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传信」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李传信 李传信,男,1926年11月22日生,湖南醴陵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 中文名 李传信 国…”)
 
Hit對話 | 貢獻
(修改条目前文)
行 1: 行 1:
李传信
+
[[File:李传信.jpg|缩略图| 李传信[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1197661050&di=e60b2991c49f19aadced37a21c552a6e&imgtype=0&src=http%3A%2F%2Fwww.tsinghua.edu.cn%2Fpublish%2Fee%2F3685%2F3685%2Fb.jpg 原图链接]]]
李传信 ,男,1926年11月22日生 ,湖南醴陵人 。1948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 ,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
+
''' 李传信'''(1926-2005) ,湖南醴陵人 。[[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 共产主义 战士、杰 务领导干部 教育 作者 [[ 清华大学]]原 党委书记。
中文名 李传信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湖南醴陵 出生日期 1926年11月22日(丙寅年) 逝世日期 2005年10月11日(乙酉年) 职    业 教育 毕业院校 清华大学 信    仰 共产主义
+
 
目录
 
1 人物经历
 
2 历任职务
 
3 突 贡献
 
▪ 发展多个学科
 
▪ 重视发展方向
 
▪ 重视人才培养
 
▪ 重视教学改革
 
▪ 建设校园文化
 
▪ 捐献遗体
 
4 世人评价
 
人物经历编辑
 
1942年李传信同志进入湖南明德中学读高中,1944年秋考入西南联大先修班,1945年入西南联大电机系学习。1946年抗战胜利后,李传信同志随组织由昆明北上回到清华园,进入电机系二年级学习。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爱国进步学生运动。1948年11月,他离校去华北解放区,同年加入中国共产 ,从此走上革命道路,一生矢志不渝。因病于2005年10月11日13时37分在北京协 医院逝世,享年79岁。遵照李传信本人遗愿,遗体捐献用于医学研究。
 
1926年11月22日生。
 
1942年李传信同志进入湖南明德中学读高中。
 
1944年秋考入西南联大先修班。
 
1946年抗战胜利后,李传信同志随组织由昆明北上回到清华园,进入电机系二年级学习。
 
1945年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电机系学习。
 
194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 程系。
 
1950年9月任北京师范大学党总支副书记 北京市高校党委干
 
李传信
 
李传信
 
事。
 
1953年回 清华大学 ,“文革”前历任无线电系党总支书记、系主任、副教授、校 党委 常委。
 
1978年任清华大学教务处处长、校党委常委、教务长。
 
1981年任校党委副书记。1982年任副校长。1984年3月任校党委代理 书记。
 
1984年7月至1988年9月任校党委书记。
 
1985年当选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代表。
 
1987年当选中共十三大代表。
 
他曾任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和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1994年12月离休。
 
2005年10月11日13时37分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遗体捐献用于医学研究。
 
历任职务编辑
 
 
 历任北京师范大学党总支副书记,清华大学副教授、无线电电子学系主任、教务长、副校长、常委、党委书记,中国电子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译有《速调管》、《反射速调管》。
 
 历任北京师范大学党总支副书记,清华大学副教授、无线电电子学系主任、教务长、副校长、常委、党委书记,中国电子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译有《速调管》、《反射速调管》。
突出贡献编辑
+
 
发展多个学科
+
1945年入西南联 大电 系学
李传信任无线电系总支书记和系主任期间,坚定地推进学校为适应国家发展新兴科学技术需要而建设无线电电子学系的重 决策,从国家的需要出发,团结干部,组织队伍,实干苦干,将无线 电系 从单一 科发展成为包含电视、通讯、雷达、微波、半导体、激光、电子物理、电真空等多个学科,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成了一系列教学和科研实验室。短短几年,无线电系逐步成为在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在全国有影响的一支队伍
+
 
