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李锡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锡奇
图片来源:首都艺术中心
出生 1938年(85-86岁)
金门古宁头
教育程度 台湾省立台北师范学校
(今国立台北教育大学)
组织 东方画会

李锡奇,[1938年-2019年〕 出生于金门古宁头,毕业于台湾省立台北师范学校(今国立台北教育大学)艺术科。1958年与前辈陈庭诗杨英风等人共组“现代版画会”,亦为“东方画会”中后期重要成员。2012年艧艧国家文艺奖。

画坛变调鸟

1958年本应搭船回故乡金门教书的李锡奇 ,一时转念在码头目送船班离开,岂料一星期后,八二三炮战爆发,李锡奇真“回不去了”,滞留在台湾奋斗几十年,他赶上了现代艺术运动热潮,成为台湾艺术现代化的舵手之一,超过半世纪的创作与不断的自我挑战,被誉为“画坛变调鸟”。

李锡奇被楚戈称为变调鸟,来自他对材质的敏锐和实验精神,如1965年他把常民休闲娱乐用的骰子赌具转化成艺术,透过放大、并列等手法呈现骰子的内在秩序和美感。1970年代的“月之祭”系列来自美国太空人登陆月球,科学的“一大步”却粉碎了中国千百年来对月球的美丽想像,艺术家试图透过创作留驻这份幻想。[1]

我是东方人

李锡奇经常提到“东方本位”,“民族的现代精神,现代的民族形式”成了李锡奇毕生追求的一脉精神。“我希望我的画给人一看就知道是东方人,我的本位是看《清明上河图》得来的,现在电影有蒙太奇,宋代没有啊,它的构成真是了不起。”

1990年接触到漆画产生兴趣,而有“远古的记忆”和“后本位系列”,90末期的“再本位系列”来自七巧板等,艺术学者萧琼瑞指出,李锡奇从出道以来,始终在大传统和小传统之间,“从人文的笔意中找寻灵感,也在庶人的生活智慧中发掘新意。”细数一路走来曾经使用的媒材和技法,包括木板、降落伞布、赌具、书法、牌九、蜡烛、拓印、绢印、喷枪和生漆等,“他是媒材的魔术师,也是新技的开发者。” [2]

作家、东华大学教授须文蔚在脸书上指出,李锡奇在台湾诗画互文场中,经常扮演穿针引线的角色,其艺㐛作也是台湾版画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页,“他最特殊的质素,即是多媒材的使用,以及结合西方与东方元素的创作试验。”且都成了“中国式”的面貌。[3]

创作风格

李锡奇的创作以风格多变著称,除了融合东方传统与西方现代思潮,创作形式从版画、水墨、抽象书法、漆画、复合媒材至装置皆有涉猎,甚至与文学界现代诗人多次跨领域合作,在台湾艺坛有“变调鸟”的美名。李锡奇多元的创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各方潮流冲击,但始终强调“本位”的概念,力求在现代与传统艺术中,保有自己的民族风格。

早期风格受野兽派影响,即进入半抽象现代创作,此时期代表作品有“落寞的秦淮河”“失落的阿房宫”。创作第二阶段为抽象期,其中以中国现代版画美国巡回展、亚洲先进艺术家画展,于新加坡、马尼拉、曼谷、东京、香港巡回展出最引人注目。之后进入复合媒材期,本位系列,应邀远赴法国、秘鲁、纽西兰、义大利进行国际性画展。现今创作走入抽象书法期,月之祭系列、旋舞系列、时光系列、霓虹系列、大书法系列、远古的记忆系列、郁黑之旅系列、后本位系列。

身为国际级现代艺术大师,金门是李锡奇的创作原乡,曾获多国国际艺术大奖,以现代抽象版画闻名海内外。经历半抽象期、抽象期、复合媒材期、抽象及书法期四阶段,冒险精神本是海岛国民特有的个性,李锡奇把这种精神完全转移到艺术的领域,中国书法的抽象美在重新组合的现代结构里呈现了工业文明之趣,此为李锡奇选择进入了其一生创作中的重要历程。[4]


获 奖

  • 1969 台湾画协会“金爵奖”
  • 1969 日本第五届“国际青年艺术家展 评论家奖”
  • 1970 菲律宾“第二届亚洲版画展 第二大奖”
  • 1977 台湾文艺协会“文艺创作奖”
  • 1983 台北市立美术馆 “第一届国际版画展 韩国湖岩美术馆奖”
  • 1985 台湾美术协会“第五届金玺奖”
  • 2012 台湾国家文艺奖


纪事

1938 生于金门古宁头北山村,父亲李增丙、母亲吴玉瑶,为家中长子。 曾祖父为前清秀才,自祖父开始,以经商为业,经营有成。 1944 入私垫受四书五经启蒙,此时家业鼎盛。

