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李世民

移除 6,55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貞觀之治 ===
==== 內修政理 ====
[[File:buliantu.jpg|thumb|500px|[[閻立本]]所繪的《[[步輦圖]]》,圖為唐太宗接見[[吐蕃]]使者。]]
{{Main|貞觀之治}}
 
貞觀二年(628年),當時的人口已因隋末戰爭而銳減,此時唐朝只有290萬戶,經太宗君臣23年的努力,社會安定、經濟恢復並穩定發展,至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人口達到 380 萬戶,奠下了高宗、武則天、玄宗年間大唐盛世的基礎,史稱[[貞觀之治]]。
==== 設立安西四鎮 ====
{{Main|唐太宗對西域諸國的戰爭|唐擊吐穀渾之戰|天可汗}}
[[File:Emperor Taizong's campaign against Xiyu states.svg|thumb|250px|唐太宗時期與[[西域]]諸國戰爭示意圖]]
 
唐太宗滅東突厥後,開始對[[西域]](即現代[[新疆]]和[[中亞]]地區)的[[西突厥]]以及一些鬆散結盟[[綠洲]]國家的施加軍事實力,其主要針對西突厥,以恢復[[兩漢]]以來對西域的統治。[[高昌]]王[[麴文泰]]與西突厥欲穀設聯合,阻礙西域商路,進攻唐朝的伊州。639年冬,太宗以侯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率兵出擊高昌王麴文泰。640年,唐軍至磧口,麴文泰驚懼而病死。其子[[麴智盛]]即位後不久,侯君集圍城,麴智盛降唐軍。高昌國三州、五縣、二十二城,八千戶、三萬餘人歸屬唐朝,高昌國結束。唐朝在高昌設置西州。
==== 征討高句麗 ====
{{main|唐太宗征討高句麗}}
[[File:History of Korea-645.png|thumb|left|250px|唐太宗征討[[高句麗]]示意圖]]
642年,[[高句麗]]東部大人[[淵蓋蘇文]]殺死[[榮留王]]後立[[寶藏王|高藏]]為王並自封為「大莫離支」攝政。為征討淵蓋蘇文和保護唐朝的盟友[[新羅]],唐太宗認為有必要對高句麗開戰。644年,太宗率領李世勣、李道宗、[[張亮 (唐)|張亮]]和長孫無忌統軍10萬親征高句麗。645年,太宗衝破高句麗的防線準備攻打高句麗國都[[平壤]],似乎大功在即。不料在安市(今[[遼寧]][[鞍山]])受阻,再也無法前行。在這之後,太宗對高句麗的進攻僅維持在一些小規模的突襲。646年,唐朝與[[回紇]]擊滅[[薛延陀]]後,647年,唐太宗令[[牛進達]]率兵從海上、李世勣率兵從陸路攻打[[遼東半島]]。648年,太宗再派[[薛萬徹]]率軍從海上攻打[[鴨綠江]]口。隨後,唐開始集結陸海部隊準備在649年再一次大規模攻高句麗。不過太宗於649年去世後,新皇帝唐高宗暫停東征的計劃。668年,高宗聯合新羅滅亡高句麗,載籍戶數69.7萬。並建立[[安東都護府]]等加以控制[[遼東]]。
==== 貞觀疆域 ====
{{File2|zh-hans=唐太宗時疆域圖(簡).png|zh-hant=唐太宗時疆域圖(繁).png|thumb|400px|zh-hans_desc=唐太宗貞觀年間的唐朝疆域|zh-hant_desc=唐太宗貞觀年間的唐朝疆域}}
[[File:Tang (616-710).png|360px|thumb
|616年至649年唐太宗李世民統治的疆域<br />
不同顏色表示唐太宗李世民征服的亞洲地區<br />
{{Legend|#00005b| 山西(617年,李世民鼓勵父親、太原太守李淵起兵反隋)}}
{{Legend|#000080| 隋之唐國公(618年)建立唐朝(618年,626年前完全擁有前隋領土)}}
{{Legend|#0000ff| 削平東突厥(630年-682年)}}
以上三部分為唐太宗固定統治的疆域
{{Legend|#0080ff| 吐蕃接受唐的冊封(641年-670年)}}
