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杨庄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杨庄乡-棉花之乡位于武城县县城西南部,辖20个行政村,2.1万人,耕地3.1万亩,其中棉花种植面积2万亩以上。[1]

中文名称: 杨庄乡

外文名称: Yangzhuang Town

行政区类别: 乡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邮政区码:253303

地理位置:武城县县城西南部

人 口: 2.1万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 鲁N

乡镇概况

棉花加工业是全乡的主导产业。全乡现有棉花收购加工企业150处,棉花深加工企业46处,年可实现产值40亿元,利税5.3亿元。

结构调整

在粮棉生产上,继续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良种普及率达到100%,大力推广保护地栽培、蔬菜反季节种植技术,提高特色农产品种植和棉花—西瓜套种面积。抓好食用菌生产管理,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指导、培训,全乡种植面积达5万平方米。以梁院生猪养殖小区为龙头,发展梁院吕洼随庄3个生猪养殖专业村,年存养量达到3000头。在林业生产上,全力打好春冬林业会战,抓好幸福路两侧和沿运河大堤外侧林网的补植,绿化重点是夏武路两侧辐射50米林带和“村村通”两侧辐射30米林带的规划种植,共建成绿色通道3条,分别是夏武路、随杨路、孟庄—大十八路、建闫沟、孟庄、军营围村林3个,全年植树共计128万株。

特色农业

乡党委、政府把发展棉花加工业作为财政增长、民营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攻方向,立足本乡实际,以棉花精深加工和外向经济的发展来增强棉花市场的辐射拉动能力,使银山棉业基地成为国内影响较大的“产品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乡党委、政府制订了基地发展规划,确定新修银山路、东环路,拓宽幸福路,拉开基地发展框架,将幸福路两侧和勾庄小区、随庄小区规划为高标准的棉花加工贸易区,在银山路两侧兴建棉纺城、织布城、浸出油城。“三城”项目计划总投资6亿元,分三年完成,入城项目均为1000万元以上的棉花深加工项目。三城项目入城投产的纺纱厂达12家,浸出油厂9家,织布厂6家,正在修建的3家,签约项目5家。为确保基地经营环境健康发展,乡里新修了大十八户—夏津二屯县外路,与河北省清河县连接的梁吕路,确保外地棉花顺利进入杨庄市场。成立了由党政领导、公安、工商、税务、工办、电业等部门人员组成的棉业基地管委会,统一注册了“杨庄花”牌商标,加强对棉花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倡导诚信经营,提高企业效益,对掺杂使假、欺行霸市的不法分子,坚决予以打击。基地内治安环境良好,有专业巡逻队。对基地新引进项目,乡党委、政府认真落实县委、县府给予的免费、保费、扎口管理等各项政策,对外商前来投资的大型项目(500万元以上)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努力营造环境“洼地”。全乡上下树立“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的理念,努力塑造“高效、法制、信用、规范”的新形象,转变职能,提高效率,确保棉业基地健康发展。

经济建设

面对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党委、政府认真落实市、县关于财源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增强了做好财政工作的紧迫感。一是千方百计保持财政收入较快增长,牢固树立科学的生财、聚财观念,把培植财源放在第一位,狠抓民营经济、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发展棉花深加工,壮大群体税源。二是减少乡财政供养人员,做好人员分流工作,支持鼓励在编干部、职工创办各种经济实体,下海经商,缓解乡财政压力。三是积极推进骨干民营企业单体扩张,大上棉纺、织布、浸出油项目,对现有20家重点民营企业,在场地、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扶优培强,争取全部实现税收过百万元。发挥银山棉业基地优势,强力推动百余家棉花加工企业做大经济总量,在政策措施、信息、技术、市场管理,信用担保等方面,大力支持,调动全乡干部群众、民营业户各个层面的积极性,形成收购、加工、运输、销售一条龙,实现全民创收的发展态势,力促杨庄财源做大做强。

视频

杨庄乡首届农民春晚宣传专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