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曾国藩为何能成功创建湘军?学会隐忍就能后发制人,和能力没关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曾国藩为何能成功创建湘军?学会隐忍就能后发制人,和能力没关系

曾国藩为何能成功创建湘军?学会隐忍就能后发制人,和能力没关系
图片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1]

懂得隐忍的人,才能在官场或者职场上游刃有余,和能力没有丝毫关系。晚清名臣、湘军统帅曾国藩42岁时,因母亲病逝,回家丁忧守孝后,就再也没有回到朝廷。

但正是因为曾国藩离开京城后,才让他真正进入了人生中最为辉煌的下半场。而其中的诀窍,就在“隐忍”两个字上。

不想呆在朝廷

咸丰皇帝即位后,曾国藩再次得到重用,短短一年多时间,就成为权倾天下的五部侍郎。可是,曾国藩却变得越发胆怯。

咸丰皇帝是一个十分毒辣而且多疑的人,对朝中大臣,稍有不满,不是严加呵斥,就是革职问罪。

这一点,对善于识人的曾国藩来说,觉得要想保证自己的安全,最好的办法,就是离开朝廷。可是,此时的咸丰皇帝却十分信任曾国藩,让他主持了礼、兵、刑、工、吏部的工作,让他分身乏术。而且,曾国藩也没有一个离开的理由。

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6月12日,曾国藩奉命前往江西主持乡试的过程中,途经安徽太湖县时,突然接到家中的急信,他的母亲江氏病逝了。

曾国藩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悲痛,也找到了一个离开朝廷的理由。

清朝以孝治天下,按照清朝的官制规定,一旦自己的父亲或者母亲逝去,官员无论在任何地方,干任何工作,都必须离职,并回家守孝3年,叫丁忧。

可是,一旦官员离职后,立即就会有人补上,而等到丁忧3年再次回到官场上时,则很难得到实缺了。因此,当时很多官员也会出现瞒报的事情,其目的就是要保住自己的职位。

曾国藩是一个孝子,而且也一直想离开朝廷,接到家中的急信后,火速给朝廷上了一道“回籍丁母忧守孝”的折子,并不待朝廷回复,就从安徽直奔湖南老家。

官员回家丁忧,比任何公务都重要,这是清朝规定的祖宗家法,咸丰皇帝即使不想曾国藩离开,可也无计可施了。

曾国藩虽然是二品侍郎,可他也十分清楚,自己守孝3年回到京城后,早已物是人非,恐怕早已没有他的位置了。


曾国藩是一个推崇理学的人,他虽然不喜欢呆在朝廷,尤其是咸丰皇帝的身边,但也把做官当成了自己的终身职业。他必须保障自己3年丁忧期满后,还能回到官场上。因此,一路上,当曾国藩看到太平军攻城略地,势如破竹的状况后,甚为震惊的同时,也在思考自己的未来。

他很担忧自己未来的前途,会被太平军击碎。

曾国藩 道光进士,曾任内阁学士,道光末年官至侍郎。善于讲“道德”说“仁义”,对程朱理学推崇备至。太平天国进军湖南时,被任命为帮办团练大臣,在湖南举办团练。后来组建起一支具有正规军规模的地主武装团练——湘军。咸丰四年发布《讨粤匪檄》。 率湘军出省作战,为清政府收复失地。为了强化镇压力量,他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立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新式枪炮。咸丰十年(1860年)任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