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杜晓勤[1] 江苏如皋人。199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兼任北京大学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学研究》、《唐代文学研究》等刊物编委。出版《初盛唐诗歌的文化阐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隋唐五代文学研究》(上、下卷)、《齐梁诗歌向盛唐诗歌的嬗变》等著作1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专题论文50余篇,主持开发"中国历代基本典籍库·隋唐五代卷"、"中国古典诗歌声律分析系统"等电子数据库软件多种。曾荣获"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北京大学最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暨'十佳教师'慈竹奖"、"北京高校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文科A组一等奖"、"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全国优秀教育图书奖"、"第七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北京大学杰出青年人文学者奖"等奖项。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杜晓勤
出生 1967年8月
江苏如皋
国籍 中国
职业 大学教授
知名于 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知名作品中国学研究
唐代文学研究
初盛唐诗歌的文化阐释

目录

主要成就

获全国优秀教育图书奖 十佳教师慈竹奖" 全国优秀教育图书奖 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代表作品

生平经历

1985年9月──1989年7月 在江苏省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南通班学习,获文学学士学位

1989年9月──1992年7月 在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唐宋文学,获文学硕士学位


1992年9月──1995年7月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获文学博士学位

1995年9月──2005年8月 在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从事对外汉语和中国古代文学及传统文化科研工作

2005年9月--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科研工作

获奖情况

1、2002年12月,《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丛书》(本人撰写《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隋唐五代卷》),荣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委市政府颁发;

2、2004年9月,荣获"2003-2004学年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北京大学校长颁发。

3、2004年12月,荣获"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菲律宾陈延奎基金会"联合颁发,"中华文化优秀著作奖"三等奖

论文著作

主要论文

1. 柳宗元山水审美观探微 《南通师专学报》(南通) 1987 年第 4 期

2. 古典诗词主题多义性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大学文科园地》(郑州) 1987 年第 6 期

3. "天山"、"海风"考释 《阅读与写作》(南宁) 1988年第7、8期合刊

4. 试论柳宗元的音乐审美观 《陕西师大学报》(西安) 1990 年第 1 期

5. 杜诗在至德、大历间的流传和影响 《陕西师大学报》(西安) 1991 年第 3 期

6. 开天诗人对杜诗接受问题考论 《文学遗产》(北京) 1991 年第 3 期

7. 论杜甫后期的悲剧心态 《陕西师大学报》(西安) 1993 年第 2 期

8. 论杜甫的文化心态结构 《杜甫研究学刊》(成都) 1994 年第 1 期

9. 论龙朔初载的诗文新变 《文学遗产》(北京) 1994 年第 5 期

10. 论中唐诗人对杜诗的接受问题 《社会科学辑刊》(沈阳) 1995 年第 1 期

11. 试论杜甫的个体生命意识 《贵州文史丛刊》(贵阳) 1995 年第 2 期

12. 初唐四杰与儒道思想 《文学评论》(北京) 1995 年第 5 期

13. 庾信、杜甫诗歌集大成之比较 《陕西师大学报》(西安) 1996 年第 3 期

14. 从家学渊源看陈子昂的人格精神和诗歌创作 《文学遗产》(北京) 1996 年第 6 期

15. 从永明体到沈宋体 《唐研究》第二卷(北京) 1996 年 12 月版

16. 唐开元中前期士风之变 《中国史研究》(北京) 1997 年第 1 期

17. "吏治与文学之争"对盛唐前期诗坛之影响 《文史哲》(济南) 1997 年第 4 期

18. 1994 - 1995 年度中唐文学研究情况综述 《唐代文学研究年鉴》(桂林) 1995 、 1996 年合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年 2 月版

19. 《诗人之诗 学者之识--评钱志熙先生的〈活法为诗〉》(书评) 《文史知识》(北京) 1997 年第 10 期

20. 唐初宫廷诗风与士风之关系 《唐代文学研究》(桂林)第 7 辑 广西师大出版社 1998 年 10 月版

21. 齐梁诗风与士风之关系考论 《原学》(北京)第六辑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8 年 4 月版

