅馆等第三产业起步,至1987年向第二产业发展,建成一些创税利较高的骨干企业。永生五金电器厂生产的冰箱门封条质量好,畅销国内。1990年,街道集体经济营业总额达2107.3万元,利润244.6万元,上缴税金105.9万元。境内有中学1所、小学5所、幼儿园5所、街道文化中心、图书馆各1所,卫生医疗机构有区妇婴保健院、利群医院、上海纺织局第一医院和街道医院等。这里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发源地之一。境内人民革命斗争遗迹有:上海第一工人补习学校、沪西工友俱乐部、烈士顾正红生前革命斗争和生活的地方、二二抗暴斗争的申新九厂等。著名的玉佛禅寺坐落在安远路、江宁路口,每年接待大量信徒和中外游客。以该寺为中心的旅游配套设施的开发工作已列入区的八五计划。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