{{Legend|#78c0ff| 平定西突厥(642年-665年)}}
(同上)併綠洲(640年-648年:綠洲北部;648年:綠洲南部)
{{Legend|#b3d9ff| 圖中無顯示:征高句麗(661年-668年)}}
顏色最深的兩色為唐朝固定的疆域,較淺的西、北二方受唐廷之邊政之都護府管轄,西方之吐蕃則僅結親同盟友好往來(不包括滅高句麗之後所設的安東都護府之轄境)。邊界為標示唐室律令影響力之用,非終唐世皆如是。]]
在北方,[[貞觀 (唐朝)|貞觀]]四年(630年),唐軍滅亡[[東突厥]],漠南成為唐勢力範圍。貞觀二十年(646年),又一舉消滅了[[薛延陀]]汗國,至此大漠南北廣大地區皆為唐的勢力範圍。唐朝廷在漠北設立[[安北都護府]],在漠南設立[[單于都護府]],建立了南至[[羅伏州]](今[[越南]][[河靜省|河靜]])、北括[[玄闕州]](後改名餘吾州,今[[安加拉河]]地區)、西及[[安息州]](今[[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東臨[[哥勿州都督府|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遼闊疆域。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正月,唐太宗撰寫《[[帝範]]》十二篇頒賜給太子[[李治]]。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得了[[痢疾|痢疾(一種傳染病)]],醫治最終無效(一說是服用天竺長生藥無效<ref name="郝處俊">《[[舊唐書]]•[[郝處俊]]傳》載,唐太宗李世民「服胡僧長生藥,遂致暴疾不救。」「時議者歸罪於胡人,將申顯戮,又恐取笑夷狄,法遂不行。」</ref>),命李治到金掖門代理國事。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己巳日(649年7月10日),太宗駕崩于[[終南山]]上的[[翠微宮]][[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初諡'''文皇帝''',廟號'''太宗''',[[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加諡'''文武聖皇帝''',[[唐玄宗]][[天寶 (唐朝)|天寶]]八年(749年)加諡'''文武大聖皇帝''',天寶十三年(754年)加諡'''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葬於[[唐昭陵|昭陵]](位於今[[中國]][[陝西省]][[禮泉縣]]東北50多裡山峰上)。
[[File:Zhaolingliujun.jpg|thumb|600px|[[昭陵六駿]]之什伐赤、青騅、特勤驃]]
[[File:Zhaolingliujun2.jpg|thumb|600px|昭陵六駿之颯露紫(複製品)、拳毛䯄(複製品)、白蹄烏]]
== 評價 ==
=== 書法 ===
[[File:Li_Shiming_Fountain_Memory.jpg|thumb|200px|唐太宗手書《[[溫泉銘]]》(局部)拓片]]
李世民酷愛書法,其書法以隸書見長,並且酷愛書法名品《[[蘭亭序]]》(即《[[蘭亭集序]]》,[[王羲之]]書法珍品,王羲之的字十分多變,就一「之」字就有十數種變化之多),相傳當年某大臣見太宗似有鬱結難紓,問之原因,知道其欲得《蘭亭序》,於是便與辯才和尚(王羲之當年墨寶輾轉傳至其七世孫智永,智永出家為僧,又將墨寶傳予其弟子辯才和尚)鬥智最後終於為李世民獲得。而王羲之本願並不想《蘭亭序》落入君王之手成為陪葬品。但最後結果事與願違,《蘭亭序》最終成為唐太宗的陪葬品。
=== 救駕 ===
據新舊唐書太宗本紀,李世民十六歲時參軍,跟隨隋將[[雲定興]],一次隋煬帝[[楊廣]]被圍,雲定興軍負責救駕,李世民獻計,故佈疑陣,嚇退敵軍,救回天子<ref>《資治通鑒‧卷第一百八十二‧隋紀六》</ref>。
 