1946 入华侨捐款设立之私立古宁小学就读。

1950 就读金门示范中心小学。

1952 就读金门中学。

1953 祖母、大姊惨遭逃兵枪杀遇害,并烧毁全家所有。

1955 保送入台北师范学校艺术科。

1956 于台北师范学校二年级时举办个展,为校方首次为学生举办之个展,亦平生第一次个展。版画作品多次刊载于香港“祖国”杂志封面。

1957 于台北师范学校三年级时,作品入选“自由中国美展”、“学生美展” 参观台北新闻大楼“东方画展”首展,深受感动。

1958 北师毕业,因八二三炮战发生,滞留台湾任教,后举家迁台落厝于板桥,独力负起家计重任。 11月与杨英风、秦松、陈庭诗、江汉东、施驿共组“现代版画会”并举办第一届展。

1959 结识夏阳、霍刚、吴昊于防空洞画室,畅谈艺术。

1960 席德进在香港《中外杂志》介绍新人新画,特别撰文〈来自金门的艺术家李锡奇及其版画〉予以推介。

1962 入伍于台南,创作仍持续末辍。

1963 与席德进同时加入东方画会,同年东方画会和现代版画会在台北联展。

1964 自军中退伍,于退伍前为参加国际展览,曾租台南二王庙祠堂作画两个月。 袁德星(楚戈)发表〈存在价值---简介参加日本国际版画展的青年画家李锡奇和他的作品〉(联合报1964.10.21)一文引介。与韩湘宁赴日参加日木东京第四届国际版画展并获“推荐奖”(第二奖)何政广译日 本《读卖新闻》之报导:日本名艺评家评语称“外务大臣奖后补人李锡奇先生为极具东方哲理精神的表现”。

1966 第一届现代艺术季展于中美文化中心,由辛郁、秦松、罗马、楚戈、李锡奇、顾重光等共同发起。

1967 第二届现代艺术季,扩大举办邀请诗人、音乐家、舞蹈家、画家于耕莘文教院展出。 结识诗人古月(胡玉衡),并于8月26日结婚。 1968 加入美国视觉艺术中心会员。

1969 人类首登月球,〈本位〉作品获日本东京第五届国际青年艺术家展“评论家奖”。 美国华登夫人(海军医院院长夫人)及马立欧、席德进、吴吴、李锡奇共同发起成立“艺术家画廊”,为台湾首次推动现代艺术发表性之画廊。 获菲律宾第二届亚洲版画展“第二大奖”。

1973 在故宫见到怀素自述帖深受感动,开始书法性风格创作。

1975 首次到香港参加卜少夫策划之“中国现代绘画展”。

1976 首次至美国,并游历纽约、旧金山、西雅图、芝加哥等地,开始以喷枪作画。 与王蓝、席德进、李奇茂、顾献梁等人出席第一届韩国汉城亚洲艺术会议。

1977 应纽约圣约翰大学之邀赴美展出,获旧金山ADl画廊及UPSTAIR画廊合同。

1978 与朱为白联合主持台北版画家画廊,推动纯学术与发表性现代艺术活动,开幕展参展者为陈庭诗、吴吴、夏阳、杨识宏、朱为白、李锡奇等人。

1979 策划吴昊首次版画展。 于版画家画廊策划“第一类接触”现代画展,参展者为朱为白、李锡奇、吴昊、徐进良、许坤成、陈正雄、陈世明、杨兴生、杨识宏、谢孝德等人。 策划张义首次在台个展。 策划郭振昌首次个展。 策划李仲生首次个展。 策划日本名版画家吹田文明版画展。

       策劃陳若曦首次回國展並舉辦座談會。

策划萧勤、夏阳、韩湘宁首次回国个展。

策划江汉东个展。

1980 〈记忆〉一作收录于Edward Lucie-Smith,"Art in the Seventies",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A Phaidon Book.

1981 策划全国版画展,参展者有方向、廖修平、钟有辉等老中青三代名家。 筹划日本名版画家黑崎彰来台展出。 筹划楚戈首次画展。 筹划加拿大现代陶艺展。 筹划日本暧呕在台首次画展。 邀请赵无极夫妇回台于版画家画廊举办首次展览、演讲及座谈,为艺坛当时盛事。 席德进过世。于席氏病危时邀集众好友与席氏共商后事,决定成立席德进基金会。 应聘担任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客座讲师。 版画家画廊结束。

1982 自香港客座返台担任新象艺术中心艺术顾问。 筹划视觉诗联展于新象艺术中心,强调诗与视觉结合表现的运动。 义大利马赛拉达纪念利马窦诞辰400周年展。

1983 策组“一画廊”。 获韩国第一届国际版画展“湖岩美术馆奖”。

       參與紐約時報名記者包德甫之藝術界座談。

作品被“欣欣画廊”随意盗版,联合艺坛人士召开座谈,强调保障艺术品权益之重要。 1985 应环亚企业负责人郑绵绵之邀主持环亚艺术中心。 筹划泰国现代画展。 筹划霍刚首次回国个展。 筹划韩国现代艺术家郑璟娟纤维造型展。

	籌劃香港藝術中心「台北現代畫展」參展者有吳昊、朱為白、李祖原、陳世明、莊普、許坤成、謝孝德等,為台灣現代藝術第二次在港大型展出。
 	 
 	籌劃中國水墨畫大展---從傳統到現代,以學術觀點整合海峽兩岸三地之水墨發展。
 	 
 	

