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朱道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朱道平 (山水画家)
出生 1949年
国籍 中国
职业 画家
知名作品 《朱道平山水作品选》
《朱道平水墨精品集》

朱道平 (山水画家)浙江黄岩人。擅长中国[1]。1949年生,山水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南京书画院院长、江苏省美协副主席、南京市美协主席、江苏省美协中国画艺委副主任。 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朱道平 1994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

人物简介

朱道平,浙江黄岩人。擅长中国画。1949年生,山水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南京书画院院长、江苏省美协副主席、南京市美协主席、江苏省美协中国画艺委副主任。 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 1994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出版有《朱道平山水小品》、《朱道平山水作品选》、《朱道平水墨精品集》等。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型美术作品展览并多次获奖。 1973年作品《夜校学归》首次入选全国美展,此后历年均有作品参加全国及省级重大展览,作品《疑是银河落九天》获全国第二届青年美展铜奖,《秋江暮韵》获全国首届山水画展优秀奖,《井冈浩气图》、《春韵》、《山乡金秋》入选第七届、八届、九届全国美展,获第七届、八届优秀作品奖1986年首次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此后历年均有个展或联展举办;曾多次赴国外讲学及访问、举办画展。曾先后赴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美国、香港等举办个展览并多次获奖,曾先后赴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美国举办个展。

艺术历程

<朱道平,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南京书画院院长、南京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自1973年作品《夜校学归》入选全国美展以来,历年均有作品入选国内外大型画展, 1987年任南京书画院副院长,1993年任院长。

作品《疑是银河落九天》获全国二届青年美展三等奖,《春江急雨》获“新人展”佳作奖,《太湖早春》获中日合办“中国的四季”美展铜奖,《秋江暮韵》获全国首届山水画优秀奖,《水乡金秋》入选第八届全国优秀作品展。1994年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 现为南京书画院院长、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省美协副主席、南京市美协主席

1973年入展“全国中国画连环画展”

1974年入展“建国25周年全国美展”,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

197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

1980年入展“全国第二届青年美展”获铜奖,赴浙东写生

1983年赴西北写生

1986年江苏美术馆举办个作品展

1987年入选中国美协“新人新作展”,任南京书画院副院长

1988年赴云贵写生,任国家二级美术师

1989年入展“第七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出版《朱道平山水小品集》

1990年日本东京个展,香港“金陵胜迹”个展,赴东北,新疆写生,出版《朱道平作品选》

1991年入展中日合办“中国的四季”画展,获铜奖。赴新加坡举办“金陵三友”画展

1992年入展“深圳国际水墨画展”画展,赴三峡写生,任国家一级美术师

1993年入展中国美协“首届全国山水画展”获优秀奖;出版《朱道平水墨精品集》,任南京书画院院长

1994年入展“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赴马来西亚举办个人画展;入展南京“新文人画邀请展”,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

1995年入展上海“全国新文人画邀请展”,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中国画学术精诚奖,赴内蒙写生

1996年入展北京“情系井冈著名山水画家创作展”、“新文人画杭州展”;香港艺术馆“传统与创新20世纪中国绘画展”(香港、新加坡、伦敦大英博物馆、科隆东亚艺术馆巡展),应邀访美考察美术馆,博物馆

1997年入展文化部“庆香港回归中国艺术大展”、北京“当代山水印象”展、北京“全国新文人画展”,访韩举办“朱道平、金爽基作品联展”、“嘉树新苗”美国香港展,赴婺源写生

1998年入展文化部“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获中国美协《时代风采》画展佳作奖,入展深圳水墨双年展、澳门水墨三人展

1999年入展“第九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成都“世纪之门”中国艺术邀请展,赴法国访问并举办南京书画院作品展

2000年入盏“2000年全国中国画展”、芬兰“中国风景绘画展”、深圳“都市水墨”国际双年展、“金陵胜迹”南京三人展、英国“皇家艺术院夏季画展”,赴西藏写生

2001年入展中国美协“百年中国画展”获“建党80周年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参加“湖州新文人画展”、“新院体”上海南京展,英国“皇家艺术院夏季画展”赴美访问、写生。出版画集《金陵胜迹》

2002年入展南京、北京“江苏优秀画家十人展”、深圳“都市水墨”双年展、汉城“当代韩中代表画家展”

2003年入展中国美协“全国第二届山水画展”、北京“彩墨境界”、“东方之韵”等展

2004年作品入展“第十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及优秀作品展”,漆画《夏华秋实》获“十届全国美展”金奖。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专题采访报道(9月),香港中文大学讲学二周。

人生幸遇

朱道平在画坛得奖无数,但他自己每次都有些浑不在意。据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著名画家高云透露,最近在武汉举办的全国画院优秀作品联展中,江苏有三位得奖:朱道平、郭子良、李金国。但问起朱道平自己,他竟是一派稀里糊涂,搞不清楚。

看朱道平的画,有美不胜收之感。看他笔下的秋林,清旷疏朗的大地作背景,一簇簇细密的枝柯交错颤动,密密麻麻的叶子飘飞,有不尽的苍翠幽清之意。虽然画面结构常常是密不透风,但整体给人的感觉竟是异常的空明与冷逸。

与他晤谈,才知道他画山水,有三大高师。一位是魏紫熙,著名的新金陵画派代表人物之一。曾听不少藏家说,魏紫熙山水画的成就是被低估了。而魏紫熙当年非常喜欢的一位勤学好练的弟子,就是朱道平。那时朱道平与魏紫熙的儿子正好是同学,近水楼台,免不了常向魏紫熙请教。甚至常常向魏老借了李可染等名家的画,拿到家里临摹学习。而魏老也非常慷慨,从不拒绝。现在回想起来,这样的机会,实在太难得了。没有人再会把这样价值数百万的画拿出来给人临摹。

