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曼施坦因

增加 1,86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德语:Erich von Manstein,1887年11月24日—1973年6月10日),
原名'''埃里希·冯·莱温斯基'''(Erich Von Lewinski ),民族,日耳曼人。毕业院校为[[柏林军事学院]] 。[1]<ref>[https://music.163.com/#/artist?id=233624&market=baiduqkl 瞿弦和朗诵试]网易云音乐,发布时间; </ref>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名将,纳粹德国[[德意志国防军]]中最负盛名的指挥官之一。
1934年任[[第3军区参谋长]],1936年任[[陆军总参谋部]][[第一总军务长]],参与制订入侵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法国的作战方案。
1938年任第18师师长,参加占领苏台德区的行动。 <ref>[2http://www.china.com.cn/military/txt/2012-02/02/content_24536122_2.htm 纳粹德国名将曼施坦因:策划史上最诡异奇袭 ] .中国网 . 2016-02-04 </ref
1939年9月任[[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参加[[德波战争]]。
后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失败。1944年3月被解职,1945年被英军俘获。
1949年被英国[[军事法庭]]判处18年徒刑。1953年获释,成为了[[西德政府]]的高级顾问,并成为其[[名誉参谋长]]。 [3]
 1973年卒于慕尼黑附近的[[伊申豪森]]。 <ref>[2http://www.china.com.cn/military/txt/2012-02/02/content_24536122_2.htm 纳粹德国名将曼施坦因:策划史上最诡异奇袭 ] .中国网 . 2016-02-04 </ref 著有战争回忆录[[《失去的胜利》]]、[[《士兵的一生:1887—1939》]]。
=='''目录'''==
===闪击波兰===
[[File:666264.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i3.cqnews.net/news/attachement/jpg/site82/2012-02-03/4185633814061270489.jpg 原图链接]
[http://p2.so.qhmsg.com/bdr/300_115_/t018ad2e7ed9e1eeca7.jpg 图片来自;]
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
1939年8月18日,'''曼施坦因'''调任[[南方集团军]]总部的[[参谋长]],司令是[[龙德施泰特上将]],准备实施入侵波兰的[["白色计划"]](Operation Fall Weiss)。在这里,他和龙德施泰特的[[作战处长]][[衮特·布鲁门特里特上校]]一起制定作战计划。龙德施泰特采纳了曼施坦因的方案,此方案要求将南方集团军的主要装甲单位集中到[[瓦尔特·冯·赖歇瑙上将]]率领的第10集团军,以求得决定性的突破,从而在维斯瓦河以西包围波兰军队主力。其他两个从属于[[南方集团军]]的军团,[[威廉·李斯特上将]]率领的第14集团军和[[约翰内斯·布拉斯科维茨上将]]的第8集团军,则负责在两翼支持[[赖歇瑙]]的装甲突击力量直捣波兰的首都华沙。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曼施坦因'''以[[参谋长]]的身份在幕后发挥影响,为德军进攻法国战役规划了以[[施里芬计划]]的基本架构,此计划为[[德军装甲集群]]主力配置在北方的[[A集团军群]],目的是攻占法国北部的广大临海土地,以准备跟英国作战(当时德国各高层军官并不认为可以在西线战场上得到决定性的胜负来击败法国,与其去强求那不可能的幻想,不如以局部胜利为目标,因此才打算效仿施里芬计划),其正面强攻比利时和荷兰,跟英法主力硬碰硬。但曼施坦因认为: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居然无法制定出更好的计划,而还要去仿照前人的计划。因此他修改了此计划,主张应将装甲集群主力配置在南方的B集团军群,穿越阿登山区,由后方截断孤立的英法主力军队。
