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杨一清」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big>杨一清</big> 杨一清(1454年12月24日—1530年9月5日),字应宁,号邃庵,别号石淙,汉族,明朝南直隶镇江府丹徒(今属江…”)
 
Twh對話 | 貢獻
行 1: 行 1:
<big> 杨一清</big>
+
==''' 杨一清'''==
  
 杨一清(1454年12月24日—1530年9月5日),字应宁,号邃庵,别号石淙,汉族,明朝南直隶镇江府丹徒(今属江苏)人,祖籍云南安宁。成化八年进士,曾任陕西按察副使兼督学。弘治十五年以南京太常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头衔出任督理陕西马政。后又三任三边总制。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为官五十余年,官至内阁首辅,号称“出将入相,文德武功”,才华堪与唐代名相姚崇媲美
+
 杨一清(1454年12月24日—1530年9月5日),字应宁,号邃庵,别号石淙,汉族,明朝南直隶[ 镇江府丹徒(今属江苏)] 人,祖籍[ 云南安宁] 。成化八年进士,曾任陕西按察副使兼督学。弘治十五年以南京太常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头衔出任督理陕西马政。后又三任三边总制。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为官五十余年,官至内阁首辅,号称“出将入相,文德武功”,才华堪与唐代名相姚崇媲美
  
  
https://gss2.bdstatic.com/-f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w%3D268%3Bg%3D0/sign=cd1fd6df2edda3cc0be4bf2639d25e3c/b64543a98226cffc983ef0f2b9014a90f603ea5e.jpg
+
{{Infobox person
https://baike.baidu.com/pic/%E6%9D%A8%E4%B8%80%E6%B8%85/2774630/0/8640bf8b01ff5d0f9e2fb4bf?fr=lemma&ct=single
+
|姓    名= 杨一清
  
姓    名 杨一清
 
  
 别     称 杨文襄  
+
| 图像    =
 +
[[File:杨一清.jpg|230px|无框|右]]
 +
 
 +
[https://gss2.bdstatic.com/-f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w%3D268%3Bg%3D0/sign=cd1fd6df2edda3cc0be4bf2639d25e3c/b64543a98226cffc983ef0f2b9014a90f603ea5e.jpg 原图链接]  [https://baike.baidu.com/pic/%E6%9D%A8%E4%B8%80%E6%B8%85/2774630/0/8640bf8b01ff5d0f9e2fb4bf?fr=lemma&ct=single来自TVB.com的图片]]] 
 +
 
 +
| 图像说明 = 
 +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1454|12|24}} 
 +
| 出生地点 =  广东化州 
 +
|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1530|09|05|1454|12|24}} 
 +
| 逝世地点 = 南直隶镇江府丹徒(今属江苏) 
 +
| 国籍    = 中国(明朝) 
 +
| 名    =  杨文襄 
 +
| 职业    =内阁首辅、左柱国、华盖殿大学士 
 +
|主要成就  =计除刘瑾,出将入相 
 +
| 知名作品 =《 杨文襄 公集》 </br>《关中奏议》 </br>《石淙诗稿》   
 +
}} 
 +
  
  字    号 字应宁  号邃庵,
+
   
  
别    号    石淙
 
  
所处时代 明代
 
  
民    族 汉族
 
  
祖    籍 云南安宁
 
  
籍    贯 南直隶镇江府丹徒
 
  
出生地 广东化州
 
  
出生时间 1454年12月24日
 
  
去世时间 1530年9月5日
 
  
主要作品 《杨文襄公集》《关中奏议》《石淙诗稿》
 
  
主要成就 计除刘瑾,出将入相
 
  
官    职 内阁首辅、左柱国、华盖殿大学士 
 
  
追    赠 太保
 
  
谥    号 文襄
 
  
<big> 人物生平</bi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早年经历'''
  
 景泰五年(1454年)十二月六日,杨一清出生于广东高州府化州 [1]  ,年少时被誉为神童,十四岁便参加乡试,并且被推荐为翰林秀才。明宪宗命内阁选派老师教他。成化八年(1472年)壬辰科进士,授中书舍人。 [2]
+
 景泰五年(1454年)十二月六日,杨一清出生于广东高州府化州 ,年少时被誉为神童,十四岁便参加乡试,并且被推荐为翰林秀才。明宪宗命内阁选派老师教他。成化八年(1472年)壬辰科进士,授中书舍人。  
  
 
'''边疆防御'''
 
'''边疆防御'''
  
 多年以后,杨一清升任山西按察使司佥事,改陕西副使督学,在陕西任职八年,平时空闲时考察边疆战事。  杨一清 此后入朝,任太常寺少卿,进南京太常寺卿。弘治十五年(1502年),因刘大夏举荐,升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担任陕西巡抚,负责督理陕西马政,期间平定边疆进犯、弹劾贪庸总兵武安侯郑宏,并裁减镇守中官费用,使得军纪严明。明武宗即位后,数万蒙古军入侵固原,总兵官曹雄拒绝派兵援助。杨一清于是率轻骑自平凉昼夜行军,抵御入侵并发动奇袭,击退蒙古军的进犯。此后,杨一清以延绥、宁夏、甘肃三地有警不相援,请求朝廷任命大臣兼任,管理。刘大夏于是请求朝廷任命杨一清总制三镇军务(陕甘总督),此后晋升为右都御史。 [3]   杨一清在任期间因修建边疆防御,明武宗很是赞赏并发帑金数十万使其完成防御工事。太监刘瑾因杨一清不依附自己,而弹劾杨一清,他被迫借病辞职。之后刘瑾诬陷其冒领浪费边疆费用,而被逮捕入诏狱。大学士李东阳、王鏊极力救护方才救出。之后仍然致仕,先后罚米六百石。 [4]
+
 多年以后,杨一清升任山西按察使司佥事,改陕西副使督学,在陕西任职八年,平时空闲时考察边疆战事。  杨一清 此后入朝,任太常寺少卿,进南京太常寺卿。弘治十五年(1502年),因刘大夏举荐,升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担任陕西巡抚,负责督理陕西马政,期间平定边疆进犯、弹劾贪庸总兵武安侯郑宏,并裁减镇守中官费用,使得军纪严明。明武宗即位后,数万蒙古军入侵固原,总兵官曹雄拒绝派兵援助。杨一清于是率轻骑自平凉昼夜行军,抵御入侵并发动奇袭,击退蒙古军的进犯。此后,杨一清以延绥、宁夏、甘肃三地有警不相援,请求朝廷任命大臣兼任,管理。刘大夏于是请求朝廷任命杨一清总制三镇军务(陕甘总督),此后晋升为右都御史。杨一清在任期间因修建边疆防御,明武宗很是赞赏并发帑金数十万使其完成防御工事。太监刘瑾因杨一清不依附自己,而弹劾杨一清,他被迫借病辞职。之后刘瑾诬陷其冒领浪费边疆费用,而被逮捕入诏狱。大学士李东阳、王鏊极力救护方才救出。之后仍然致仕,先后罚米六百石。  
  
 
'''计除刘瑾'''
 
'''计除刘瑾'''
  