后来到了南京书画院。与大书法家林散之碰上。林老以书法名于世,其实在朱道平看来,他的绘画成就更高。当时看到朱道平的作品,爱才心切的林老激动不已,他连续给朱道平写了多封信,信中满是夸奖之语。可惜,这些信不经意间都丢失了,“因为都是夸奖的话,就有些不太在意。”朱道平竟有些不好意思。

幸运的是,朱道平后来又遇到一位名师,就是自己的岳父苏天赐——江苏油画的领军人物。虽然画的品种不同,但朱道平却从岳父的画面中学到了色彩的运用方法——那种异常简淡的画面语言、高度概括的笔触,给了他很深的影响。翁婿俩平时的交流并不算多,但以画为话,却似乎有说不尽的话要讲。

朱道平自己,也不免要感激这三位大师的引领。人生能有这样的幸遇,一辈子便拥有了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但机缘巧合,只是成功的条件之一。朱道平今天在山水画上的成就,更多地应该得源于他内在唯美、浪漫却又质朴的绘画力量吧。

作品评价

朱道平的山水画,最强烈的印象便是线与点的交响,纵横交错,繁简穿插,虚实相映,构筑出一幅幅清逸幽遂、静雅柔美的意象境界。它们并不具有视觉冲击的震撼力,却有着沁人心脾的感染力;它们并不具有客观世界的真境实感,却是令人神往的理想家园;它们既蕴含着传统艺术的神韵,却又散发着现代审美意识的灵性。

倘若借用传统绘画的品评标准,朱道平的山水应当列入逸品。明代唐志契《绘事微言》中写道:[逸虽近于奇,而实非有意写奇;逸虽不离乎韵,而更有迈于韵。其笔墨之正行欲止,其丘壑之如常少异,令观者泠然别有意会,悠然自动欣赏。]这番话用在朱道平作品的审美品位上大体贴切。当然,他的逸才旧式文人画的逸在精神内涵和艺术语言上都有很大区别,因而应称之为“现代逸品”。

朱道平书画感受

看朱道平的山水画作品,常常会产生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熟悉的是那一望可知的、极富个性特色的绘画风格,陌生的是他的绘画面貌变化常常出人意表,令人惊喜;这是道平的画吗?这难道不是道平的画吗!那些变化意味着画家“行万里路”,有了对大自然更深的颖悟,画路拓展得更宽阔了。  我想用两个字概括朱道平的山水画风,不知确也不确?那就是清与奇。清与奇是朱道平对当代山水画审美境界的丰富与延展,其实也是画家本真性情的自然表露。

朱道平的作品有一种蕴涵于内的抒情诗意和音乐感。那是贯注于创作的取材、命意、绘画语言、画面构成、意境的形成诸多方面的一种全息的印象。有时表现为平和、舒缓的情感流淌,也有时呈现出激越的情绪迸发,而总体上的审美表现是清明的、优美的、沁人心脾的,有着内在的文人气质,然而并不超凡脱俗,而是与现代的人文环境、时代感情声息相通。

朱道平的山水画常见的有两种面貌,一种是粗笔写意画法,而更多的是点、线交织,结合色墨晕染。他用纤细的、颤动的线表现浮云、流水、树丛,那种外柔而内刚的线是百炼成钢的绕指柔,点线交织构成苍茫、带几分神秘的氛围,画面通透、清爽而不淡薄。

他笔下的山体变幻不定,是有生命的,令人感觉群山在奔腾、跃动,有时又似乎突然立住,睥睨排傲,不可一世。那灵感来源,当与他七上黄山,远赴新疆,临大漠,登井冈山,饱览天下名山大水的丰富经历有关,而其感情深处则是对金陵胜景的久久对晤,相看两不厌的情结所系。

朱道平画的《山道九曲上青天》,表现了对井冈山的独特印象。不少画家画过井冈山,也都感到井冈山的植被太茂盛了,很难画,朱道平笔下的井冈山被郁郁葱葱的树木所笼罩,山势峻厚,苍翠幽深,为他平时的作品中所少见,在山脉上部有一道亮光,那是蜿蜒而下的山路,仔细看去,路上还有行人与汽车。沿路往上看,有一道雾气把远山隔开,云端浮出一轮红日,画面层次井然。欣赏画时,仿佛在听画家娓娓谈讲一路观景的感受。

看他1998年作的《夕照图》,与他作于2005年的《大漠夕晖》相似,后者似乎是在更高的视点上统览眼前的一切,大溪、群山绵延浩渺,全被一片夕晖照映得浑沌莫辨,而在天地相交处,有一群飞鸟掠过。前景上留出一些细碎的空白和亮色,如珠玉般闪光。

《夕照图》和《山道九曲上青天》形成强烈的冷暖色调对比,两画构图繁密,设色又与画家平素的画风迥然有别。朱道平自由地驱遣笔墨,在清华之中有深厚,而深厚之中又透出奕奕清气。

朱道平也向其他画种拓展,他与苏凌合作的漆画《夏华秋实》在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获得了金奖。《夏华秋实》风格接近于朱道平山水画的密体一路,作品将水墨画自由灵动的点线趣味,融入大漆皱漆工艺,以厚薄不一的漆皱表现荷花叶与梗的丰富肌理,再用蛋壳层层着花,磨出后妙趣天成,生动地呈现出江南夏秋之交三秋桂子、十里荷香的意趣。

画家在不同画种之间“串门”互动,会得到启迪,使两者都从中获益,得到提升,这种情况又不独朱道平为然。

[3]

作品赏析

视频

凤凰名家谈艺录——朱道平2016年11月2日发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