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曾约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曾约农

图片来自知乎

曾约农(1893年一1986年12月31日),生于湖南湘乡荷叶镇(旧属湘乡),是清朝名臣曾国藩的嫡系曾孙。自幼博通经史,卓尔不群。

出国留学

1909年(清宣统元年)弱冠即考取第一届庚子赔款赴英留学,在伦敦大学攻读矿冶,获博士学位。在伦敦留学期间,曾约农就和堂姐曾宝荪约定:“立志贡献自己为国家、为世界致用,约定互相努力,互相帮助,以求达到这目的。”他很诚笃地坚守了这一约定。1916年(民国五年)学成回国。

教育贡献

曾约农抱着科学救国的鸿鹄之志,终身未婚,将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他信守先祖曾国藩的家训,远离官场,生活朴实而淡泊。

归国后,他和堂姐曾宝荪于长沙首先创办艺芳女校。1920年(民国九年)9月,英国哲学家罗素、美国哲学家杜威应湖南教育会的邀请来湘讲学,曾约农为翻译,毛泽东为特约记者(《大公报》聘)。是时,曾约农正守母孝,鬓发蓬松,粗布长衫,土气十足,听众见之骇然,但翻译却甚好,众人称赞,罗素与杜威大为夸奖。抗日战争初期,曾约农积极联络田汉、茅盾、徐特立、左舜生等人,组织成立了湖南抗敌总会宣传委员会,主动参与抗日救亡活动。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王东原出主湘政。湖南省政府决定合并省立农、工、商三专科学校,成立克强学院。在王东原三顾敦请下,曾约农出任首任院长。作为院长的曾约农平常总是一袭长衫,遇有典礼则加件马褂,他不穿西装,凡事以身作则,三年院长期间,成绩卓著。鉴于曾约农在文化教育界的声望和地位,国民政府先后聘其为中央政治委员会教育专门委员会委员、军事委员会资源委员会专门委员、军事委员会庐山暑期训练团教官、考试院湖南第一届高等检定考试委员会委员兼系主任试官、湖南资送留学考试委员会试官、湖南初高中毕业考试委员会委员兼系主任试官、湖南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湖南大学教授等职,扩大了克强学院的影响。

1949年转赴台湾,受聘为台湾大学教授,后于1955年被东海大学董事会推举为东海大学首任校长。1956年“台湾”当局派其为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席代表,以其博识宏论蜚声国际论坛。1973年,东海特聘他为终身荣誉校长,并将校门口连接到教学区的主要道路命名为约农路。1986年12月31日,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享年九十五岁。

曾国藩家族的故事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

众所周知,曾国藩是无比牛逼的人物,曾经率领湘军打败了席卷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后来他创立了两淮盐票。

这里面有个细节,外人很少知道,但曾国藩的外孙知道的很详细。

在那个年代,盐票非常宝贵,每张票价二百两,后来卖到两万两,每年的利息就有三、四千两,当时,家里只要有一张盐票的,就可称为富翁了。

但是曾国藩就下了死命令,曾氏一家人都不准领取,而且在他死后的很多年,曾家也没有领一张盐票。

你想想,以曾国藩的权力,重新做一些字号和花名,让自己的家人领一、两百张盐票,是极其容易的事情,而且照章领票,表面上并不违法。

但是曾国藩就这么死心眼

后来曾国藩死的时候,极其清廉,只有少量的银子,除了老家的老屋外,并未在省城里面建造一间房子,没有留多少财产给子女。

可是后来曾国藩家族过得怎么样呢?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个家族是中国近二百年以来最成功的家族,没有其一。

有人曾经统计,曾国藩家族八代中,没有一个败家子,三代之后,依然人才不断。

比如曾孙曾昭权是美国麻省理工学士、湖南大学机电系主任;曾约农,台湾东海大学校长;曾宪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除此之外,女儿孙女这一系,那人才更是了不得。

外孙聂云台是上海总商会会长,开办中国第一家纺织厂,还有好多开国元勋都跟曾国藩家族有联系

所以,关于一个家族的兴旺,留钱是最没用的,必须传递一种精神,而这种前辈们精神上的宝贵财富,才是最能够保证后代一生的高贵和富有的[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