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杜骥(387年~450年),字度世,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南朝宋大臣,西晋征南将军杜预玄孙。 [1]

  • 出身京兆杜氏。桂阳公刘义真镇守长安,引为州主簿,迁员外散骑侍郎,转尚书省都官郎。
  • 元嘉七年,随从到彦之进入河南,加号建武将军,入为通直郎、射声校尉。
  • 十七年,出为宁远将军、宣冀二州刺史,以德政著称。二十四年,征拜左军将军。
  •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目录

基本信息

姓名    杜骥  
字号    字度世      
民族    汉族      
官职    宁远将军、宣冀二州刺史、征拜左军将军 
出生地   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
出生时间  387年   
去世时间   450年 
所处时代   南朝宋  
主要成就   南朝宋大臣    

人物生平

杜骥十三岁那年,父亲指派他问候同郡韦华。韦华的儿子韦玄,有很高的声望,见到杜骥感到惊异,便把女儿嫁给他。桂阳公刘义真镇守长安,征用他为州主簿,后来杜骥任刘义真车骑行参军,员外散骑侍郎,江夏王刘义恭抚军刑狱参军,尚书都官郎,长沙王刘义欣后军录事参军。

元嘉七年,杜骥随从到彦之进入河南,加建武将军。北魏撤除河南一带的驻防,全部返回河北,到彦之派杜骥驻守洛阳。洛阳城墙已经长期没有整修,又缺乏粮食,当到彦之败退时,杜骥想弃城逃走,又害怕皇帝会杀他。先前,髙祖刘裕平定关中洛阳,搬运编钟等前朝礼器返回南方,有一口大钟坠落在洛水中。到这时,刘义隆派遣将军姚耸夫带领一千五百人去打捞搬运这口钟。当时,姚耸夫正带领部下在洛水打捞大钟,杜骥就骗他说:“虏寇南渡洛水后,洛阳城兵力薄弱,如今修治好城池,都已坚固,军粮又很充足,所缺乏的只是防守人员而已。你率领部下与我联兵,共同防守这座城,立了大功后,再去捞钟也不晚。”

姚耸夫相信了他的话,带领部下与杜骥会合。到洛阳后,姚耸夫见这城难以防守,又缺粮食,于是带领部下离去,杜骥也乘机抛弃洛阳南逃。禀告刘义隆说:“本来我要不惜生命固守洛阳,姚耸夫到了洛阳就立即逃跑,于是士兵斗志沮丧,再也无法指挥。”皇帝大怒,派建威将军郑顺之到寿阳杀死姚耸夫。

皇帝任命杜骥为通直郎,射声校尉,世袓征虏谘议参军。十七年,出朝督青冀二州和徐州的东莞东安二郡诸军事、宁远将军、宣冀二州刺史。任职八年,以德政著称于齐地。从义熙至宋代末年,刺史中只有羊穆之和杜骥受到官吏和百姓的称颂。二十四年,征入朝廷任左军将军,其兄杜坦代替他任刺史,北方人以此感到荣耀。

杜骥长子杜琬任员外散骑侍郎,刘义隆曾经有书函下给杜骥,杜琬就私自拆开阅读.可是信没有发出去,皇帝又要取回它,发现书函已被人拆开,于是大加推究追查。丞都回答说:“杜家的几位公子拆开看过。”皇帝派主书责问,杜骥回答说:“拆开信函的是臣的第四子季文,他俯首等待治罪。”皇帝特予宽容,没有追问。二十七年,杜骥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史书记载

  • 《宋书卷六十五 列传第二十五》 [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