重视发展方向
+
1946年抗战胜利后 ,李传信同志 组织 由昆明北上 清华园, 进入电机系二 。在校期 ,他 积极参 爱国进步 学生 运动
李传信同志十分重视根据国家发展和国防建设需要选择学科研究方向。在他的领导下,全系教职工与有关部门紧密合作,研制成功一系列有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教师队伍建设上 ,李传信同志 既重视带头人的培养,又重视团队精神的形成。
+
 
重视人才培养
+
1948年11月 ,他 去华北解放区,同 加入中国 产党 从此走 革命道路 ,一生 不渝
在人才培养上,李传信认真贯彻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的方针,在教学工作中,他重视打好理论基础,同时重视 组织 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参加实验室建设和科学研究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这期间无线电系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新兴学科技术人才,毕业生分布在我国相关行业的生产单位、科研单位、教育单位和国防部门,成为各单位的骨干,他们后来有的成为国家领导人,涌现出一批学术大师、两院院士、将军、校长、企业英才,为我国的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和新兴科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李传信同志多次向学校党委反映,在中央有关领导的支持下,终将无线电系从四川绵阳迁 回清华园, 这对清华大学以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重视教学改革
+
2005年10月11日13时37分 北京协和医院因病逝世 享年79岁 遵照 李传信 本人遗愿 ,遗体捐献用于医学研究。<ref>[http://news.sina.com.cn/o/2017-01-08/doc-ifxzkfuk2888619.shtml 纪念 李传信 诞辰90周 展览举办] 新浪网,2019-02-26</ref>
他担任教务长期间,对教学改革做了大量工作,曾于1989 获国家教 管理改革成果奖 他与高景德校长一起,明确提出了把清华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的目标,还明确了“一个根本(培养人),两个中心(教育中心和科学研究中心),三方面结合(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及“着重提高, 提高中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及学校要建成以工科为主的高水平综合大学的发展目标。他总结学 形成的传统 凝练出“严谨、勤奋、求实、创新”作为清华学风。 一贯强调 学生 全面素质的培养,强调教师在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中的责任和作用。这些思想至今对指导学校工作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参考文 ==
建设校园文化
+
{{reflist}}
李传信十分重视传承清华的优良传统 着力于清华校园文化建设。 参与策划了为母 七十周 立石纪念,由他和另一位校友 同拟定“清芬挺秀 华夏增辉”的碑文镌刻于巨石之 上, 立于工字厅前。他直接领导组织清华英烈碑的建立和闻一多先生雕像的建立。雕像旁刻下的闻 多先 的名言“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是他查阅闻一多先生的有关材料精心选择的。2000年1950届同学毕业五十周年,他亲自提出“强国富民,清华之 ”两句话,并操办制成木屏赠送给学校 这些都反映了李传信同志对学校的热爱,同时也把清华的优良传统熔铸 了校园里 使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代清华学子 。李传信 晚年的著作《清华往事纪实》,汇集了近二十年来他撰写的文章和讲稿 生动记录了学校各个时期发展历史,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
 
捐献遗体
 
去世后 遗体捐献用于医学研究。
 
世人评价编辑
 
 李传信 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坚持原则,作风民主,为人正直,平易近人,善待同志,关心青 年, 严于律己,不谋私利,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李传信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艰苦奋斗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无私奉 的一生。
 

於 2019年2月26日 (二) 21:46 的修訂

李傳信原圖鏈接

李傳信(1926-2005),湖南醴陵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黨務領導幹部和教育工作者,清華大學原黨委書記。

歷任北京師範大學黨總支副書記,清華大學副教授、無線電電子學系主任、教務長、副校長、常委、黨委書記,中國電子學會第一、二屆常務理事,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譯有《速調管》、《反射速調管》。

1945年入西南聯大電機系學習。

1946年抗戰勝利後,李傳信同志隨組織由昆明北上回到清華園,進入電機系二年級學習。在校期間,他積極參加愛國進步學生運動。

1948年11月,他離校去華北解放區,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走上革命道路,一生矢志不渝。

2005年10月11日13時37分在北京協和醫院因病逝世,享年79歲。遵照李傳信本人遺願,遺體捐獻用於醫學研究。[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