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权谨(1366年一1442年),字仲常;徐州人(今江苏徐州)。明朝重臣、孝子。

是载入《明史》四十六名“孝义”著名孝子之一,才华横溢。

黄帝后裔,唐朝权德舆(唐宰相、文学家)、以及宋朝著名抗金名臣、副宰相权邦彦之后人,其父权衡,明末著名史学家,《庚申外史》作者。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权谨                  出生时间          1366年
                  字   号          字仲常                  去世时间           1442年
                  所处时代          明朝                  籍 贯           徐州(今江苏徐州)

人物话题

人物生平

永乐四年,权谨举孝廉,任青州乐安县令,为官清廉,政绩卓著,三考任满升光禄寺掌醯暑丞。

永乐皇帝驾崩,仁宗钦定孝子,封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

权谨拜文华殿大学士之后,随侍后来的宣宗皇帝朱瞻基(当时为太子)于东宫。

洪熙元年,朱瞻基赴南京,权谨随侍在侧。当时侍从的大臣一路上多有进献,朱瞻基都推却不接受。等到了权谨的家乡徐州,他向宣宗进献了《孔门圣贤图像》,宣宗很喜欢,留了下来。

监国南京时,曾为政治漩涡中的太子化解重重危机。

宣宗为政初年,改通政使司右参议,为宣宗新政殚精竭虑,为大明“仁宣盛世”立下了汗马功劳。

人物贡献

权谨淡泊名利,朝政稳定,即“以疾省侍乞归”后,仍积极为家乡彭城的发展与进步发挥余热,“崇德、报功、尚贤”,为彭城一“大贤”,如捐修云龙山兴化寺、参与编撰徐州最早的史书《彭城志》(现存第一部徐州郡志手抄本,存于北京图书馆)并为之作序等。

权谨经历了从“孝子”到“帝师”到“乡贤”的传奇人生,其“忠君”“至孝”的人生信条,不仅对权氏家族文化的传承起到巨大作用,且对中华文明的儒家仁爱原则与孝道伦常等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人物轶事

权谨11岁父亲去世,他当时悲痛万分,按照成年人的葬礼跪拜礼仪叩首,可见其小时候就是知孝重礼的人。此后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听从母亲的教诲,尽心尽责奉养母亲,达到“一味之尝不敢先,一事之微必禀命”的程度。权谨母亲身染疟疾时,他“躬侍汤药、稽顙吁天,求以身代”,后母亲果然病愈,于是世人都说是权谨孝感动天。后因母亲年事已高,权谨辞官回家专心侍母。在母亲病逝后,权谨三天都不曾喝一口水浆,多次昏倒在地。之后,他按照家规家礼守墓三年,有“负土成坟,手植松柏。朝夕哭奠,寝苫枕块,形容憔悴”之说,徐州百姓无不对他颂扬有加,孝感朝野。明宣宗赐建《孝子牌坊》,“文武百官至此下马下轿”的手谕镌刻在上面。[1]

人物纪念

在商贾云集的户部山南侧悄然矗立着一座牌坊,这座牌坊始建于明代宣德二年(1427年),是徐州历史上唯一的歌颂忠孝名人的纪念建筑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