== 大臣 ==
=== 十八學士 ===
{{main|十八學士}}
#秦王府屬[[杜如晦]]
#秦王府記室[[房玄齡]]
#天策府從事中郎[[於志寧]]
#天策府軍諮祭酒[[蘇世長]]
#天策府記室[[薛收]]
#秦王府文學[[褚亮]]
#國子助教[[陸德明]]
#秦王府文學[[姚思廉]]
#國子助教[[孔穎達]]
#秦王府主簿[[李玄道]]
#天策府倉曹[[李守素]]
#秦王府記室[[虞世南]]
#秦王府參軍[[蔡允恭]]
#秦王府參軍[[顏相時]]
#宋州總管府戶曹[[許敬宗]]
#秦王府參軍[[薛元敬]]
#國子助教[[蓋文達]]
#秦王府諮議典簽[[蘇勖]]
 
=== 淩煙閣二十四功臣 ===
{{main|淩煙閣}}
#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
#故司空、揚州都督、河間元王[[李孝恭]]
#故司空、萊國成公[[杜如晦]]
#故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師、鄭國文貞公[[魏徵]]
#司空、梁國公[[房玄齡]]
#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僕射、申國公[[高士廉]]
#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尉遲敬德]]
#特進、衛國公[[李靖]]
#特進、宋國公[[蕭瑀]]
#故輔國大將軍、揚州都督、褒忠壯公[[段志玄]]
#輔國大將軍、夔國公[[劉弘基]]
#故尚書左僕射、蔣忠公[[屈突通]]
#故陝東道行台右僕射、鄖節公[[殷開山]]
#故荊州都督、譙襄公[[柴紹]]
#故荊州都督、邳襄公[[長孫順德]]
#洛州都督、鄖國公[[張亮 (唐)|張亮]]
#光祿大夫、吏部尚書、陳國公[[侯君集]]
#故左驍衛大將軍、郯襄公[[張公謹]]
#左領軍大將軍、盧國公[[程知節]]
#故禮部尚書、永興文懿公[[虞世南]]
#故戶部尚書、渝襄公[[劉政會]]
#光祿大夫、戶部尚書、莒國公[[唐儉]]
#光祿大夫、兵部尚書、英國公[[李世勣]]
#故徐州都督、胡壯公[[秦叔寶]]
=== 宰相 ===
===繼女===
#[[定襄縣主]]李氏,韋貴妃與前夫[[李孝瑉]]所生之女,嫁[[阿史那忠]]。
 
== 相關文藝作品 ==
=== 小說 ===
*《[[大唐秦王詞話]]》([[[明朝|明]]]諸聖鄰著,又名《唐秦王本傳》、《唐傳演義》、《秦王演義》)
*《[[西遊記]]》
*《[[說唐]]》
*《[[隋唐演義]]》
*《[[唐史演義]]》
*《[[興唐傳]]》
*《[[大唐雙龍傳]]》
*《調教初唐》
*《大唐軍魂》
*《唐磚》
*《金玉滿唐》/《大唐女法醫》
 
=== 影視作品 ===
{{main|唐太宗題材影視作品清單}}
== 注釋 ==
{{Reflist|2}}
== 外部連結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414063647/http://www.wenyi.com/art/shufa/suitang/lishimin.htm 唐朝書家——李世民]* [http://www.tanghistory.org 沉醉唐風——唐朝歷史文化專站]*衛德明:〈[httpCategory://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1002917698 論唐太宗詩]〉。 == 參見 =={{Portal box| 中國|歷史|人物}}* [[唐朝]]* [[天可汗]]* [[貞觀之治]]* [[中國歷 盛世]]* [[唐滅東、西突厥之戰]]  {{-}}{{Start box}}{{s-hou|[[中國皇帝列表#唐朝|中國•唐•李氏皇朝]]||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S-reg}}{{s-before|父親[[唐高祖]]|李淵|rows=2}}{{s-title|[[唐朝君主列表|唐朝皇帝]]|626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s-after|九子[[唐高宗]]|李治|rows=3}}|-{{s-title|[[中國君主列表|中國皇帝]]|626年-649年}}|-{{s-new|reason=[[唐滅東、西突厥之戰|630年滅]][[東突厥]],萬國來朝 <br/>始上尊號,乃延用}}{{s-title|皇帝•[[天可汗]]|630年4月—649年7月}}|-{{s-reg|cn}}|-{{s-new|reason=[[唐高祖]]始封}}{{s-title|[[唐朝|唐]] • [[秦王]]|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s-none|封號停止|繼位大統}}|-{{s-mil}}{{s-new|reason=[[唐朝]]建立}}{{s-title|[[唐朝]]•[[太尉]]|618年-626年}}{{s-vacant|next=[[長孫無忌]]}}|-{{s-off|[[唐朝]]政府官職}}{{s-new|reason=[[唐朝]]建立|rows=2}}{{s-title|[[唐朝]]•[[尚書令]]|618年-626年}}{{s-vacant|next=[[唐德宗|李適]]}}|-{{s-title|[[唐朝]]•[[司徒]]|621年-626年}}{{s-after|[[李元吉]]}}{{End box}}    {{唐朝君主}} {{Authority control}}{{DEFAULTSORT|L李世民}}[[Category:唐朝皇帝|2]][[Category:唐太宗| ]][[Category:唐高祖皇子|2]][[Category:唐朝三公]][[Category:唐朝書法家]][[Category:唐朝宰相]][[Category:唐朝雍州牧]][[Category:太宗]][[Category:唐朝 事人物]][[Category:隋朝軍事人物]][[Category:武功人]][[Category:李姓|S世]][[Category:墓穴遭搗毀者]][[Category:靠 變上臺的領導人|L李]][[Category:大唐雙龍傳登場 人物]][[Category:中國軍事家|L]][[Category:死於痢疾的人]][[Category:隋朝皇女配偶]][[Category:晉陽起兵功臣]][[Category:入祀歷代帝王廟景德崇聖殿|唐]]
77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