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智利硝石

智利硝石(Soda Niter)又称钠硝石。天然矿硝石经工业提纯或用碱液吸收硝酸,生产中含硝尾氮里的氮氧化物加工而成氮肥

中文名:智利硝石

外文名:Soda Niter

别 名:钠硝石

化学式:NaNO3

颜 色:无色透明或白微带黄色

晶 系:三方晶系

解 理:解理

硬   度;1.5~2

比   重:2.24~2.29

应   用:制造氮肥硝酸炸药和其它氮素化合物

分   布:吐鲁番盆地

学   科:岩石学

见载刊物:《化学名词

科学出版社公布时间:1991年 [1]

目录

主要特征

智利硝石又称钠硝石。天然矿硝石经工业提纯或者用碱液吸收硝酸,由生产中含硝尾氮里的氮氧化物加工而成氮肥。化学分子式为NaNO3。白色或淡灰色粉状结晶,易溶于水,易吸湿潮解,含氮量15%~16%(N),含钠量(Na)26%,施入土壤后,硝酸根离子不为土壤胶体所吸附,易随水移动,淹水条件下,还会引起反硝化脱氮作用。硝态氮被作物吸收后钠离子(Na)残留在土壤中,增强碱性,属生理碱性肥料。适用于旱作物,尤其对甜菜萝卜棉花等喜钠作物肥效更高,多作追肥用,因含钠多,不适宜施用于盐碱土。硝酸钠有吸湿和助燃的特性,贮存仓库要求阴凉干燥,不应与其他易燃物如硫磺等混存一处。

研究历史

南美洲的智利盛产硝酸钠矿石,故称智利硝石。智利硝矿中硝酸钠的含量一般在15%~65%之间,最高达95%。是国际上最早进行氮肥肥效试验和应用的氮肥品种之一。在工业生产的化学氮肥商品出现之前,智利硝石的销售和施用量一直居于世界化学氮肥之首,20世纪初其年产量高达224.9万吨。随后,由于硝酸钠含氮量低等原因,它很快就被工业化生产的硝酸铵尿素复合肥等氮肥所取代。 [2]

理化性质

智利硝石即为硝酸钠。农用硝酸钠一般为白色或略带棕黄色、浅灰白色的结晶,味苦或咸,有清凉感;含氮15%~16%,含钠26%,尚含有微量的硼等。易溶于水(10℃时,100千克溶液中可溶45千克NaNO3),溶解时吸热,水溶液呈中性反应。有显著的吸湿结块性,空气潮湿,会因连续吸湿而发生潮解。而当吸湿后空气再转干燥时,便形成较大的重结晶硬块。硝酸钠的比重较大,每立方米的重量为1.1~1.4吨。有助燃烧和爆炸性,属危险品中一级无机氧化剂;遇热时分解并生成亚硝酸钠氧化钠氧气

施用技术

由于生理碱性反应,其Na离子可置换土壤胶体上的二价阳离子而导致土壤胶体分散、结构破坏而板结。硝酸钠一般适用于酸性或中性土壤,盐碱土不宜用;对多数旱作,特别是甜菜等需钠作物,肥效尤佳。NO3不易被土壤胶体吸附,移动性大,易为作物吸收利用,也易流失。在一般地区只旱作追肥,同时应采用少量分次的施肥方法;在干旱地区硝酸钠也可作基肥,并以与腐熟有机肥混合施用的效果最佳。

贮存运输

硝酸钠可用木桶包装,每桶150或200千克,也可用多层牛皮纸或为内塑料袋外套麻袋、乳胶袋包装,袋口封严。属危险商品,应专仓贮存,不应与易燃、易爆或还原性化学物质同仓贮存。库房要求阴凉干燥,及时通风散热,严防潮湿或日晒;室内堆码不宜过于高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