 时,安化王朱寘鐇谋反,明武宗诏令起用杨一清,总制军务,与总兵官神英平叛,并命中官张永担任督  杨一清 军。大军未抵达,杨一清以前的部将仇钺已经平叛并逮捕朱寘鐇。杨一清驰马抵达镇县,并宣布皇帝的恩德。张永随后赶到,两人相谈甚欢。杨一清知道张永与刘瑾有矛盾,并趁机握着张永胳膊称:“此次平叛有赖于阁下的力量。然而此事易除,但国家内患怎么办呢?”张永问:“指的是什么呢?”杨一清于是在手掌上写一个“瑾”字。张永则称刘瑾的党羽耳目已经布及各地。杨一清慷慨激昂地称,希望张永借此平定而上疏揭发刘瑾的诸多恶事。张永问如果不可行怎么办。杨一清于是出计称:“此话必须从您口中说就成。万一皇上不信,你就顿首在地上痛哭,并请求死在皇上面前,剖心以证明此事不为妄论,皇上必然为您的所做而感动。请必须从速而做。”张永听后勃然而起,立刻做了决定。此后竟然如杨一清计,除掉刘瑾。此后杨一清被召还入朝,拜为户部尚书。论功加太子少保,赐金币。此后改为吏部尚书。 [5] 
+
 时,安化王朱寘鐇谋反,明武宗诏令起用杨一清,总制军务,与总兵官神英平叛,并命中官张永担任督  杨一清 军。大军未抵达,杨一清以前的部将仇钺已经平叛并逮捕朱寘鐇。杨一清驰马抵达镇县,并宣布皇帝的恩德。张永随后赶到,两人相谈甚欢。杨一清知道张永与刘瑾有矛盾,并趁机握着张永胳膊称:“此次平叛有赖于阁下的力量。然而此事易除,但国家内患怎么办呢?”张永问:“指的是什么呢?”杨一清于是在手掌上写一个“瑾”字。张永则称刘瑾的党羽耳目已经布及各地。杨一清慷慨激昂地称,希望张永借此平定而上疏揭发刘瑾的诸多恶事。张永问如果不可行怎么办。杨一清于是出计称:“此话必须从您口中说就成。万一皇上不信,你就顿首在地上痛哭,并请求死在皇上面前,剖心以证明此事不为妄论,皇上必然为您的所做而感动。请必须从速而做。”张永听后勃然而起,立刻做了决定。此后竟然如杨一清计,除掉刘瑾。此后杨一清被召还入朝,拜为户部尚书。论功加太子少保,赐金币。此后改为吏部尚书。
  
 
'''直陈弊病'''
 
'''直陈弊病'''
  
 杨一清为政通练、性情宽大。其在吏部尚书任上,恢复此前为刘瑾所陷害的官员,并派遣官员去中原平定盗乱等,此后又加少保、太子太保,荫锦衣百户。此后因选用尚书靳贵,而进杨一清为少傅、太子太傅。乾清宫灾,诏求直言时,杨一清上书称皇上视朝太迟,享祀太慢,在西内大造寺庙,在禁中留宿边兵,并阐述在京畿内设立皇店的弊病,以及江南织造等扰民事情。之后因病乞归,明武宗仍然挽留。大学士杨廷和丁忧时,明武宗命其兼武英殿大学士,进入内阁参赞机务。钱宁乱政时,受到杨一清的指责,于是其与江彬等人勾结,派人在武宗面前诋毁杨一清,此后杨一清请求致仕归乡,与焦山寺僧妙福禅师为友。明武宗南巡时,曾经抵达杨一清府,与其乐饮两昼夜。杨一清借机劝阻,明武宗于是取消江浙等地的巡游。 [6]
+
 杨一清为政通练、性情宽大。其在吏部尚书任上,恢复此前为刘瑾所陷害的官员,并派遣官员去中原平定盗乱等,此后又加少保、太子太保,荫锦衣百户。此后因选用尚书靳贵,而进杨一清为少傅、太子太傅。乾清宫灾,诏求直言时,杨一清上书称皇上视朝太迟,享祀太慢,在西内大造寺庙,在禁中留宿边兵,并阐述在京畿内设立皇店的弊病,以及江南织造等扰民事情。之后因病乞归,明武宗仍然挽留。大学士杨廷和丁忧时,明武宗命其兼武英殿大学士,进入内阁参赞机务。钱宁乱政时,受到杨一清的指责,于是其与江彬等人勾结,派人在武宗面前诋毁杨一清,此后杨一清请求致仕归乡,与焦山寺僧妙福禅师为友。明武宗南巡时,曾经抵达杨一清府,与其乐饮两昼夜。杨一清借机劝阻,明武宗于是取消江浙等地的巡游。  
  
 
'''两朝老臣'''
 
'''两朝老臣'''
  
 明世宗还是世子的时候,兴献王就曾经对其称,楚地有三杰,分别是刘大夏、李东阳及杨一清,明世宗于是记住了他们。他即位后,廷臣纷纷交相举荐杨一清,于是明世宗派遣官员赐金币存问,遭到杨一清谢绝后,明世宗特予杨一清一子官至中书舍人。嘉靖三年十二月,明世宗诏杨一清以少傅、太子太傅,改任兵部尚书、左都御史,总制陕西三边军务。至此,以尚书身份担任边疆大臣的惯例,从杨一清开始。明世宗在诏书中褒奖赞美,以其与郭子仪相称。杨一清至此第三次为总制,其部下均踊跃兴奋,之后平定亦不剌进犯,并接受土鲁番的求贡。后入朝担任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见后加少师,任兼太子太傅。不久《献皇帝实录》书成后,加太子太师、谨身殿大学士。杨一清以未曾参与纂修而请辞,没有得到明世宗批准。王宪奏报战功时,推功于杨一清,于是加为左柱国、华盖殿大学士。此时,费宏已经离去,于是杨一清担任内阁首辅,明世宗赐银章二个,分别是“耆德忠正”、“绳愆纠违”,命其可以密封言事。此后,杨一清与张璁论张永此前的功劳,而起用为提督团营。给事中陆粲请增筑边墙,也得到杨一清批准。《明伦大典》书成后,加正一品俸。 [7] 
+
 明世宗还是世子的时候,兴献王就曾经对其称,楚地有三杰,分别是刘大夏、李东阳及杨一清,明世宗于是记住了他们。他即位后,廷臣纷纷交相举荐杨一清,于是明世宗派遣官员赐金币存问,遭到杨一清谢绝后,明世宗特予杨一清一子官至中书舍人。嘉靖三年十二月,明世宗诏杨一清以少傅、太子太傅,改任兵部尚书、左都御史,总制陕西三边军务。至此,以尚书身份担任边疆大臣的惯例,从杨一清开始。明世宗在诏书中褒奖赞美,以其与郭子仪相称。杨一清至此第三次为总制,其部下均踊跃兴奋,之后平定亦不剌进犯,并接受土鲁番的求贡。后入朝担任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见后加少师,任兼太子太傅。不久《献皇帝实录》书成后,加太子太师、谨身殿大学士。杨一清以未曾参与纂修而请辞,没有得到明世宗批准。王宪奏报战功时,推功于杨一清,于是加为左柱国、华盖殿大学士。此时,费宏已经离去,于是杨一清担任内阁首辅,明世宗赐银章二个,分别是“耆德忠正”、“绳愆纠违”,命其可以密封言事。此后,杨一清与张璁论张永此前的功劳,而起用为提督团营。给事中陆粲请增筑边墙,也得到杨一清批准。《明伦大典》书成后,加正一品俸。  
  
 
'''惨遭陷害'''
 
'''惨遭陷害'''
行 65: 行 88:
 
