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曹普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曹普南同志生平(1919-1993)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原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曹普南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3年6月8日9时10分在福州逝世,享年74岁。   曹普南同志是山东省潍县(今潍坊市)人,1919年1月生,1934年1月考入山东省潍县中学,1937年夏入山东省益都(今青州市)第四师范读书,在校期间,他接受进步思想,投身革命活动,不顾敌人的威吓和镇压,积极参加和组织当地学生的-。“七七事变”后他离校回乡,参加抗日救亡,1937年10月在中共鲁东特委的领导下,积极宣传抗日、发动群众,并于1938年1月参加八路军,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险恶的斗争环境中,曹普南同志信念坚定,不畏艰难,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   抗日战争时期,曹普南同志先后担任山东纵队八支队六十三中队政治教练、政治指导员;山东纵队一支队一团三营政治教导员;鲁中军区四团政治处副主任兼党总支书记;鲁中军区四师十团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讨吴(吴化文)、讨王(王洪九)和解放蒙阴等战役、战斗。他坚决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对敌斗争的方针、只是,身先士卒,英勇杀敌,身负重伤时仍然坚持战斗,出色完成了任务。在负伤治疗期间,积极参加自救自护,粉碎了国民党和日寇的清剿。特别是在任团政治处副主任期间,他指挥部队在墩台战斗中全歼灭日寇一个中队,受到鲁中军区领导表彰。在大柏山战斗中,因作战有功,被鲁中军区火线提升为团政治委员。为打击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势力的嚣张气焰,为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曹普南同志曾任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后勤部政治委员、第八纵队二十二师政治部主任等职。率部参加了张店、周村、鲁南、蒙山、洛阳、开封、豫东及著名的莱芜、孟良崮等战役,并利用战斗间隙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反恶霸斗争和大生产运动。任二十六军七十二师政治委员期间,他组织指挥部队参加了淮海、渡江和解放上海等战役、战斗。率部进驻上海后,他十分重视维护人民军队形象,保持革命本色,教育部队严守群众纪律,做到了“原封不动、完好无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称赞。他认真贯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作战指导思想、原则,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的威力,他率斗志昂扬之师转战南北,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曹普南同志历任志愿军第二十六军政治部副主任,1950年11月奉命赴朝作战,先后参加了第二、四、五次战役和平康、金化等地区的作战。在极其艰苦卓绝的战斗环境中,他深入前线和基层,开展积极有效的战时政治思想工作,为夺取战役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曾奉命担任中路谈判执行组长。回国后,他历任第二十六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内长山要塞区政治委员等职。在此期间,他坚决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一系列指示,认真贯彻我军政治工作原则,经常不辞劳苦地深入部队和海防调查研究、指导工作,为我军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为维护军政军民团结作出了贡献,深受部队指战员和地方同志的敬重。“文革”中,他对林彪、“--集团的倒进逆势,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他虽然惨遭破孩,身心受到严重摧残,数次被批斗、停职,但他不屈不挠,始终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在政治和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1985年南京、福州两大军区合并,他以大局为重,愉快服从组织决定,退居二线。;离职休养后,仍十分关心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心军队建设。继续保持旺盛的革命情绪和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衷心支持改革开放。在1989年春夏之交的-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决拥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