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李玉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玉川
出生 1951年
国籍 中国
知名于 迷踪拳第7代掌门人

李玉川,1951年出生中国著名武术之乡河北省沧州青县。汉族,中共党员,大专文化。青县迷踪拳研究会会长,中国散手道协会顾问,黑带八段。[1]

特色专长

八岁在家父启导下开始学武,十岁拜迷踪拳一代宗师张金堂之徒张世清为师学练迷踪拳,四十多年练功不辍。现全面掌握迷踪拳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为青县张金堂所传支系迷踪拳第七代掌门人。[2][3]

沧州迷踪拳:迷踪拳是一个古老的拳种,她为达摩祖师所创,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习练者高手辈出,宋朝周侗精于此艺,所传弟子甚众,抗金名将岳飞,《水浒》108将中的林冲卢俊义武松等均为周侗之徒。

为宏扬光大迷踪拳,已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台湾大展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迷踪拳专著十六部;由人民体育音像出版社录制发行国内外"中华武术展现工程"迷踪拳光碟三十余盘,传授弟子多人,遍布全国各地。[4]

沧州迷踪拳简介

迷踪拳是一个古老的拳种,她为达摩祖师所创,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习练者高手辈出,宋朝周侗精于此艺,所传弟子甚众,抗金名将岳飞,《水浒》108将中的林冲卢俊义武松等均为周侗之徒。

沧州迷踪拳

古拳谱记载迷踪拳:“此拳根系山东兖州府,蔓延河北沧州城,岱岳孙通寻武师,投奔兖州学迷踪,艺成尊师访高友,大江南北走遍城,广征博采艺大进,又入少林演武厅,三番五次再改进,炉火纯青集大成,回乡探师逢师妹,切磋武功动刀兵,误伤师妹张玉兰,愧对恩师无自容,外走他乡传武艺,最后定居沧州城(现姚官屯),继续收徒数百个,从此迷踪沧州生。”

此拳传至沧州青县清朝乾隆中期,至今二百多年,其时山东兖州张先师的亲传弟子孙通练习迷踪艺达到炉火纯青。因误伤其师妹犯下命案逃离山东来到沧州传下迷踪拳。

根据当时孙通传艺区域大体可分为五支:

第一支:沧县苏家园的吕铜锤为代表。此支传播面为沧州东北部,含黄骅、青县。周达王玉山黄德贵吴凤山、杨金榜、王长荣、黄凤山、左清和是近代当地名师。此支第八代传人杨玉周、褚学发、李玉川、张义田、胡广明、刘永泽、王树田、李玉桥、刘俊琦等在各地广招弟子传授此艺,并于公元2001年经政府批准成立了青县迷踪拳研究会,并将此艺著书发表。

第二支:东光县霍旭武为代表。此支后来迁居静海小南河村。此支在传播中有创新改造,编有“霍式练拳七十二式”。霍旭武之孙霍元甲在清朝末年应上海陈公哲之邀创“精武馆”并挫败洋人大力士而闻名中外。

第三支:沧州东郊的陈万善为代表。此支陈凤岐陈友亮成为当代名师,并于1992年将此艺著书并译成英文版在国内外发行。

第四支:沧州李龙屯庙内住持智元和尚为代表。此支在其周围各村广为传播,清末出硬功名家上官长元,人称“官铁人”。

第五支:沧县科牛余氏为代表。余传高家口刘氏、刘传高氏,后辈高玉廷是传播该拳的佼佼者。

遵照孙通遗嘱,在其授徒区域,将其恩师张先师排为第一世。

迷踪拳在沧州、青县已传九世。

参考文献

  1. 迷踪拳第一册.李玉川 此博文包含图片 新浪博客(2015-08-08 00:47:28)]
  2. 李玉川: 我的太极人生 全球功夫网 妮娜 日期:2014年07月18日
  3. 迷踪拳第五册.李玉川] 此博文包含图片 新浪博客(2015-08-08 01:24:34)
  4. 李玉川:太极--智慧之拳 .www.qqgfw.com.2011-11-03[引用日期2013-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