[[File:666263.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imgmini.eastday.com/mobile/20160421182840_aefa99138c58a3c31726fce23a764040_1.jpeg 原图链接] [http://www.myzaker.com/article/594e179b1bc8e0bc7c000017/ 曼施坦因计划地 片来自;]<ref>[http://www.myzaker.com/article/594e179b1bc8e0bc7c000017/ 军事 | 10 万德军击溃 50 万苏军: 曼施坦因 计划 怎样在哈尔科夫战役中绝 反击?]2017-06-24 </ref>]]
他的计划一开始并未受到重视。尔后由于一架联络飞机失事迫降于比利时,机上的军官以及进攻计划被比利时所截获后转交英法,引起了[[总参谋部]]的震动。在经过多次努力提交计划的情况下,得到了希特勒的接见,接见中他向希特勒介绍了自己的计划, 进而得到了在军事上爱冒险的[[希特勒]]大大赏识,并且被付诸实施,德军最终得到极大成功,装甲兵部队一路直冲英吉利海峡,英法联军只好沿海路撤回到英国,也注定了法国的溃败。
正当'''曼施坦因'''元帅准备穿越[[刻赤海峡]],加入进攻[[高加索地区]]的行列时,希特勒却下令第11集团军必须北上[[列宁格勒]],拿下该城。对此曼施坦因非常反对,他认为就算将第11集团军充当集团军的总预备队,也总比将其浪费在一个次要战场上任其消耗要来的明智。但最高统帅部的决定已经无法更改,因此第11集团军必须北上,准备拿下列宁格勒。第11集团军抵达后,曼施坦因决定以切断补给线的方式围攻列宁格勒的[[北极光计划]],此举势必要在其他方面冒着相当程度的风险,抽调部分兵力加以突袭苏军的补给线。当第11集团军发起进攻后。苏军完全受到了奇袭,就在曼施坦因即将成功之际,希特勒又下令要他去解除苏军另外的威胁。但他认为这是发起此次攻势所必须承担的风险,如果不冒险的话是无法拿下列宁格勒的,但希特勒仍坚持先解决眼前的危机,于是德军歼灭了苏军第2亲卫队。同时噩耗传来,曼施坦因的儿子[[吉罗]]阵亡了。对于痛失爱子的他此时无法悲伤太久,因为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被包围了,必须等着他去解救。
[[File:666262.jpg|缩略图|左|450px|[http://p1.qhimgs4.com/t01274e09e1eaa3dac5.jpg 曼施坦因和希特勒原图链接] [http://p0.so.qhmsg.com/bdr/300_115_/t01bac1680160a25b65.jpg 曼施坦因和希特勒图片来自;]]]
1943年3月10日,在戒备森严下,[[希特勒]]飞到[[顿河集团军群]]在[[乌克兰扎波罗热]]的总部。[[德国陆军元帅]]'''曼施坦因'''与[[汉斯·包尔]]和[[德国空军元帅]][[沃尔弗拉姆·冯·里希特霍芬]],在当地机场迎接希特勒。此时的第6集团军还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由于希特勒下令不准后撤,突围的时机早已失去。对此曼施坦因认为第6集团军如今被大量的苏军包围,如果擅自突围,则后方必将会引来数百万的苏军追兵,不如先以第6集团军吸引大量苏军包围,等位于高加索地区的A集团军群先行撤退以后,才能避免德军整个南翼遭到歼灭。
尽管'''曼施坦因'''从不怀疑[[希特勒]]最高统帅的地位,但他却也认为最高统帅只需要关心政治、外交、局势、策略,对于在战场上战略战术性的问题,只需交付给将领即可,尤其是他对于希特勒的静态硬性防御政策,完全无法认同。继续跟希特勒争论有关在东线的总体问题。曼施坦因主张有弹性的机动防御战略。他准备放弃领土,企图迫使苏军要么过于分散,或者前进的装甲矛头可以在两翼反击,以到达围歼他们的目标。希特勒忽视曼施坦因的意见,继续坚持静态战。在所有阵地上,德军必须捍卫到最后一人。由于这些频繁的分歧,曼施坦因公开主张希特勒放弃对军队的指挥和交由战争的专业人士管理,首先是建立东线战场总司令一职。但希特勒多次拒绝了这个想法,他担心这样会削弱他在德国拥有的权力。
