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曾国藩为何抗旨不入四川?处理方式很圆滑,让咸丰皇帝看不出瑕疵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曾国藩为何抗旨不入四川?处理方式很圆滑,让咸丰皇帝看不出瑕疵

曾国藩为何抗旨不入四川?处理方式很圆滑,让咸丰皇帝看不出瑕疵
圖片來自 孔夫子旧书网

[1]

曾国藩是一个非常忠于朝廷,忠于皇帝的人,但他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会抗旨。

可能很多人都有疑问,曾国藩不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吗?怎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公然抗旨呢?

曾国藩并没有愚蠢到对抗朝廷的地步,他的处理方法很圆滑,让一向多疑和挑剔的咸丰皇帝都看不出任何瑕疵。

从这一点来看,曾国藩确实是一个官场老手,他总能在不利于自己的情况下,找到应对方法,让自己成为人生最大赢家。

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这一年,曾国藩49岁,随着湘军实力不断壮大,曾国藩名满天下,成了朝廷非常依赖的人。可是,曾国藩在朝中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提升,除了有一个兵部侍郎的头衔外,手中的权力并不大。

经过和太平军的多年较量中,曾国藩也清楚地看到,自己要想取得更大的功绩,将太平军消灭,手中没有实权,将会非常艰难。不仅在筹集粮饷问题上,处处受地方官员的掣肘,就连跟随他辗转南北的将士们,要想得到升迁,都十分困难。

这一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离开金陵,带领大军开始远征。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厉害的角色,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让清兵闻风丧胆。

石达开此次远征,带领了30万大军,而且,意图也十分明显,他要进入四川,建立太平天国新的政权。

四川天险,如果石达开一旦入川,后果不堪设想,到时,要想将其剿灭,就十分困难了。

此时的曾国藩,发现有两个机会摆在他面前,他决定给自己争取更大的升迁。

曾国藩 道光进士,曾任内阁学士,道光末年官至侍郎。善于讲“道德”说“仁义”,对程朱理学推崇备至。太平天国进军湖南时,被任命为帮办团练大臣,在湖南举办团练。后来组建起一支具有正规军规模的地主武装团练——湘军。咸丰四年发布《讨粤匪檄》。 率湘军出省作战,为清政府收复失地。为了强化镇压力量,他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立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新式枪炮。咸丰十年(1860年)任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