 议大礼的时候,杨一清还在家中居住,看到张璁的上疏后,对门人乔宇称:“张生的这番议论,使圣人之义复起,这是不能改变的。”又在席间手书劝其早去赴召,以定大议。张璁等人显赫后,颇为引荐杨一清。明世宗以其为老臣,恩礼加渥。张璁与桂萼既已攻击赶走费宏,想到杨一清必然会援助自己,而杨一清却坚持召谢迁,于是张璁等人心有怨恨。谢迁还未抵  杨一清像 达,张璁已经进入内阁,于是原来商议事情多有变故。当时锦衣聂能迁攻击张璁,张璁欲置之死地,被杨一清阻止。张璁于是大怒,上疏诋毁杨一清,杨一清于是上疏乞归,明世宗从中调解。此后杨一清又因灾变,请求戒饬百官和衷,再次请求宽恕大礼议诸臣罪,此时桂萼进入内阁,矛盾变得更加激化。给事中王准、陆粲检举揭发张璁、桂萼招权纳贿的事情,明世宗立即罢免两人并公布其罪。其党羽霍韬称:两人离去势必牵连到我。于是上疏攻击杨一清,称其接受张永、萧敬贿赂。杨一清再次上疏辩解并请求罢免。明世宗虽然挽留,但张璁的再次召还,霍韬再次攻击,并称法司都是秉承杨一清的意思,而诬陷桂萼。明世宗至此大怒,令法司会同廷臣商议,此后贬刑部尚书周伦任南京刑部尚书,以侍郎许赞代任。许赞于是借霍韬的话,请求对杨一清削籍。此后张璁三次上密疏,称杨一清假意乞求辞退,而实质是想以此来坚定明世宗的想法。果然,明世宗允许杨一清致仕,仍赐金币。  
 
 议大礼的时候,杨一清还在家中居住,看到张璁的上疏后,对门人乔宇称:“张生的这番议论,使圣人之义复起,这是不能改变的。”又在席间手书劝其早去赴召,以定大议。张璁等人显赫后,颇为引荐杨一清。明世宗以其为老臣,恩礼加渥。张璁与桂萼既已攻击赶走费宏,想到杨一清必然会援助自己,而杨一清却坚持召谢迁,于是张璁等人心有怨恨。谢迁还未抵  杨一清像 达,张璁已经进入内阁,于是原来商议事情多有变故。当时锦衣聂能迁攻击张璁,张璁欲置之死地,被杨一清阻止。张璁于是大怒,上疏诋毁杨一清,杨一清于是上疏乞归,明世宗从中调解。此后杨一清又因灾变,请求戒饬百官和衷,再次请求宽恕大礼议诸臣罪,此时桂萼进入内阁,矛盾变得更加激化。给事中王准、陆粲检举揭发张璁、桂萼招权纳贿的事情,明世宗立即罢免两人并公布其罪。其党羽霍韬称:两人离去势必牵连到我。于是上疏攻击杨一清,称其接受张永、萧敬贿赂。杨一清再次上疏辩解并请求罢免。明世宗虽然挽留,但张璁的再次召还,霍韬再次攻击,并称法司都是秉承杨一清的意思,而诬陷桂萼。明世宗至此大怒,令法司会同廷臣商议,此后贬刑部尚书周伦任南京刑部尚书,以侍郎许赞代任。许赞于是借霍韬的话,请求对杨一清削籍。此后张璁三次上密疏,称杨一清假意乞求辞退,而实质是想以此来坚定明世宗的想法。果然,明世宗允许杨一清致仕,仍赐金币。  
  
 第二年,张璁等人诬陷朱继宗等入狱,并称杨一清接受张永弟张容的钱财,为张永写墓志铭等要求其连坐。杨一清大恨道:“我老了,却被这些孺子给欺凌玩弄!”之后背部疽发而死,留遗疏,死而不瞑,时为嘉靖九年(1530年)八月十四日 [8]  。明世宗于是下令对以前的事不再追究,数年后恢复杨一清官职。后赠太保,谥文襄。 [9]
+
 第二年,张璁等人诬陷朱继宗等入狱,并称杨一清接受张永弟张容的钱财,为张永写墓志铭等要求其连坐。杨一清大恨道:“我老了,却被这些孺子给欺凌玩弄!”之后背部疽发而死,留遗疏,死而不瞑,时为嘉靖九年(1530年)八月十四日 。明世宗于是下令对以前的事不再追究,数年后恢复杨一清官职。后赠太保,谥文襄。  
 +
 
 +
=='''个人作品'''==
 +
 
 +
杨一清的著述可分为两类:一类散文,大多为奏议,如《关中奏议》、《督府奏议》、《纶扉奏议》、《吏部献纳稿》、《吏部题稿》、《文襄石淙集》、《通家杂述》。这些著作在关切国计民生、整治边防、革除弊政等方面有许多切实的建议,表现了杨一清的政治眼光和治理才能。另一类是诗歌,其代表是《石淙诗稿》,为其门生李梦阳、康海编,有李东阳、李梦阳、康海等人的评点。
 +
 
 +
=='''历史评价'''==
 +
清·张廷玉等《明史》:一清生而隐宫,貌寺人,无子。博学善权变,尤晓畅边事。羽书旁午,一夕占十疏,悉中机宜。人或訾己,反荐扬之。惟晚与璁、萼异,为所轧,不获以恩礼终。然其才一时无两,或比之姚崇云。
 +
 
 +
=='''家族成员'''==
 +
 
 +
杨一清祖籍云南安宁,后来因为父亲过世搬到丹徒观音楼巷圆通庵北。父亲是化州同知杨景,致仕后,居住于巴陵。
 +
 
 +
=='''墓葬'''==
 +
 
 +
杨一清墓墓向西南,墓道长近一里,两侧有翁仲(石人)、石狮、石马及龟蚨相峙对立,并有三门四柱冲天式牌坊和石拱桥。今牌坊和石桥已毁,余均存。
 +
 
 +
眼前的石狮到了夏天,只能一半留在水面上了,到冬天水浅,可以完整地显露在外。而原本立在它对面的石狮已不见了踪影。
 +
 
 +
离石狮不远的草丛里藏着两个石兽,这是龟蚨,一匹保护完好的石马隐藏于树林之中。另一匹石马躺在地上,头部遭到了毁坏。
 +
 
 +
杨一清墓作为镇江地区保留比较完整的私人墓道,1987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
=='''学术论文'''==
 +
 
 +
•谢玉杰,唐景绅.    杨一清在西北. 《 西北民族研究 》 , 1999 
 +
 
 +
•谢玉杰.    杨一清茶马整顿案评述——明代西北茶马贸易研究之二. 《 西北民族研究 》 , 1990 
 +
 
 +
•张明富.    杨一清与明代西北马政. 《 三峡学刊 》 , 1995 
  
'''个人作品'''
+
•何兆吉.    杨一清的安边策及其历史价值. 《 宁夏社会科学 》 , 2004 
  
 杨一清 的著述可分为两类:一类散文,大多为奏议,如《关中奏议》、《督府奏议》、《纶扉奏议》、《吏  杨一清作品(2张)  部献纳稿》、 吏部题稿》、《文襄石淙 集》 、《通家杂述》。这些著作在关切国计民生、整治边防、革除弊政等方面有许多切实的建议,表现了杨一清的政治眼光和治理才能。另一类是诗歌,其代表是《石淙诗稿》,为其门生李梦阳、康海编 有李东阳、李梦阳、康海等人的评点。 [10]
+
  •方广岭.    论 杨一清 经营陕西边备.  史学 刊  2005 
  
'''参考资料'''
+
=='''参考资料'''==
  
1.   《重葺杨文襄公事略》:杨公一清,字应宁,号邃庵,先世云南安宁州...父讳景,永乐癸卯乡进士,初判霸州,改澧州,迁广东化州同知。景泰甲戌十二月六日生公于化州。  
+
<ref> 《重葺杨文襄公事略》:杨公一清,字应宁,号邃庵,先世云南安宁州...父讳景,永乐癸卯乡进士,初判霸州,改澧州,迁广东化州同知。景泰甲戌十二月六日生公于化州。</ref> 
  