在港会见大陆画家黄永玉。

 	籌劃李小鏡個展於環亞藝術中心。
 	 
 	籌劃香港青年藝術家聯展於環亞藝術中心,參展者有鐘士富、陳有強、阮其可等七位。
 	 
 	籌劃視覺詩十人展。
 	 
 	籌劃小說家七等生首次個展「重回沙河」。
 	 
 	籌劃李祖原水墨展。
 	 

1987

与楚戈连袂首次访问欧洲比利时、法国、义大利、荷兰。

 	應舊金山藝術經紀協會之邀,參加由四十個畫廊共同主辦的「舊金山藝術季」。
 	 
 	與朱為白、徐術修合辦「三原色畫廊」,籌劃郭振昌個展,森下慶三個展,比利時法朗.密納爾個展、朱德群個展、大陸木刻版畫群展、大陸現代畫展(陳丹書、木心、張容圖、嚴力、刑菲、艾未未、袁運生等) 	 
 	 

1988 筹划石虎个展、西藏画家刘万年个展、卓有瑞、司徒强夫妇个展、舒书光个展、姚庆章个展、杜十三首次观念艺术展、张玲、雷骧首次发表西藏天祭摄影展,以及大陆五位元老画家李桦、力群、彦涵、王琦、古元首次在台木刻版画展。

1989 筹划秦松首次回国展。

 	籌劃蔡良飛、盧天炎、劉獻中、連建興個展。
 	 
 	參觀湖北荊州美術館,乍見楚文化魅力,引發對漆畫的興趣並開始研究,與妻子古月出席福建省作協舉辦的海峽詩人節,進一步引發對漆畫的興趣,開始〈遠古的記憶〉等系列的創作。 	 
 	 
 	結束「三原色藝術中心」,專心從事創作。
 	 

1991 至福州著手研究漆画技术,并设立工作室聘任助理长期制作作品。 领团赴大陆主持“北京---台北当代艺术大展”。 出席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中国现代版画研讨会”。 邀请大陆作家刘登翰、袁和平访问台湾。

1993 邀请大陆文艺报名记者应红访问台湾及金门。 率团至曼谷主持“台北现代画展”,并访问昆明艺术学院与画家座谈。 筹划“金门文学之旅”。

1995 率团至香港主持“台北现代画展”,并与大陆香港画家举办“九七后促进两岸三地现代艺术交流”座谈会。

1996 台北贤志文教基金会出版“回音之旅---李锡奇创作评论集”。 出席韩国汉城“四方画廊”主办李锡奇画展,并会见卜栖甫、李斗植、郑璟娟等韩国重要画家。 台北市立美术馆邀请举办“李锡奇创作历程展”。 策划“台北现代画展”于上海美术馆。

1997 美国旧金山“彼岸抽象联展”。

1998 现代“黑”画联展于台北帝门画廊。 “展望二十世纪”于德国卢比克。 “再本位”个展于台北帝门画廊。 第一届国际水墨双年展于大陆深圳。

1999 策划“台湾档案---台北现代画展”于西班牙札拉哥莎。

2001 “本位与对话---台北现代画展”于上海美术馆。

2003 “浮生十帖---错位.变置.李锡奇”个展于台北历史博物馆。

2004 “金门碉堡艺术馆---18个个展”展出“战争.赌.和平”作品。

2005 “本位.新发.李锡奇”个展巡回于上海、福州、北京、台北。

2006 “70.本位.李锡奇”个展于台北国父纪念馆。

2007 “浮生、本位、东方情”回顾展于台北首都艺术中心。

2008 “李锡奇意象诗画展”于板桥林家花园。 “李锡奇漆情墨欲”画展于台中大象艺术空闲。 参展北京奥林匹克美术大展。

2009 “本位、淬锋、李锡奇”创作历程50年于桃园长流美术馆。

 	參展瑞士巴塞爾亞洲藝術博覽會。
 	 
 	「本位、淬鋒、李錫奇」個展於廣州美術館。
 	 
 	亞洲藝術雙年展於台中國立臺灣美術館。
 	 

2011 于首都艺术中心举行“亘古馀韵”个展。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关渡美术馆展。 “艺林鼎足”朱为白、廖修平、李锡奇三人联展台北国父纪念馆。

2012 应台湾创价学会之邀参与“文化寻根建构台湾美术百年史”创价文化艺术系列展览---“越界创新李锡奇的绘画世界”,于台湾创价学会秀水、盐埕、景阳、至善等艺文中心巡回展出。 获第十六届国家文艺奖。[5]




影音介绍

年代电视台【看见真台湾】李锡奇艺术中心-现代艺术大师李锡奇 追求本位超越巅峰

参考连结

  • 坚守东方本位 李锡奇变魔术
  • 坚守东方本位 李锡奇变魔术
  • 艺术家李锡奇辞世
  • http://www.artist-magazine.com/product_d.php?lang=tw&tb=6&id=951
  • 李锡奇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