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曲式与作品分析实用教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曲式与作品分析实用教程

来自 网络网 的图片

曲式与作品分析实用教程 是200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贞华。《曲式与作品分析实用教程》适合于高校音乐专业(师范与非师范、音乐表演专业与理论作曲专业)的所有学生采用,同时也适合上述学生报考研究生时采用。

基本信息

书名 曲式与作品分析实用教程

作者 李贞华 [1]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12月1日

页数 308 页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ISBN 9787040282917

版次 第1版

丛书名 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系列教材

简介

《曲式与作品分析实用教程》与其他已出版的许多《曲式与作品分析》教材不同,特点就在于它的"实用性"。这是一本专门为解决学生在分析具体作品时普遍遇到的诸多难题(如"不知从何着手"、"怎样才是正确的结论"等)而编写的实用性教材。通篇强调的是对分析技术操作要点、步骤、过程和方法的讲解与示范。

全书以常见的规范化曲式为经线,每一种曲式选取一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曲目,进行详尽的示范分析,并有规范性的结论报告。在分析时和在规范性的结论报告里,强调对分析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开始的宏观观察-中间的微观解剖-最后的宏观判断与结论)的讲解;强调要有精细而正确的谱面分析标记(包括曲式的组成部分、基础语言结构、调性、和弦等四个方面)及全面而又细致的文字分析报告;强调在分析报告中不仅要有正确的曲式定义及图式,而且还要有对音乐内容、主题中各种音乐表现要素的特征、主题发展的手法、内部结构中各部分的性质及音乐写法类型、全曲的材料布局、调性布局、起伏与高低潮布局等全方位的分析。

为方便读者的学习,书后还附有《曲式与作品分析实用教程》所分析的29首乐曲的音响光盘。另外,为方便教师教学还同时制作了全书所有的99首分析作业的乐谱集及音响,使用本教程的教师,可填写书后教学支持说明来获得更丰富的相关参考资料。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单一部曲式

第一节 由平行乐段构成的单一部曲式

【实例分析】肖邦:《A大调前奏曲》Op.28No.7

第二节 由对比乐段构成的单一部曲式

【实例分析】美丽其格:《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第三节 由起承转合乐段构成的单一部曲式

【实例分析】冼星海:《二月里来》

第四节 由展开性乐段构成的单一部曲式

【实例分析】肖邦:《c大调前奏曲》Op.28No.1

第五节 由复乐段构成的单一部曲式

【实例分析】肖邦:《#c小调圆舞曲》第一部分Op.64No.2

第六节 由扩充性乐段构成的单一部曲式

【实例分析】肖邦:《e小调前奏曲》Op.28No.4

第七节 由补充性乐段构成的单一部曲式

【实例分析】肖邦:《b小调前奏曲》Op.28No.6

第二章 单二部曲式

第一节 并列单二部曲式

【实例分析】舒伯特:《死神与少女》

第二节 再现单二部曲式

【实例分析】斯克里亚宾:《前奏曲》Op.11No.10

第三节 古二部曲式

【实例分析】巴赫:《第二英国组曲·萨拉班德舞曲》

第三章 单三部曲式

第一节 并列单三部曲式

【实例分析】舒伯特:《春之梦》

第二节 单主题(展开性)再现单三部曲式

【实例分析】蒋祖馨:《老人的故事》

第三节 双主题(对比性)再现单三部曲式

【实例分析】贺绿汀:《牧童短笛》

第四节 混合性中段的再现单三部曲式

【实例分析】格里格:《阿尼特拉舞曲》

第四章 复三部曲式

第一节 由"三声中部"构成的复三部曲式

【实例分析】肖邦:《夜曲》0p.48No.1

第二节 由"插部性中部"构成的复三部曲式

【实例分析】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

第五章 回旋曲式

第一节 古回旋曲式(展开性插部回旋曲式)

【实例分析】库泊兰:《蒙尼卡姐妹》

第二节 维也纳古典乐派成熟时期回旋曲式(对比性插部回旋曲式)

【实例分析】贝多芬:《第21钢琴奏鸣曲》(黎明)第三乐章Op.53

第三节 19世纪回旋曲式(组曲性回旋曲式)

【实例分析】普罗科菲耶夫: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组曲·朱丽叶小姑娘》

第六章 变奏曲式

第一节 固定低音变奏

【实例分析】巴赫:《b小调弥撒》第16首合唱《磔刑》

第二节 固定和声变奏

【实例分析】贝多芬:《C小调32首变奏曲》

第三节 固定旋律变奏

【实例分析】格林卡: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中的《波斯人合唱》

第四节 装饰变奏

【实例分析】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呜曲》第一乐章k.331

第五节 自由变奏

【实例分析】刘庄:《钢琴变奏曲》

第七章 奏鸣曲式

第一节 古奏鸣曲式

【实例分析】斯卡拉蒂:《D大调奏呜曲》(LongO463)

第二节 成熟时期的奏呜曲式

【实例分析】贝多芬:《第23钢琴奏鸣曲》(热情)

第一乐章Op.57

第八章 回旋奏鸣曲式

第一节 由中央插部结构的回旋奏呜曲式

【实例分析】贝多芬:《第2首A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末乐章Op.12No.2

第二节 由展开部结构的回旋奏鸣曲式

【实例分析】贝多芬:《第27钢琴奏鸣曲》末乐章Op.90

第九章 集中对称曲式

【实例分析】舒伯特:《我的家》

附录分析作品索引

后记

作者简介

李贞华,湖南衡南人,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36年出生于浙江金华,195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音乐系。1960年至1965年先后在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曾任山东艺术学院音乐理论教研室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主要音乐作品有:交响大合唱《光辉的历程》,管弦乐曲《海滨音诗》、《美丽的心灵组曲》,舞剧《沂河两岸稻花香》,小提琴曲《夜歌》,电视剧音乐《山胖子》,歌曲《夜莺飞去了》、《我心爱的柴达木》等。

主要理论著作有:《音乐分析与创作导论》、《大合唱的艺术形式和风格》、《音乐分析学概论》、《乐思的表述方式与写法类型》、《作品技法漫议》等。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