2.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98):“少能文,以奇童荐为翰林秀才。宪宗命内阁择师教之。年十四举乡试,登成化八年进士。父丧葬丹徒,遂家焉。服除,授中书舍人。”  
+
<ref>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98):“少能文,以奇童荐为翰林秀才。宪宗命内阁择师教之。年十四举乡试,登成化八年进士。父丧葬丹徒,遂家焉。服除,授中书舍人。”</ref> 
  
3.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98):“久之,迁山西按察佥事,以副使督学陕西。一清貌寝而性警敏,好谈经济大略。在陕八年,以其暇究边事甚悉。入为太常寺少卿,进南京太常寺卿。弘治十五年用刘大夏荐,擢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督理陕西马政。西番故饶马,而仰给中国茶饮以去疾。太祖着令,以蜀茶易番马资军中用。久而寖弛,奸人多挟私茶阑出为利,番马不时至。一清严为禁,尽笼茶利于官,以服致诸番,番马大集。会寇大入花马池,帝命一清巡抚陕西,仍督马政。甫受事,寇已退。乃选卒练兵,创平虏、红古二城以援固原,筑垣濒河以捍靖虏,劾罢贪庸总兵武安侯郑宏,裁镇守中官费,军纪肃然。武宗初立,寇数万骑抵固原,总兵曹雄军隔绝不相闻。一清帅轻骑自平凉昼夜行,抵雄军为之节度,多张疑兵胁寇,寇移犯隆德。一清夜发火炮,响应山谷间。寇疑大兵至,遁出塞。一清以延绥、宁夏、甘肃有警不相援,患无所统摄,请遣大臣兼领之。大夏请即命一清总制三镇军务。寻进右都御史。”  
+
<ref>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98):“久之,迁山西按察佥事,以副使督学陕西。一清貌寝而性警敏,好谈经济大略。在陕八年,以其暇究边事甚悉。入为太常寺少卿,进南京太常寺卿。弘治十五年用刘大夏荐,擢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督理陕西马政。西番故饶马,而仰给中国茶饮以去疾。太祖着令,以蜀茶易番马资军中用。久而寖弛,奸人多挟私茶阑出为利,番马不时至。一清严为禁,尽笼茶利于官,以服致诸番,番马大集。会寇大入花马池,帝命一清巡抚陕西,仍督马政。甫受事,寇已退。乃选卒练兵,创平虏、红古二城以援固原,筑垣濒河以捍靖虏,劾罢贪庸总兵武安侯郑宏,裁镇守中官费,军纪肃然。武宗初立,寇数万骑抵固原,总兵曹雄军隔绝不相闻。一清帅轻骑自平凉昼夜行,抵雄军为之节度,多张疑兵胁寇,寇移犯隆德。一清夜发火炮,响应山谷间。寇疑大兵至,遁出塞。一清以延绥、宁夏、甘肃有警不相援,患无所统摄,请遣大臣兼领之。大夏请即命一清总制三镇军务。寻进右都御史。”</ref> 
  
4.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98):“大发帑金数十万,使一清筑墙。而刘瑾憾一清不附己,一清遂引疾归。其成者,在要害间仅四十里。瑾诬一清冒破边费,逮下锦衣狱。大学士李东阳、王鏊力救得解。仍致仕归,先后罚米六百石。”  
+
<ref>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98):“大发帑金数十万,使一清筑墙。而刘瑾憾一清不附己,一清遂引疾归。其成者,在要害间仅四十里。瑾诬一清冒破边费,逮下锦衣狱。大学士李东阳、王鏊力救得解。仍致仕归,先后罚米六百石。”</ref> 
  
5.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98):“安化王寘鐇反。诏起一清总制军务,与总兵官神英西讨,中官张永监其军。未至,一清故部将仇钺已捕执之。一清驰至镇,宣布德意。张永旋亦至,一清与结纳,相得甚欢。知永与瑾有隙,乘间扼腕言曰:“赖公力定反侧。然此易除也,如国家内患何。”永曰:“何谓也?”一清遂促席画掌作“瑾”字。永难之曰:“是家晨夕上前,枝附根据,耳目广矣。”一清慷慨曰:“公亦上信臣,讨贼不付他人而付公,意可知。今功成奏捷,请间论军事,因发瑾奸,极陈海内愁怨,惧变起心腹。上英武,必听公诛瑾。瑾诛,公益柄用,悉矫前弊,收天下心。吕强、张承业暨公,千载三人耳。”永曰:“脱不济,奈何?”一清曰:“言出于公必济。万一不信,公顿首据地泣,请死上前,剖心以明不妄,上必为公动。苟得请,即行事,毋须臾缓。”于是永勃然起曰:“嗟乎,老奴何惜余年不以报主哉!”竟如一清策诛瑾。永以是德一清,左右之,得召还,拜户部尚书。论功,加太子少保,赐金币。寻改吏部。”  
+
<ref>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98):“安化王寘鐇反。诏起一清总制军务,与总兵官神英西讨,中官张永监其军。未至,一清故部将仇钺已捕执之。一清驰至镇,宣布德意。张永旋亦至,一清与结纳,相得甚欢。知永与瑾有隙,乘间扼腕言曰:“赖公力定反侧。然此易除也,如国家内患何。”永曰:“何谓也?”一清遂促席画掌作“瑾”字。永难之曰:“是家晨夕上前,枝附根据,耳目广矣。”一清慷慨曰:“公亦上信臣,讨贼不付他人而付公,意可知。今功成奏捷,请间论军事,因发瑾奸,极陈海内愁怨,惧变起心腹。上英武,必听公诛瑾。瑾诛,公益柄用,悉矫前弊,收天下心。吕强、张承业暨公,千载三人耳。”永曰:“脱不济,奈何?”一清曰:“言出于公必济。万一不信,公顿首据地泣,请死上前,剖心以明不妄,上必为公动。苟得请,即行事,毋须臾缓。”于是永勃然起曰:“嗟乎,老奴何惜余年不以报主哉!”竟如一清策诛瑾。永以是德一清,左右之,得召还,拜户部尚书。论功,加太子少保,赐金币。寻改吏部。”</ref> 
  
6.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98):“一清于时政最通练,而性阔大。爱乐贤士大夫,与共功名。凡为瑾所构陷者,率见甄录。朝有所知,夕即登荐,门生遍天下。尝再帅关中,起偏裨至大将封侯者,累累然不绝。馈谢有所入,缘手即散之。大盗躏中原,一清疏请命将调兵。前后凡数上,皆报可。盗平,加少保、太子太保,荫锦衣百户。再推内阁,不用。用尚书靳贵,而进一清少傅、太子太傅。给事中王昂论选法弊,指一清植私党,帝为谪昂。一清更申救,优旨报闻。乾清宫灾,诏求直言。一清上书言视朝太迟,享祀太慢,西内创梵宇,禁中宿边兵,畿内皇店之害,江南织造之扰。因引疾乞归,帝慰留之。大学士杨廷和忧去,命一清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张永寻得罪罢,而义子钱宁用事。宁故善一清,有构之者因蓄怨。会灾异,一清自劾,极陈时政,中有“狂言惑圣听,匹夫摇国是,禁廷杂介胄之夫,京师无藩篱之托”语,讥切近幸,帝弗省。宁与江彬辈闻之,大怒。使优人于帝前为蜚语,刺讥一清。时有考察罢官者,嗾武学生朱大周讦一清阴事,而以宁为内主。给事御史周金、陈轼等交章劾大周妄言,请究主使,帝不听。一清乃力请骸骨归,赐敕褒谕,给夫廪如制。帝南征,幸一清第,乐饮两昼夜,赋诗赓和以十数。一清从容讽止,帝遂不为江、浙行。”  
+
<ref>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98):“一清于时政最通练,而性阔大。爱乐贤士大夫,与共功名。凡为瑾所构陷者,率见甄录。朝有所知,夕即登荐,门生遍天下。尝再帅关中,起偏裨至大将封侯者,累累然不绝。馈谢有所入,缘手即散之。大盗躏中原,一清疏请命将调兵。前后凡数上,皆报可。盗平,加少保、太子太保,荫锦衣百户。再推内阁,不用。用尚书靳贵,而进一清少傅、太子太傅。给事中王昂论选法弊,指一清植私党,帝为谪昂。一清更申救,优旨报闻。乾清宫灾,诏求直言。一清上书言视朝太迟,享祀太慢,西内创梵宇,禁中宿边兵,畿内皇店之害,江南织造之扰。因引疾乞归,帝慰留之。大学士杨廷和忧去,命一清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张永寻得罪罢,而义子钱宁用事。宁故善一清,有构之者因蓄怨。会灾异,一清自劾,极陈时政,中有“狂言惑圣听,匹夫摇国是,禁廷杂介胄之夫,京师无藩篱之托”语,讥切近幸,帝弗省。宁与江彬辈闻之,大怒。使优人于帝前为蜚语,刺讥一清。时有考察罢官者,嗾武学生朱大周讦一清阴事,而以宁为内主。给事御史周金、陈轼等交章劾大周妄言,请究主使,帝不听。一清乃力请骸骨归,赐敕褒谕,给夫廪如制。帝南征,幸一清第,乐饮两昼夜,赋诗赓和以十数。一清从容讽止,帝遂不为江、浙行。” </ref> 
  
