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游三台二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木兰花慢 游三台二首》 |
作品名称: 《木兰花慢 游三台二首》 创作年代: 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 文学体裁:诗 词 作者:元好问 别名:元才子 |
《木兰花慢 游三台二首》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的诗。[1]
元好问的文学成就以诗歌创作最为突出,并以"丧乱诗"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地位的。他提倡"自然",主张情性之"真";倡导雄劲豪放的诗风提倡性灵、神韵、格调的兼容;主张李、杜并列;提倡多元继承的诗风;还提出许多写作时的技巧原则,反对生硬晦涩,乱排典故,做学问要"真积力久"等等,都是他几十年亲身实践得来的结晶,有着切实可行的指导意义。
元好问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其诗奇崛而绝雕琢,巧缛而不绮丽,形成河汾诗派。他在临终之时嘱咐后人在他的墓碑上只题七个字"诗人元好问之墓",足见他对自己诗歌创作的重视与肯定。他对自己的诗才极为自信,有着与杜甫相提并论的傲气,有过"诗狂他日笑遗山,饭颗不妨嘲杜甫"诗句。
诗词正文
“ | <拥岧岧双阙,龙虎气,郁峥嵘。想暮雨珠帘,秋香桂树,指顾台城。
|
” |
— <《木兰花慢 游三台二首》>,<古诗文网> |
作者简介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2]。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元好问是北魏皇室后裔,郝经在《遗山先生墓铭》中说他"系出柘拔(拓跋)魏" 。其先祖相继迁居洛阳、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平定州(今山西省平定县)等地。至元好问的曾祖父元春(一作椿)时,又移家忻州,遂为忻州人。他的祖父元滋善,在金朝海陵王正隆二年(1157年)任柔服(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托克托附近)丞;父亲元德明多次科举不中,以教授乡学为业,著有《东岩集》。[3]。
据记载,元好问天资聪明,七岁就能写诗,被人誉为"神童" 。他十一岁时,元格在冀州任职,元好问得到了翰林侍读学士兼知登闻鼓院路择的赏识,路择"爱其俊爽,教之为文"。十四岁时,元好问又师从陵川人郝晋卿,博通经史、淹贯百家。到元好问十七岁时,元格被罢去陵川县令之职,但为了儿子的学习,他仍继续住在陵川,直到元好问十九岁完成学业,才带全家离开陵川 [4]。
元太宗十一年(1239年)秋,因其诗文名气颇大,耶律楚材倾心接纳元好问。可五十岁的元好问已无意出仕为官,其年重回家乡隐居,并交友游历,潜心编纂著述。
元宪宗二年(1252年),元好问觐见"驻桓、抚间"的忽必烈。希望说服忽必烈尊信儒学,并请他为"儒教大宗师",促使其任用儒士治国。
元宪宗七年九月四日(1257年10月12日),元好问在获鹿寓舍逝世,享年六十八岁。
视频
参考资料
- ↑ 《木兰花慢 游三台二首》 古诗文网
- ↑ 《元好问简介》 古诗文网
- ↑ 元好问一首高水平之作,每一句都另有所指,读来令人拍案叫绝 快资讯;2021-01-11 12:33
- ↑ 元好问避难三乡 快资讯;2020-12-04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