[[File:666261.jpg|缩略图|左|450px|[http://p3.so.qhimgs1.com/bdr/260__/t014cc6f5f738c9bdb3.jpg 希特勒与曼施坦因原图链接] [http://wot.uuu9.com/201207/1045653.shtml 希特勒与曼施坦因图片来自;]<ref>[http://wot.uuu9.com/201207/1045653.shtml 决定性的胜利 苏德战争之库尔斯克会战介绍]2012-07-04 </ref>]]
这种争论也惊动一些[[希特勒]]最亲密的伙伴,如[[赫尔曼·戈林]]、[[约瑟夫·戈培尔]]、[[海因里希·希姆莱]],他们都并不准备放弃任何权力。希姆莱开始公开质询曼施坦因的忠诚,他旁敲侧击地向希特勒进言,曼施坦因是[[唯心主义]]者和[[失败主义]]者,不适合指挥部队。'''曼施坦因'''的频繁争吵再加上这些指控,导致了希特勒于1944年3月31日决定解除'''曼施坦因'''的[[指挥权]]。
===指挥战役===
[[File:666260.jpg|缩略图|左|450px|[http://p1.so.qhimgs1.com/bdr/675__/t015fe952e78c2bf4f1.jpg 曼施坦因原图链接] [http://p1.so.qhimgs1.com/bdr/300_115_/t015fe952e78c2bf4f1.jpg 曼施坦因图片来自]]]
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德波战争]]爆发。在'''曼施坦因'''的策划下,德军南方集团军连续围歼波军主力,很快包围波兰首都华沙。9月28日,波军投降。波兰战役后,曼施坦因多次修改制定了著名的"[[曼施坦因计划]]",准备入侵法国。该计划充分展现了[[闪击战]]的思想和创造力的精髓。按照他的想法,德军将集中使用装甲兵部队穿越阿登森林,突破色当,迅速攻占马斯河的桥头堡,向东进攻,绕过[[马其诺防线]],将法军切断在北部。希特勒采纳了这个计划。1940年2月1日,曼施坦因担任德军第38军军长。在[[法国战役]]中德军装甲集群洪流滚滚席卷而下,英法联军全线崩溃,英军从敦刻尔克狼狈撤回英国,法国很快沦陷。
===军事特点===
[[File:666199.jpg|缩略图|左|450px|[http://p3.qhimg.com/t0165e94d597180c2a4.jpg 法国战役形势原图链接] [http://sh.qihoo.com/pc/991d2246abdeed8a3?cota=1 法国战役形势图片来自;]<ref>[http://sh.qihoo.com/pc/991d2246abdeed8a3?cota=1 如果希特勒42年12月以后对曼施坦因言听计从,德军就不会失败]2018-09-07 </ref>]]
二战期间,'''曼施坦因'''被认为是德国陆军中最优秀的将领。对于各种战术运用自如。曼施坦因具有极高的[[战略天赋]],擅长组织计划周密的[[闪击战]]。曼施坦因第一个主张陆军建立[[突击炮兵种]]。
===总体评价===
[[File:666198.jpg|缩略图|左|650px|[http://04.imgmini.eastday.com/mobile/20160727/20160727221125_bda24e5ff55a622f11284a3b1aa700f1_1.jpeg 《时代》周刊封面的南方集群司令曼施坦因原图链接] [http://games.ifeng.com/webgame/jj/detail_2012_05/31/14952477_2.shtml 图片来自;]<ref>[http://games.ifeng.com/webgame/jj/detail_2012_05/31/14952477_2.shtml 《时代》周刊封面的南方集群司令 纳粹德国名将 曼施坦因:策划史上最诡异奇袭]2012年06月01日 </ref>]]
'''曼施坦因'''是被西方军事家捧为[[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之一,他与[[古德里安]]、[[隆美尔]]齐名,英国人认为曼施坦因出身贵族,受过良好的军事教育,早年是一个优秀的参谋军官,对[[战术]],[[战役]],[[战略]]都有自己比较成熟的观念,由于参与制定了进攻法国等完善的作战方案,他在德国享有"伟大战略家"的声誉是说得过去的,但除此以外,他在战略和军事思想上的贡献并不引人注目。
1,42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