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曲水流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曲水流觞-(100种中国符号-15)

宋代苏轼的“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座上皆豪逸”,写的就是山阴城东晋豪逸兰亭雅集的风流韵事。[1]

“曲水流觞”源于周代盛行的每年三月“上巳”(上旬的“巳”日),由女巫在河边举行为人们除灾祛病的仪式,叫“祓除”或称“修禊”。禊有清洁的含义。后来,古人把修禊与踏春、游春融为一体,便有了临水宴饮之风俗。  [2]

这项活动主要是一些文人聚会的活动。在院子里挖一条小河,然后让仆人在河的上游将酒杯漂浮在河面上,当酒杯漂到谁的面前时,那位就要去做一首诗。如果做不出的话就要去罚酒。这“曲水流觞”和诗词大会联系起来,始作俑者是书圣王羲之[3]

“始作俑者”

公元353年3月3日,这一天是上巳节,有一个重要的礼俗——“修禊”。修禊是古代汉族的一种民俗,季春时,官吏和百姓都到水边嬉游,举行消灾祈福仪式,后来慢慢演变成文人雅士集会的活动。

时任会稽内史的右军将军王羲之,召集谢安谢万孙绰王凝之王徽之王献之等四十馀个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在兰亭修禊后,饮酒赋诗,举行别开生面的诗歌宴会。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王羲之等在举行修禊祭祀仪式后,众人列曲水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即兴赋诗并饮酒, 否则,罚酒三杯。这就是所谓的“曲水流觞”。[4]

“天下行书第一”

宴会上,名士们共做诗37首。王羲之汇集各家诗作,酒醉兴起,当场写了一篇文章,纪念这次雅会。

于是,举世闻名的324个字的《兰亭序》,又称《兰亭诗序》、《兰亭集序》横空出世。这篇书法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一”。[5]

《兰亭集序》文采灿烂,隽妙雅迪,书法更是遒媚劲健,气势飘逸,被后世推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集序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6]

传颂千古的名迹

传说王羲之是于酒酣之际,用蚕茧纸、鼠须笔疾书此序,通篇28行, 324字,凡字有复重者,皆变化不一,精美绝伦。其文章成为六朝唐文之范本,收录于《古文观止》。

序中记叙了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合的欢乐之情,也抒发了作者对好景难留的无奈及生死无常的感慨。

《兰亭序》在王羲之死后的二百七十年间在民间珍藏,后唐太宗从民间赚进御府,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爱不释手,称其书“尽善尽美”,推为王书代表,命供奉拓书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及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临摹,以赐皇太子诸王近臣,唐太宗死,《兰亭序》原迹殉葬于昭陵。[7]

现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千百年来,从文学、艺术以至发展到经济领域,“兰亭雅集”现象成为一种时尚,经久不衰。[8]

集会典范

兰亭集会的风雅精神,也成为后世文人骚客倾慕不已的集会典范。后世文人也有类似的活动。

如北宋时的“西园雅集”,完全模仿王羲之那个时候的形式。[9]

明代“杏园雅集”,他们的集会就完全模拟宋代的场景,所以“杏园雅集”整个形式和“西园雅集”是非常接近的。[10]

风骨、雅趣,在山水之间,在笔墨之间,在杯盏之间.....

一泓墨池、一个兰亭、一场雅集,跨越千馀载,至今念念不忘......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曲水流觞”这一雅俗也流传到了日本,1983年,清明前夕,福冈县书法美术振兴会、西日本电视台、太宰府天满宫联合组织了“曲水之宴访华团”。

专程到兰亭朝圣王羲之,与绍兴书法家一起进行“曲水流觞”、饮酒斌诗和书艺交流,足见曲水流觞这一习俗和会稽儒风流传之广,影响之深。[11]

视频

品读 《兰亭集序》东晋 王羲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