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松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松蔚
出生 1985年8月
国籍 中国
职业 研究员

李松蔚,李松蔚,男,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方向博士生。生于1985年8月,四川乐山市人。 从2007年开始,在北京大学校医院心理咨询中心和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担任咨询师。接受过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全部相关课程的培训,在治疗中倾向于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同时亦在接受创伤治疗的连续培训。

人物简介

汶川大地震以后,曾多次被实验室派往四川,从事研究和干预的工作。

在实验室从事一些科研工作,有一篇SSCI论文发表。研究兴趣是对焦虑障碍和创伤病人的治疗。

相关培训经历有: 家庭与婚姻治疗培训班,2005年7月24日-26日,北京;

第四届中美物质依赖心理治疗培训班,2007年3月12日-30日,北京;

焦虑障碍的认知治疗,2008年10月9日-10日,北京;

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2008年10月13日-15日,北京;

创伤与EMDR治疗,2008年12月17日-21日,成都。

主要经历

经历很简单,从本科开始学心理学,一直到博士。专业方向是临床,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咨询与治疗。所以临床心理学方面懂得多一些,但也不敢说有多精通。目前在大学心理系做博士后,未来还不知道干什么。现在工作越来越难找了。可能会出国转一圈,镀个金再申请教职。从研究生开始做心理咨询,先在校内做,后来在校外做。咨询经验不敢跟业内大佬比,但是在同龄人当中,应该还算比较丰富。大家认识我可能是通过知乎上的回答或是专栏文章。我真正用心想做的事,是搭建一个临床心理学知识与社会大众之间的桥梁。目前社会上比较主流的东西都是从西方翻译来的,经常是囫囵吞枣,学的人用的人都没吃透,枉自让心理咨询担了不少骂名。我觉得我有「接地气」的天赋。从08年开始,我在四川地震灾区做项目,一直到去年。这段经验让我看到教科书上的东西离现实生活的距离有多大。东西是好东西,就是没法用大家能听懂的方式去传播,这实在太可惜。我有一件得意的经历,就是我给某农村的村民做量表,量表上都是些聱牙诘屈的翻译腔词句,我就用四川土话一句话一句话地讲解……最后居然让他们全听懂了。我现在在做的研究也是这个方面。我希望结合移动互联网的手段,把心理咨询的理论,变成我和你之间一句话一句话,一个故事一个故事的交流。希望我的工作能让未来更多的人受益。我从研究生开始就在尝试写一些这样的文章。我的文字功底并不算好,但我的特长就是把那些概念化的心得体会用大白话整理和表达出来。这些东西本身不算深奥,也被很多别的同行讲过,但他们没我讲得简单通俗。——我想是因为这个缘故,很多朋友看了我写的东西会觉得印象深刻。也因此我自鸣得意过一段时间,一度把国内做心理咨询的圈子都看轻了,自以为至少在写文章一件事上,在这个圈子里没有敌手。直到遇到 @动机在杭州 老师,当真是邂逅冀北,方信世间有英雄。从此学会了谦虚谨慎,低调做人……咳咳,这些是后话。大概就介绍这么多吧。

人物评价

在我眼里他真是人生大赢家。北大的光环、钱铭怡的高徒、心理学的博士、清华的工作、北京的房子、美丽的妻子、可爱的宝宝、惊世的才华、绚烂的文笔、巨大的影响力、财务也自由... ...我还能写好多好多。这其中的每一项我都羡慕的要死,也长期处于对李松蔚老师的膜拜和自己的自卑当中。

视频

李松蔚开腔|被网友骂, 我会把两方情绪分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