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同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同保
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42年10月17日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知名作品 光源和照明中的测量问题

李同保,1942年10月17日出生于河南温县,光学与计量学专家[1]中国工程院院士[2],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1963年李同保从同济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光学实验室工作;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分迁到四川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分院工作;1980年4月至11月到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从事辐射度学研究,并获得优秀客座研究人员奖;1983年至1999年5月,在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1994年被遴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6月调入同济大学工作,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2年担任上海计量测试学会理事长。

李同保长期从事光辐射测量技术与标准研究,2003年起重点进行激光汇聚原子实现纳米光栅长度标准研究,2005年在中国国内首次制备出纳米光栅结构标样,他还从事大面积原子光刻纳米栅节距标准样品研究

人物简介

1942 年10 月出生,河南省温县人。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常务理事,1994 年当选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同保院士长期从事光辐射测量技术与标准研究。主持研制的多项光辐射测量标准及仪器填补了国内空白。在研制微光测试标准工作中,提出一种测量极低透过率(百万分之几)的新方法,使得能以5%的不确定度测量l0-6 lx 水平的微光照度;研制了我国第一台高精密度数字式照度计,该仪器在V(λ)函数修正、余弦特性校准、直线性校准、准确度及长期稳定性等方面都达到当时国际上同类仪器的先进水平;主持完成“最大光谱光效率(Km 值)实验测定”,测定值非常接近同期九个国家标准实验室测出Km 值的平均值。20 世纪80 年代初在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从事辐射度物理学研究期间,他利用Kr+ 和Ar+ 激光器、倍频技术和自校准硅光电二极管,以0.5% 1%的不确定度测量了硅在紫外区的量子产额,比国际通常采用数据其精度提高约五倍。其研究工作曾获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90 年代起,先后从事国家攻关项目“油气管道检测与安全评价技术” 前期关键技术研究、油气长输管线超声PIG 研究;单泡声致发光研究、声空化物理化学效应机理研究、空化泡内部极端高温高压及其物理效应研等。2003 年起,重点进行激光汇聚原子实现纳米光栅长度标准研究。2005 年在国内首次制备出纳米光栅结构标样。目前正在从事大面积原子光刻纳米栅节距标准样品研究。

人物履历

1942年10月17日,李同保出生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祥云镇李肇村 。

1959年9月,李同保进入同济大学数理力学系应用物理专业学习。

1963年8月,李同保从同济大学毕业后,进入北京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光学实验室工作(至1970年2月)。

1969年11月,李同保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

1970年1月,李同保分迁到四川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分院工作。

1980年4月,李同保在中美高级研究学者交流计划资助下,到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从事辐射度学研究(至11月),并获得优秀客座研究人员奖。

1983年,李同保在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从事光辐射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及科研管理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至1999年5月)

1994年,李同保被遴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1999年6月,李同保调入同济大学工作,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李同保所研制的微弱光标准测试装置,提出一种测量极低透过率的新方法,使得能以5%的不确定度测量l0-6Lx水平的微光照度,满足了当时夜视微光器件、放射萤光材料等国防科研生产的急需。

李同保建立了500K—1000K全辐照标准,改进了辐射腔测温结构和测量程序,提高了黑体辐射器的品质,这为中国红外制导和红外武器系统的科研生产提供了检测的技术基础,因此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李同保还从事光辐射测量及声光技术研究,包括声致发光及声致聚变、激光汇聚原子实现纳米光栅长度标准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利用激光驻波场汇聚原子方法研制纳米计量标准的实验室,已得到品质与美国NIST相当的1/2波长(213nm)一维和两维纳米长度标准样品,为中国纳米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李同保先后从事国家攻关项目“油气管道检测与安全评价技术” 前期关键技术研究、油气长输管线超声PIG 研究;单泡声致发光研究、声空化物理化学效应机理研究、空化泡内部极端高温高压及其物理效应研等 。

科研成果奖励

2016年11月,李同保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2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多次获省部级科技奖励 。

1985年-- 光度基准与光通量副标准(参与)--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

1985年-- 建立国家新光度基准和光通量副基准(参与)--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9年-- 用硅光电二极管自校准技术实现400-900nm光谱辐射绝对测量(主持)--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李同保
李同保院士主持会议

人才培养

李同保担任远方光电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首席科技顾问,主持或指导远方光电院士工作站或其他科研合作工作,并为公司在项目研究、科技规划、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帮助。

荣誉表彰

1980年,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优秀客座研究人员奖

1994年, 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2018年2月7日, 最美温县人

社会任职

1978年01月至1983年12月, 四川省人大代表

1983年01月至1988年12月, 四川省政协委员

1995年01月至2000年01月,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第四届副理事长

2000年01月至,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常务理事

2002年01月至, 上海计量测试学会理事长

人物评价

李同保主持完成最大光谱光效率(Km值)实验测定,测定值非常接近同期9个国家标准实验室测出Km值的平均值,工作受到国际计量局和国际光度与辐射度咨询委员会的重视和赞扬。他对零偏压下动态电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合外部特征参数的精密测试,对器件的预选择提出了有效判据。在当时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他的30多篇研究论文受到国际光辐射计量界的重视并有较大的影响,主持研制的多项光辐射测量标准及仪器填补了中国国内空白 。(同济大学校史馆评)

视频

温县院士—李同保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