7.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98):“世宗为世子时,献王尝言楚有三杰,刘大夏、李东阳及一清也,心识之。及即位,廷臣交荐一清,乃遣官赐金币存问,谕以宣召期,趣使有言。一清陈谢,特予一子官中书舍人。嘉靖三年十二月戊午诏一清以少傅、太子太傅改兵部尚书、左都御史,总制陕西三边军务。故相行边,自一清始。温诏褒美,比之郭子仪。一清至是三为总制,部曲皆踊跃喜。亦不剌窜西海,为西宁洮河害,金献民言抚便,独一清请剿。土鲁番求贡,陈九畴欲绝之,一清则请抚。时帅诸将肄习行阵,尝曰:“无事时当如有事堤防,有事时当如无事镇静。”会张璁等力排费宏,御史吉棠因请还一清内阁。给事中章侨、御史侯秩等争之。帝谪秩官,召一清为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既入见,加少师,仍兼太子太傅,非故事也。亡何,献皇帝实录成,加太子太师、谨身殿大学士。一清以不预纂修辞,不许。王宪奏捷,推功一清,加特进左柱国、华盖殿大学士。费宏已去,一清遂为首辅。帝赐银章二,曰“耆德忠正”,曰“绳愆纠违”,令密封言事。与张璁论张永前功,起为提督团营。给事中陆粲请增筑边墙,推明一清曩时议,一清因力从臾之。帝为发帑金,命侍郎王廷相往,然久之亦竟止。明伦大典成,加正一品俸。”  
+
<ref>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98):“世宗为世子时,献王尝言楚有三杰,刘大夏、李东阳及一清也,心识之。及即位,廷臣交荐一清,乃遣官赐金币存问,谕以宣召期,趣使有言。一清陈谢,特予一子官中书舍人。嘉靖三年十二月戊午诏一清以少傅、太子太傅改兵部尚书、左都御史,总制陕西三边军务。故相行边,自一清始。温诏褒美,比之郭子仪。一清至是三为总制,部曲皆踊跃喜。亦不剌窜西海,为西宁洮河害,金献民言抚便,独一清请剿。土鲁番求贡,陈九畴欲绝之,一清则请抚。时帅诸将肄习行阵,尝曰:“无事时当如有事堤防,有事时当如无事镇静。”会张璁等力排费宏,御史吉棠因请还一清内阁。给事中章侨、御史侯秩等争之。帝谪秩官,召一清为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既入见,加少师,仍兼太子太傅,非故事也。亡何,献皇帝实录成,加太子太师、谨身殿大学士。一清以不预纂修辞,不许。王宪奏捷,推功一清,加特进左柱国、华盖殿大学士。费宏已去,一清遂为首辅。帝赐银章二,曰“耆德忠正”,曰“绳愆纠违”,令密封言事。与张璁论张永前功,起为提督团营。给事中陆粲请增筑边墙,推明一清曩时议,一清因力从臾之。帝为发帑金,命侍郎王廷相往,然久之亦竟止。明伦大典成,加正一品俸。”</ref> 
  
8.   《重葺杨文襄公事略》:(杨一清)卒之期为嘉靖九年八月十四日夜四鼓。  
+
<ref> 《重葺杨文襄公事略》:(杨一清)卒之期为嘉靖九年八月十四日夜四鼓。</ref> 
  
9.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98):“初,“大礼”议起,一清方家居,见张璁疏,寓书门人乔宇曰:“张生此议,圣人复起,不能易也。”又劝席书早赴召,以定大议。璁等既骤显,颇引一清。帝亦以一清老臣,恩礼加渥。免常朝日讲侍班,朔望朝参,令晨初始入阁视事。御书、和章及金币、牢醴之赐甚渥。所言边事、国计,大小无不倾听。璁与桂萼既攻去费宏,意一清必援己,一清顾请召谢迁,心怨之。迁未至,璁已入内阁,多所更建。一清引故事稍裁抑,其党积不平。锦衣聂能迁讦璁,璁欲置之死,一清不可。璁怒,上疏阴诋一清,又嗾黄绾排之甚力。一清疏辨,言璁以能迁故排己,且傍及璁他语。因乞骸骨。帝为两解之。一清又因灾变请戒饬百官和衷,复乞宥议礼诸臣罪,璁益憾。桂萼入内阁,亦不相能。一清屡求去,且言:“今持论者尚纷更,臣独主安静;尚刻核,臣独主宽平。用是多龃龉,愿避贤者路。”帝复温旨褒之。而给事中王准、陆粲发璁、萼招权纳贿状,帝立罢璁、萼,且暴其罪。其党霍韬攘臂曰:“张、桂行,势且及我。”遂上疏力攻一清,言其受张永、萧敬贿。一清再疏辨,乞罢。帝虽慰留之,而璁复召还,韬攻益急,且言法司承一清风指,构成萼罪。帝果怒,令法司会廷臣杂议。出刑部尚书周伦于南京,以侍郎许赞代。赞乃实韬言,请削一清籍,帝令一清自陈。璁乃三上密疏,引一清赞礼功,乞赐宽假,实以坚帝意俾之去。帝果允致仕,驰驿归,仍赐金币。明年,璁等构朱继宗狱,坐一清受张永弟容金钱,为永志墓,又与容世锦衣指挥,遂落职闲住。一清大恨曰:“老矣,乃为孺子所卖!”疽发背死。遗疏言身被蔑,死且不瞑,帝令释赃罪不问。后数年复故官。久之,赠太保,谥文襄。”  
+
<ref>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98):“初,“大礼”议起,一清方家居,见张璁疏,寓书门人乔宇曰:“张生此议,圣人复起,不能易也。”又劝席书早赴召,以定大议。璁等既骤显,颇引一清。帝亦以一清老臣,恩礼加渥。免常朝日讲侍班,朔望朝参,令晨初始入阁视事。御书、和章及金币、牢醴之赐甚渥。所言边事、国计,大小无不倾听。璁与桂萼既攻去费宏,意一清必援己,一清顾请召谢迁,心怨之。迁未至,璁已入内阁,多所更建。一清引故事稍裁抑,其党积不平。锦衣聂能迁讦璁,璁欲置之死,一清不可。璁怒,上疏阴诋一清,又嗾黄绾排之甚力。一清疏辨,言璁以能迁故排己,且傍及璁他语。因乞骸骨。帝为两解之。一清又因灾变请戒饬百官和衷,复乞宥议礼诸臣罪,璁益憾。桂萼入内阁,亦不相能。一清屡求去,且言:“今持论者尚纷更,臣独主安静;尚刻核,臣独主宽平。用是多龃龉,愿避贤者路。”帝复温旨褒之。而给事中王准、陆粲发璁、萼招权纳贿状,帝立罢璁、萼,且暴其罪。其党霍韬攘臂曰:“张、桂行,势且及我。”遂上疏力攻一清,言其受张永、萧敬贿。一清再疏辨,乞罢。帝虽慰留之,而璁复召还,韬攻益急,且言法司承一清风指,构成萼罪。帝果怒,令法司会廷臣杂议。出刑部尚书周伦于南京,以侍郎许赞代。赞乃实韬言,请削一清籍,帝令一清自陈。璁乃三上密疏,引一清赞礼功,乞赐宽假,实以坚帝意俾之去。帝果允致仕,驰驿归,仍赐金币。明年,璁等构朱继宗狱,坐一清受张永弟容金钱,为永志墓,又与容世锦衣指挥,遂落职闲住。一清大恨曰:“老矣,乃为孺子所卖!”疽发背死。遗疏言身被蔑,死且不瞑,帝令释赃罪不问。后数年复故官。久之,赠太保,谥文襄。”</ref> 
  