22. 地域文化的整合和盛唐诗歌的艺术精神 《文学评论》(北京) 1999 年第 4 期

23. 试论隋炀帝在南北文化艺术交融过程中的作用 《北京大学学报》(北京) 1999 年第 4 期

24. 吴相洲、王志远编《历代词人品鉴词典》书评 《词学研究年鉴》( 1995-1996 ),武汉出版社, 2000 年 3 月版。

25. 唐代歌诗与诗歌(书评) 《中华读书报》(北京) 2000 年 7 月 19 日

26. 二十世纪孟浩然研究述评 《唐代文学研究》(桂林)第 8 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10 月版

27. 二十世纪的李白研究述评 《二十世纪李白研究精选集》(西安) 太白文艺出版社, 2000 年 12 月版

28. 二十世纪唐代文学研究历程回顾 《北京大学学报》(北京) 2002 年第 1 期

29. 诗人型学者 性灵派诗人--论陈贻焮先生的中国古典诗歌研究与创作 《社会科学评论》(西安) 2004年第1期

30. 走向盛唐:隋和初唐诗歌的艺术嬗变 《东北亚文化研究》创刊号(韩国汉城) 2005年5月版

个人论著

1. 《齐梁诗歌向盛唐诗歌的嬗变》 台北商鼎文化出版公司 1996 年 8 月版

2. 《初盛唐诗歌的文化阐释》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7 年 7 月版

3.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隋唐五代卷》 (上、下) 北京出版社, 2001 年 12 月版

个人编著

主编著作

1 、 《禅林象器笺》 台北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1997 年 4 月版

2 、 《中国历代基本典籍库·隋唐五代卷》(电子数据库软件)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02 年 10 月版

3 、 《谢脁·庾信诗歌选注》 中华书局 2005 年 6 月版

参编著作

1. 《隋唐文化史》(赵文润主编,本人撰写"百花齐放的隋唐文苑"部分),陕西师大出版社, 1992年9月版

2. 《唐诗观止》 (尚永亮主编)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

3. 《千古传世美文·元明卷》(与陈瑜合编) 北京九州图书出版社 1999 年 5 月版

4. 《历代文选·魏晋南北朝文》(陈贻焮主编)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 年 2 月版

5. 《增订编年注释全唐诗》( 陈贻焮 主编 ,本人撰写 杜审言、李峤部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公司 2001 年 5 月版

6.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傅璇琮主编,"二十世纪中国人文学科学术研究史丛书"之一,本人与 张毅 教授合撰"唐宋八大家散文研究"部分)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 年 6 月版

7.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隋唐五代卷》(傅璇琮、蒋寅主编,本人撰写"隋初唐诗歌概述"部分)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5年5月版

8. 《 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卷·隋唐五代分册 》 (傅璇琮主编,本人撰写初盛唐部分, 14条)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3月起陆续出版

9.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课系列教材,温儒敏执行主编,与余恕诚合编,本人撰写古代诗歌欣赏部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6 月版

社科项目

1. 从 1996 年 6 月至 1998 年 12 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南北朝中后期至盛唐间诗歌艺术转型与文化转型之关系",本人为项目负责人,已结项;

2. 从 1997 年 12 月至 2000 年 12 月,承担北京市社科九五重点项目"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项目总负责人:季羡林,张燕瑾,吕薇芬 )"隋唐五代卷"的撰写工作,已结项;

3. 从 2000年6月至2003年6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唐诗创作与歌诗传唱关系研究"( 项目总负责人:吴相洲,本人承担"初盛唐诗歌"子项目研究 ),已结项

4. 从 2004 年 6 月起,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中国古代诗歌声律数据库的建立及中近古时期诗歌律化过程研究",本人为项目总负责人,2007 年 8 月结项。

视频

第6讲:元稹、白居易的盛唐记忆之异同——杜晓勤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