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硕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硕卿

李硕卿
李硕卿
原图链接
出生 (1908-10-10) 1908年10月10日(115歲)
逝世 1993年12月30日(1993-12-30)(85歲)
国籍 中国
别名 LiShuoqing
职业 画家
知名于 中国美家协会理事
知名作品 《泰山残雪》
《黄山云海》
《天台瀑布》

个人简介

李硕卿,字云田。祖籍惠安涂寨下楼本,生于泉州城内。 他是 当著名画家。历任中国美家协会理事、中国国画研究院创作成员、中国工艺美术学 会副事长、福建省政协常委、福建省文联常务理事、福建省民盟书画会主席、闽海 墨会会长、华侨大学艺术系主任、泉州画院名誉院长等职。被聘为日本《墨璎会》 首席顾问。

生平

李硕卿少时家境贫寒,随父种卖菜。他喜爱美术、工艺, 却只能半工半读。 1962年毕业于泉州溪亭师范学校。不久父亲病逝,他在泉州古城内自立画室,卖画 为生。1927年秋,他以娴熟画技考取上海新华艺术大学,跳级插入西画班三年级。 他刻苦自励,才华出众。博得该校国画大师潘天寿、王个的赏识和精心培养。他没 有辜负师长的教诲和期望,奋力进取,锲而不舍,仅用一年工夫,就以优异成绩完 成三年学业,大学临毕业时,他还兼学国画海派的传统技法,在该校毕业中崭露头 角。

美术教师

大学毕业后,李硕卿曾在惠安南安泉州厦门等地中学任美术教师,担任 海疆专科学校教授。他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坚持业余创作。他思想进步,接受中 共泉州地方组织的教育, 利用在泉州创办的泉州美商社作为中共泉州地下党组织 的联络点,支持革命斗争,为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艺方针的鼓舞下,李硕卿的国画 艺术升华到新的高度。五六十代是他艺术创作的黄金时代。1960年,周扬到泉州视 察时,指示李硕卿所在泉州工艺公司,每年要有3 个月以上的时间给他“游山玩水 ”,搞艺术创作。因此,他得以有机会历天台、游黄山、过雁荡、爬峨眉、经太姥 、上泰山、登庐山……祖国的许多名山胜景都留下他的足迹。

代表作

通过游历写生创作, 视野大开,技艺大进,大自然风光胜景在他笔下生辉。 李硕卿成名之作《移山填谷》,是他在1956年深入鹰厦铁路的建设工地,目睹 铁路建设者的英雄形象,战天斗地的无畏气概,心灵深深受到激励而挥毫创作的大 型中国画。该画问世后,受到国内美术界的赞扬。1958年,这幅画入选莫斯科社会 主义国家造型美术展览,参展的每个国家只选一幅悬挂在展览馆的中央大厅,而《 移山填谷》享此殊荣,引起了海内外美术界的旨烈反响。著名艺术评论家王朝闻评 论该画进说:“把《移山填谷》当成中国画来看,特别鲜明……当成反映当前我国 现实作品来看,表现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雄伟面貌,这是中国画的新声。”中 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蔡若虹在全国文艺创作三十年的总结时一步指出:“当看到第 一幅(指《移山填谷》)反映现实革新的国画,我非常感到,这是中国画新生的标 志。”《移山填谷》是李硕卿个人创作的划期代表作,在中国当代国画创作中是第 一朵新花,也是中国画创作史的‘新生的标志”,又是古老传统国画技艺“革新” 的第一幅。

此外,悬挂在北京钓鱼宾馆的《武夷风光》和香港福建商会100 英寸巨幅的《 武夷春光》,珍藏在中南海的国画《山水》和收藏在中国美术馆的六幅作品,都是 李硕卿的杰作。表现了他那雄健高雅的格调,蕴含着浓郁的民族感情,散发出时代 的芳馥。 李硕卿年过八旬,仍在孜孜不倦地用彩笔描绘祖国的锦绣河山,数以百计的作 品都充分表达了画家对神州大地的无限深情。

优秀作品

画家以博大而坦荡的襟怀,缜密而诚 挚的态度来态察大自然,以传统的中国画技法为本,辅以西画的透视、光色等技巧 ,融中西画于一炉。从而形成了李硕卿那种刚毅而清新,雄健而秀逸蕴含千情于其 中,不溢一缕于外表的独特风格。 中国美术家协会1960年举办福建三画家李硕卿、陈子奋、李耕国画展览,分别 在北京、上海、福州等地展展;南京国画院、福建美术家协会分别为李硕卿举办黄 山、太姥山的写生创信作画展;1980年举办美术家李硕卿、大聪权香港展览会。自 此,李硕卿的作品被确认为国宝,不得任意流散于国外。 李硕卿不仅是一位当代著名国画家,还是一位著名的工艺美术家。他自行设计 的、全国首创的革新竹编工艺,有仿铜脱胎漆塑、仿紫铜陶瓷器等作品,曾在世界 几十个国家展出,为国家创收外汇,名扬海内外。他先后被选入《中国名人大词典 当代人物卷》、《中国当代名人录》、《现代国画家百人传》、《闽南现代史人物 录》等书。1992年6月,由台湾艺术家出版社出版的《李硕卿书画集》, 收入其书 画196幅,成为台湾出版大陆画家的第一本画集。[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