10.   人大导刊2009年第2期  .岳阳市人大常委会.2009-06-09[引用日期2014-02-15] 11.   明史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12-18] 12.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98):“杨一清,字应宁,其先云南安宁人。父景,以化州同知致仕,携之居巴陵。 13.   寻找杨一清墓  .镇江日报.2006-08-14[引用日期2013-12-18]
+
<ref>  人大导刊2009年第2期  .岳阳市人大常委会.2009-06-09[引用日期2014-02-15]</ref> 
 +
<ref> 明史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12-18] </ref> 
 +
<ref>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98):“杨一清,字应宁,其先云南安宁人。父景,以化州同知致仕,携之居巴陵。</ref> 
 +
<ref> 寻找杨一清墓  .镇江日报.2006-08-14[引用日期2013-12-18]</ref>

於 2019年1月9日 (三) 10:40 的修訂

楊一清

楊一清(1454年12月24日—1530年9月5日),字應寧,號邃庵,別號石淙,漢族,明朝南直隸[鎮江府丹徒(今屬江蘇)]人,祖籍[雲南安寧]。成化八年進士,曾任陝西按察副使兼督學。弘治十五年以南京太常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頭銜出任督理陝西馬政。後又三任三邊總制。歷經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為官五十餘年,官至內閣首輔,號稱「出將入相,文德武功」,才華堪與唐代名相姚崇媲美


楊一清
楊一清.jpg
原圖鏈接 [1]]]
出生 (1454-12-24)1454年12月24日
廣東化州
逝世 1530年9月5日(1530-09-05)(75歲)
南直隸鎮江府丹徒(今屬江蘇)
國籍 中國(明朝)
別名 楊文襄
職業 內閣首輔、左柱國、華蓋殿大學士
知名作品 《楊文襄公集》
《關中奏議》
《石淙詩稿》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景泰五年(1454年)十二月六日,楊一清出生於廣東高州府化州 ,年少時被譽為神童,十四歲便參加鄉試,並且被推薦為翰林秀才。明憲宗命內閣選派老師教他。成化八年(1472年)壬辰科進士,授中書舍人。

邊疆防禦

多年以後,楊一清升任山西按察使司僉事,改陝西副使督學,在陝西任職八年,平時空閒時考察邊疆戰事。 楊一清 此後入朝,任太常寺少卿,進南京太常寺卿。弘治十五年(1502年),因劉大夏舉薦,升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擔任陝西巡撫,負責督理陝西馬政,期間平定邊疆進犯、彈劾貪庸總兵武安侯鄭宏,並裁減鎮守中官費用,使得軍紀嚴明。明武宗即位後,數萬蒙古軍入侵固原,總兵官曹雄拒絕派兵援助。楊一清於是率輕騎自平涼晝夜行軍,抵禦入侵併發動奇襲,擊退蒙古軍的進犯。此後,楊一清以延綏、寧夏、甘肅三地有警不相援,請求朝廷任命大臣兼任,管理。劉大夏於是請求朝廷任命楊一清總制三鎮軍務(陝甘總督),此後晉升為右都御史。楊一清在任期間因修建邊疆防禦,明武宗很是讚賞並發帑金數十萬使其完成防禦工事。太監劉瑾因楊一清不依附自己,而彈劾楊一清,他被迫借病辭職。之後劉瑾誣陷其冒領浪費邊疆費用,而被逮捕入詔獄。大學士李東陽、王鏊極力救護方才救出。之後仍然致仕,先後罰米六百石。

計除劉瑾

時,安化王朱寘鐇謀反,明武宗詔令起用楊一清,總制軍務,與總兵官神英平叛,並命中官張永擔任督 楊一清 軍。大軍未抵達,楊一清以前的部將仇鉞已經平叛並逮捕朱寘鐇。楊一清馳馬抵達鎮縣,並宣布皇帝的恩德。張永隨後趕到,兩人相談甚歡。楊一清知道張永與劉瑾有矛盾,並趁機握着張永胳膊稱:「此次平叛有賴於閣下的力量。然而此事易除,但國家內患怎麼辦呢?」張永問:「指的是什麼呢?」楊一清於是在手掌上寫一個「瑾」字。張永則稱劉瑾的黨羽耳目已經布及各地。楊一清慷慨激昂地稱,希望張永藉此平定而上疏揭發劉瑾的諸多惡事。張永問如果不可行怎麼辦。楊一清於是出計稱:「此話必須從您口中說就成。萬一皇上不信,你就頓首在地上痛哭,並請求死在皇上面前,剖心以證明此事不為妄論,皇上必然為您的所做而感動。請必須從速而做。」張永聽後勃然而起,立刻做了決定。此後竟然如楊一清計,除掉劉瑾。此後楊一清被召還入朝,拜為戶部尚書。論功加太子少保,賜金幣。此後改為吏部尚書。

直陳弊病

楊一清為政通練、性情寬大。其在吏部尚書任上,恢復此前為劉瑾所陷害的官員,並派遣官員去中原平定盜亂等,此後又加少保、太子太保,蔭錦衣百戶。此後因選用尚書靳貴,而進楊一清為少傅、太子太傅。乾清宮災,詔求直言時,楊一清上書稱皇上視朝太遲,享祀太慢,在西內大造寺廟,在禁中留宿邊兵,並闡述在京畿內設立皇店的弊病,以及江南織造等擾民事情。之後因病乞歸,明武宗仍然挽留。大學士楊廷和丁憂時,明武宗命其兼武英殿大學士,進入內閣參贊機務。錢寧亂政時,受到楊一清的指責,於是其與江彬等人勾結,派人在武宗面前詆毀楊一清,此後楊一清請求致仕歸鄉,與焦山寺僧妙福禪師為友。明武宗南巡時,曾經抵達楊一清府,與其樂飲兩晝夜。楊一清藉機勸阻,明武宗於是取消江浙等地的巡遊。

