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李白凤

移除 22 位元組, 4 年前
{{refimprove|time=2019-11-10T01:40:37+00:00}}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李白凤
'''李白凤''' (1914年3月14日—1978年8月18日)原名 ''' 李爱贤 ''' ,笔名鹑衣小吏、李白朋、李逢、李木子、石山长。 [[ 祖籍 ]][[ 北京 ]] ,生于 [[ 四川 ]] ,定居开封。我国现代的著名 [[ 学者 ]] [[ 书法家 ]] 、篆刻家、 [[ 作家 ]] [[ 诗人 ]] [[ 教授 ]] 。 青年时代在 [[ 山东 ]][[ 青岛 ]] 铁路中学读书,后来以优异成绩考到北京民国学院学习,从这时起,他就热爱文艺创作,尤其爱写新诗,经常在上海的[[《新诗》]]、北平的[[《小雅》]]等刊物发表诗歌,抗日战争初期,他创作的著名剧本[[《芦沟桥的烽火》]],影响甚大。中文名 李白凤 出生地四川 出生日期 1914年3月14日 逝世日期 1978年8月18日 代表作品 《白凤印册》目录1 李白凤2 李白凤诗作3 李白凤作品4 李白凤的逝世
== 李白凤 ==
 毕业后赴 [[ 广西 ]] 南宁任中学教师。1941年至1944年秋在桂林任中学教师,并经常同 [[ 柳亚子 ]] [[ 陈迩东 ]] [[ 田汉 ]] [[ 端木蕻良 ]] 、尹瘦石、熊佛西等从事抗日文艺创作活动。端木蕻良、周之凤等为其篆刻撰序,题诗。创作
出版《白凤印册》、[[《我怎样治印》]]、小说《小鬼》、《韩国少年》、《囚徒的爱与死》等,还发表了《寄奔星》、《诗与散文》等诗歌、评论作品,宣传抗日,并讽刺国民党的反动政策。1944年5月同田汉、千家驹、熊佛西等出席桂林市文化界庆祝柳亚子58寿辰大会。
1946年至1949年,在上海财政局任职,并积极从事文学艺术创作,发表大量的文章。经常在全国著名的《新诗》、《文萃》、《大公报》、[[《文汇报》]]和《新民晚报》等报刊上发表。不少诗是对国民党统治的黑暗和腐朽进行揭露和枰击,呼唤自由和光明。他还经常和臧克家等同志参加各大学的诗歌朗诵会,这时创作诗歌集有:《北风辞》、[[《彩旗谣》]]、《春天、花朵的春天》等。其中《闻一多全集》第四卷,收集李白风诗歌两首。
 
解放后,先后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山西师范学院(现山西大学)、河南开封师范学院(现河南大学)教授。这时创作的诗歌先后在《诗刊》、《人民文学》发表。同时还发表了《苏联文学研究》等作品。1957年以后,致力于古文字学,古史和《周易》等研究。并继续坚持书法和篆刻,其篆刻尤精金方,出入周、秦之间,格调古雅。
一生于文学、文字学、民俗学、 历史学和书画篆刻音乐等艺术的研究。出版有《李白凤印谱》、《东夷杂考》等。
 
== 李白凤诗作 ==
小楼
3.书法作品:
=== 李白凤的逝世 === 
李白凤教授逝世的时间(摘自:[[《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1期·历史学·来信摘登》]])
编辑同志:
读贵刊一九八〇年第三期六六页“文学日历”,载八月二十日:“我国早年诗人李白凤,1957年错划为右派,失业二十年之久,刚恢复工作即去世(1978)。”对于李白凤教授卒日及记事均有误。
 
李白凤,1914年3月14日出生于北京,解放后一直在河南师大任教,57年划为右派,去职,1978年,中央关于摘帽的文件下达后,李白凤摘去了右派分子帽子,当时,错划改正的正式报告还未批复,郑州大学准备聘他任古文字学的课程,他激动万分引起脑血管痉挛,1978年8月13日下午住进医院,抢救无效,于8月18日22时06分去世,19日下午火化,8月20日上午,在开封殡仪馆礼堂举行了追悼会。以上事件均系我亲身经历亲眼所目睹,20日中午,亲手将其骨灰盒捧回家去。
白凤先生爱人刘朱樱在白凤逝世后,曾给北京端木蕻良去信,端木在1979年第六期《广州文艺》上撰文纪念白凤,将其去世时间误写为1978年8月20日。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Category:1914年出生作家]][[Category: 李姓诗人]][[Category:书法家]][[Category:教授]][[Category:中國人]][[Category:歷史人物]][[Category:人文社科藝術人物]]
26,16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