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朝那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朝那镇隶属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地处灵台县什字塬西部,东与星火、上良乡接壤,南邻百里乡(原新集乡),西接龙门乡,北靠梁原乡。全镇总面积128.21平方千米。 西魏大统元年(535年),置朝那县,俗称“东朝那”。明代,曾设东朝那镇。1949年以前,该地区被称为为朝那乡。1954年,设朝那区。1984年2月,龙门、上良公社分出,改为朝那乡。1985年9月,撤乡设镇。 截至2020年6月,朝那镇共辖12个行政村。朝那镇人民政府驻社古村。 2011年末,朝那镇全镇财政总收入达到608万元,朝那镇农民人均纯收入4155元。2018年末,朝那镇有工业企业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个。[1]

历史沿革

西魏大统元年(535年),置朝那县,俗称“东朝那”。 明代,曾设东朝那镇。 1949年以前,该地区被称为为朝那乡。 1949年以后,分属龙门、梁原2区。 1954年,设朝那区。 1955年,撤朝那区,仍分属龙门、梁原2区。 1957年,撤区并乡时,复设朝那乡。 1958年9月,设立朝那公社,同年龙门、上良公社并入朝那公社。 1984年2月,龙门、上良公社分出,改为朝那乡。 1985年9月,撤乡设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朝那镇共辖12个行政村,朝那镇人民政府驻社古村。[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朝那镇地处灵台县什字塬西部,东与星火、上良乡接壤,南邻百里乡(原新集乡),西接龙门乡,北靠梁原乡,是灵台县西部物流中心。人民政府驻社古村,距灵台县城45千米,全镇总面积128.2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朝那镇境内大部为塬区,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1180~1490米之间。

气候

朝那镇属暖温带季风区中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6℃,最高气温35.8℃,最低气温-23.2℃。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降雨分布不均匀,7、8、9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5.5%。年平均日照总时数2453小时。全年无霜期159天。

自然灾害

朝那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强降水、干旱、洪涝、大风、低温、霜冻、雷击等。雹灾平均5年2遇,最严重一次发生在1962年5月19日,降雹时间约8分钟,冰雹直径约5厘米。强降水最严重一次发生在2010年7月23日,此次强降水过程持续8小时,雨量达319.4毫米,造成全镇12个村、127个社、3398户9928人受灾,占全镇总户数的78.6%。庄基进水1887户9776人,房屋、窑洞倒塌167户202间,房屋、窑洞裂缝982户2507间,围墙倒塌13352米。家畜家禽伤亡85头(只)。道路损毁196处52.1千米,山体滑坡421处,农田冲毁19051亩,人饮工程损毁15处。全镇受灾农作物面积9165亩,其中玉米4061亩,其他作物5104亩。39根3020米输电杆倾斜,1根倒塌,1台变压器毁坏。全镇共建集中安置点11个,转移群众575户2257人,造成经济损失约1.14亿元。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朝那镇辖区总人口1812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025人,城镇化率5.7%。另有流动人口1302人。总人口中,男性9449人,占52.1%;女性8675人,占47.9%;14岁以下2889人,占15.9%;15~64岁13496人,占74.5%;65岁以上1739人,占9.6%。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8120人,占99.98%;有回族4人,占0.02%。2011年,人口出生率10.6‰,人口死亡率5.1‰,人口自然增长率5.5‰。 截至2018年末,朝那镇户籍人口18055人。 [3]

经济

综述

2011年,朝那镇全镇财政总收入达到608万元 [1] ,朝那镇农民人均纯收入4155元。

农业

截至2011年末,朝那镇农业耕地面积64762亩,其中塬地43186亩,山地21576亩。人均耕地面积3.78亩,全部为旱地。 朝那镇的农作物以冬小麦为主,以玉米、马铃薯、谷子、豆类等作物为辅。经济作物以苹果、胡麻、油菜、稔籽等为主,并有少量瓜果、蔬菜等。2011年,粮食总产量1.58万吨,人均726.8千克,其中小麦0.44万吨,玉米0.97万吨。畜牧业以饲养牛、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牛饲养量13700头,年末存栏9018头;生猪饲养量3200头,年末存栏1934头;羊饲养量4000只,年末存栏2878只;家禽饲养量7400羽。

工业

朝那镇以建材加工制造和手工业加工为主。2011年末,朝那镇有民营企业15家,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员达到4000人以上,工业生产总值4375万元,比上年增长21%。2011年,全镇工业上缴税金77万元,同比增长6.8%。

商业

2011年末,朝那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70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300万元。 [4]

交通运输

朝那镇有什千公路过境。2011年,朝那镇汽车站日发送客车24班次,日客运量1000余人次。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朝那镇有综合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2个,各类图书室13个,藏书2.3余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人员达84人。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朝那镇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170人,专任教师9人;小学10所,在校生1575人,专任教师8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987人,专任教师82人,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

科技事业

截至2011年末,朝那镇创建了三里、社古、什字、史家街子4个科普示范村,注重从牛果产业方面加大科技融入,培养科普示范户120户,培养科技骨干205名,培养农民技术员182人。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朝那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3个,其中镇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所13个,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32张,固定资产总值3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37人,其中执业医师6人,注册护士12人。2011年内,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2万人次。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2.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

体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朝那镇有学校体育场10个。9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3%。

社会保障

截至2011年末,朝那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9户,人数91人,支出15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55人,共支出0.7万元。 截至2011年末,朝那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120户,人数2286人,支出257万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7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8户,抚恤事业费支出9万元。 截至2011年末,朝那镇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8890人,参保率达80.9%。 [5]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朝那镇有邮政代办所1个,征订报纸、期刊1.3万份(册),业务收入590万元。 截至2011年末,朝那镇有移动、联通、电信服务网点5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万门,固定电话用户2400户;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96%;宽带接入用户30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48万元。

给排水

截至2011年末,朝那镇有自来水厂1座,有深水井8眼及成套净化设备,年供水2.65万立方米。朝那镇镇区主要道路铺设D600排水管道3000米,埋设供水管道6800米,城镇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8%以上。硬化排污排水渠14840米,修建检查井40个。

供电

截至2011年末,朝那镇有变电站及供电站更换改造10千伏线路5.6千米、0.4千伏线路6.8千米,配电增压改造8台达到24千伏安,安装风光互补太阳能路灯178盏。

园林绿化

截至2011年末,朝那镇有皇甫谧雕像公园1处,裁植樱花、玉兰等绿化树木20多万株。全镇绿化面积20000平方米。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朝那镇因镇政府驻古朝那而得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