兩朝老臣

明世宗還是世子的時候,興獻王就曾經對其稱,楚地有三傑,分別是劉大夏、李東陽及楊一清,明世宗於是記住了他們。他即位後,廷臣紛紛交相舉薦楊一清,於是明世宗派遣官員賜金幣存問,遭到楊一清謝絕後,明世宗特予楊一清一子官至中書舍人。嘉靖三年十二月,明世宗詔楊一清以少傅、太子太傅,改任兵部尚書、左都御史,總制陝西三邊軍務。至此,以尚書身份擔任邊疆大臣的慣例,從楊一清開始。明世宗在詔書中褒獎讚美,以其與郭子儀相稱。楊一清至此第三次為總制,其部下均踴躍興奮,之後平定亦不剌進犯,並接受土魯番的求貢。後入朝擔任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入見後加少師,任兼太子太傅。不久《獻皇帝實錄》書成後,加太子太師、謹身殿大學士。楊一清以未曾參與纂修而請辭,沒有得到明世宗批准。王憲奏報戰功時,推功於楊一清,於是加為左柱國、華蓋殿大學士。此時,費宏已經離去,於是楊一清擔任內閣首輔,明世宗賜銀章二個,分別是「耆德忠正」、「繩愆糾違」,命其可以密封言事。此後,楊一清與張璁論張永此前的功勞,而起用為提督團營。給事中陸粲請增築邊牆,也得到楊一清批准。《明倫大典》書成後,加正一品俸。

慘遭陷害

議大禮的時候,楊一清還在家中居住,看到張璁的上疏後,對門人喬宇稱:「張生的這番議論,使聖人之義復起,這是不能改變的。」又在席間手書勸其早去赴召,以定大議。張璁等人顯赫後,頗為引薦楊一清。明世宗以其為老臣,恩禮加渥。張璁與桂萼既已攻擊趕走費宏,想到楊一清必然會援助自己,而楊一清卻堅持召謝遷,於是張璁等人心有怨恨。謝遷還未抵 楊一清像 達,張璁已經進入內閣,於是原來商議事情多有變故。當時錦衣聶能遷攻擊張璁,張璁欲置之死地,被楊一清阻止。張璁於是大怒,上疏詆毀楊一清,楊一清於是上疏乞歸,明世宗從中調解。此後楊一清又因災變,請求戒飭百官和衷,再次請求寬恕大禮議諸臣罪,此時桂萼進入內閣,矛盾變得更加激化。給事中王准、陸粲檢舉揭發張璁、桂萼招權納賄的事情,明世宗立即罷免兩人並公布其罪。其黨羽霍韜稱:兩人離去勢必牽連到我。於是上疏攻擊楊一清,稱其接受張永、蕭敬賄賂。楊一清再次上疏辯解並請求罷免。明世宗雖然挽留,但張璁的再次召還,霍韜再次攻擊,並稱法司都是秉承楊一清的意思,而誣陷桂萼。明世宗至此大怒,令法司會同廷臣商議,此後貶刑部尚書周倫任南京刑部尚書,以侍郎許贊代任。許贊於是借霍韜的話,請求對楊一清削籍。此後張璁三次上密疏,稱楊一清假意乞求辭退,而實質是想以此來堅定明世宗的想法。果然,明世宗允許楊一清致仕,仍賜金幣。

第二年,張璁等人誣陷朱繼宗等入獄,並稱楊一清接受張永弟張容的錢財,為張永寫墓志銘等要求其連坐。楊一清大恨道:「我老了,卻被這些孺子給欺凌玩弄!」之後背部疽發而死,留遺疏,死而不瞑,時為嘉靖九年(1530年)八月十四日 。明世宗於是下令對以前的事不再追究,數年後恢復楊一清官職。後贈太保,諡文襄。

個人作品

楊一清的著述可分為兩類:一類散文,大多為奏議,如《關中奏議》、《督府奏議》、《綸扉奏議》、《吏部獻納稿》、《吏部題稿》、《文襄石淙集》、《通家雜述》。這些著作在關切國計民生、整治邊防、革除弊政等方面有許多切實的建議,表現了楊一清的政治眼光和治理才能。另一類是詩歌,其代表是《石淙詩稿》,為其門生李夢陽、康海編,有李東陽、李夢陽、康海等人的評點。

歷史評價

清·張廷玉等《明史》:一清生而隱宮,貌寺人,無子。博學善權變,尤曉暢邊事。羽書旁午,一夕占十疏,悉中機宜。人或訾己,反薦揚之。惟晚與璁、萼異,為所軋,不獲以恩禮終。然其才一時無兩,或比之姚崇雲。

家族成員

楊一清祖籍雲南安寧,後來因為父親過世搬到丹徒觀音樓巷圓通庵北。父親是化州同知楊景,致仕後,居住於巴陵。

墓葬

楊一清墓墓向西南,墓道長近一里,兩側有翁仲(石人)、石獅、石馬及龜蚨相峙對立,並有三門四柱沖天式牌坊和石拱橋。今牌坊和石橋已毀,余均存。

眼前的石獅到了夏天,只能一半留在水面上了,到冬天水淺,可以完整地顯露在外。而原本立在它對面的石獅已不見了蹤影。

離石獅不遠的草叢裡藏着兩個石獸,這是龜蚨,一匹保護完好的石馬隱藏於樹林之中。另一匹石馬躺在地上,頭部遭到了毀壞。

楊一清墓作為鎮江地區保留比較完整的私人墓道,1987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學術論文

•謝玉傑,唐景紳.    楊一清在西北. 《 西北民族研究 》 , 1999

•謝玉傑.    楊一清茶馬整頓案評述——明代西北茶馬貿易研究之二. 《 西北民族研究 》 , 1990

•張明富.    楊一清與明代西北馬政. 《 三峽學刊 》 , 1995

•何兆吉.    楊一清的安邊策及其歷史價值. 《 寧夏社會科學 》 , 2004

•方廣嶺.    論楊一清經營陝西邊備. 《 史學集刊 》 , 2005

參考資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重葺楊文襄公事略》:楊公一清,字應寧,號邃庵,先世雲南安寧州...父諱景,永樂癸卯鄉進士,初判霸州,改澧州,遷廣東化州同知。景泰甲戌十二月六日生公於化州。
  2.  清·張廷玉等,《明史》(卷198):「少能文,以奇童薦為翰林秀才。憲宗命內閣擇師教之。年十四舉鄉試,登成化八年進士。父喪葬丹徒,遂家焉。服除,授中書舍人。」
  3.  清·張廷玉等,《明史》(卷198):「久之,遷山西按察僉事,以副使督學陝西。一清貌寢而性警敏,好談經濟大略。在陝八年,以其暇究邊事甚悉。入為太常寺少卿,進南京太常寺卿。弘治十五年用劉大夏薦,擢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督理陝西馬政。西番故饒馬,而仰給中國茶飲以去疾。太祖着令,以蜀茶易番馬資軍中用。久而寖弛,奸人多挾私茶闌出為利,番馬不時至。一清嚴為禁,盡籠茶利於官,以服致諸番,番馬大集。會寇大入花馬池,帝命一清巡撫陝西,仍督馬政。甫受事,寇已退。乃選卒練兵,創平虜、紅古二城以援固原,築垣瀕河以捍靖虜,劾罷貪庸總兵武安侯鄭宏,裁鎮守中官費,軍紀肅然。武宗初立,寇數萬騎抵固原,總兵曹雄軍隔絕不相聞。一清帥輕騎自平涼晝夜行,抵雄軍為之節度,多張疑兵脅寇,寇移犯隆德。一清夜發火炮,響應山谷間。寇疑大兵至,遁出塞。一清以延綏、寧夏、甘肅有警不相援,患無所統攝,請遣大臣兼領之。大夏請即命一清總制三鎮軍務。尋進右都御史。」
  4. 清·張廷玉等,《明史》(卷198):「大發帑金數十萬,使一清築牆。而劉瑾憾一清不附己,一清遂引疾歸。其成者,在要害間僅四十里。瑾誣一清冒破邊費,逮下錦衣獄。大學士李東陽、王鏊力救得解。仍致仕歸,先後罰米六百石。」
  5. 清·張廷玉等,《明史》(卷198):「安化王寘鐇反。詔起一清總制軍務,與總兵官神英西討,中官張永監其軍。未至,一清故部將仇鉞已捕執之。一清馳至鎮,宣布德意。張永旋亦至,一清與結納,相得甚歡。知永與瑾有隙,乘間扼腕言曰:「賴公力定反側。然此易除也,如國家內患何。」永曰:「何謂也?」一清遂促席畫掌作「瑾」字。永難之曰:「是家晨夕上前,枝附根據,耳目廣矣。」一清慷慨曰:「公亦上信臣,討賊不付他人而付公,意可知。今功成奏捷,請間論軍事,因發瑾奸,極陳海內愁怨,懼變起心腹。上英武,必聽公誅瑾。瑾誅,公益柄用,悉矯前弊,收天下心。呂強、張承業暨公,千載三人耳。」永曰:「脫不濟,奈何?」一清曰:「言出於公必濟。萬一不信,公頓首據地泣,請死上前,剖心以明不妄,上必為公動。苟得請,即行事,毋須臾緩。」於是永勃然起曰:「嗟乎,老奴何惜餘年不以報主哉!」竟如一清策誅瑾。永以是德一清,左右之,得召還,拜戶部尚書。論功,加太子少保,賜金幣。尋改吏部。」
  6. 清·張廷玉等,《明史》(卷198):「一清於時政最通練,而性闊大。愛樂賢士大夫,與共功名。凡為瑾所構陷者,率見甄錄。朝有所知,夕即登薦,門生遍天下。嘗再帥關中,起偏裨至大將封侯者,累累然不絕。饋謝有所入,緣手即散之。大盜躪中原,一清疏請命將調兵。前後凡數上,皆報可。盜平,加少保、太子太保,蔭錦衣百戶。再推內閣,不用。用尚書靳貴,而進一清少傅、太子太傅。給事中王昂論選法弊,指一清植私黨,帝為謫昂。一清更申救,優旨報聞。乾清宮災,詔求直言。一清上書言視朝太遲,享祀太慢,西內創梵宇,禁中宿邊兵,畿內皇店之害,江南織造之擾。因引疾乞歸,帝慰留之。大學士楊廷和憂去,命一清兼武英殿大學士入參機務。張永尋得罪罷,而義子錢寧用事。寧故善一清,有構之者因蓄怨。會災異,一清自劾,極陳時政,中有「狂言惑聖聽,匹夫搖國是,禁廷雜介冑之夫,京師無藩籬之託」語,譏切近幸,帝弗省。寧與江彬輩聞之,大怒。使優人於帝前為蜚語,刺譏一清。時有考察罷官者,嗾武學生朱大周訐一清陰事,而以寧為內主。給事御史周金、陳軾等交章劾大周妄言,請究主使,帝不聽。一清乃力請骸骨歸,賜敕褒諭,給夫廩如制。帝南征,幸一清第,樂飲兩晝夜,賦詩賡和以十數。一清從容諷止,帝遂不為江、浙行。」
  7.  清·張廷玉等,《明史》(卷198):「世宗為世子時,獻王嘗言楚有三傑,劉大夏、李東陽及一清也,心識之。及即位,廷臣交薦一清,乃遣官賜金幣存問,諭以宣召期,趣使有言。一清陳謝,特予一子官中書舍人。嘉靖三年十二月戊午詔一清以少傅、太子太傅改兵部尚書、左都御史,總制陝西三邊軍務。故相行邊,自一清始。溫詔褒美,比之郭子儀。一清至是三為總制,部曲皆踴躍喜。亦不剌竄西海,為西寧洮河害,金獻民言撫便,獨一清請剿。土魯番求貢,陳九疇欲絕之,一清則請撫。時帥諸將肄習行陣,嘗曰:「無事時當如有事堤防,有事時當如無事鎮靜。」會張璁等力排費宏,御史吉棠因請還一清內閣。給事中章僑、御史侯秩等爭之。帝謫秩官,召一清為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既入見,加少師,仍兼太子太傅,非故事也。亡何,獻皇帝實錄成,加太子太師、謹身殿大學士。一清以不預纂修辭,不許。王憲奏捷,推功一清,加特進左柱國、華蓋殿大學士。費宏已去,一清遂為首輔。帝賜銀章二,曰「耆德忠正」,曰「繩愆糾違」,令密封言事。與張璁論張永前功,起為提督團營。給事中陸粲請增築邊牆,推明一清曩時議,一清因力從臾之。帝為發帑金,命侍郎王廷相往,然久之亦竟止。明倫大典成,加正一品俸。」
  8. 《重葺楊文襄公事略》:(楊一清)卒之期為嘉靖九年八月十四日夜四鼓。
  9. 清·張廷玉等,《明史》(卷198):「初,「大禮」議起,一清方家居,見張璁疏,寓書門人喬宇曰:「張生此議,聖人復起,不能易也。」又勸席書早赴召,以定大議。璁等既驟顯,頗引一清。帝亦以一清老臣,恩禮加渥。免常朝日講侍班,朔望朝參,令晨初始入閣視事。御書、和章及金幣、牢醴之賜甚渥。所言邊事、國計,大小無不傾聽。璁與桂萼既攻去費宏,意一清必援己,一清顧請召謝遷,心怨之。遷未至,璁已入內閣,多所更建。一清引故事稍裁抑,其黨積不平。錦衣聶能遷訐璁,璁欲置之死,一清不可。璁怒,上疏陰詆一清,又嗾黃綰排之甚力。一清疏辨,言璁以能遷故排己,且傍及璁他語。因乞骸骨。帝為兩解之。一清又因災變請戒飭百官和衷,復乞宥議禮諸臣罪,璁益憾。桂萼入內閣,亦不相能。一清屢求去,且言:「今持論者尚紛更,臣獨主安靜;尚刻核,臣獨主寬平。用是多齟齬,願避賢者路。」帝復溫旨褒之。而給事中王准、陸粲發璁、萼招權納賄狀,帝立罷璁、萼,且暴其罪。其黨霍韜攘臂曰:「張、桂行,勢且及我。」遂上疏力攻一清,言其受張永、蕭敬賄。一清再疏辨,乞罷。帝雖慰留之,而璁復召還,韜攻益急,且言法司承一清風指,構成萼罪。帝果怒,令法司會廷臣雜議。出刑部尚書周倫於南京,以侍郎許贊代。贊乃實韜言,請削一清籍,帝令一清自陳。璁乃三上密疏,引一清贊禮功,乞賜寬假,實以堅帝意俾之去。帝果允致仕,馳驛歸,仍賜金幣。明年,璁等構朱繼宗獄,坐一清受張永弟容金錢,為永志墓,又與容世錦衣指揮,遂落職閒住。一清大恨曰:「老矣,乃為孺子所賣!」疽發背死。遺疏言身被蔑,死且不瞑,帝令釋贓罪不問。後數年復故官。久之,贈太保,諡文襄。」
  10.  人大導刊2009年第2期  .岳陽市人大常委會.2009-06-09[引用日期2014-02-15]
  11. 明史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2-18]
  12. 清·張廷玉等,《明史》(卷198):「楊一清,字應寧,其先雲南安寧人。父景,以化州同知致仕,攜之居巴陵。
  13. 尋找楊一清墓  .鎮江日報.2006-08-14[引用日期201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