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杨开慧」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52: 行 52:
 
1920年冬,杨开慧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湖南第一批团员。这年年末,她与毛泽东结婚。
 
1920年冬,杨开慧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湖南第一批团员。这年年末,她与毛泽东结婚。
  
 革命岁月
+
=== 革命岁月 ===
  
 
 杨开慧雕像
 
 杨开慧雕像
行 59: 行 59:
  
 
1922年,毛泽东创办了湖南青年图书馆,杨开慧主持图书馆的一切事务。同年10月,杨开慧生了第一个孩子,取名毛岸英。杨开慧一边带孩子,一边协助毛泽东工作。1923年4月,毛泽东到上海党中央工作,任中共中
 
1922年,毛泽东创办了湖南青年图书馆,杨开慧主持图书馆的一切事务。同年10月,杨开慧生了第一个孩子,取名毛岸英。杨开慧一边带孩子,一边协助毛泽东工作。1923年4月,毛泽东到上海党中央工作,任中共中
杨开 慧(中国画)
+
[[File: 杨开 慧4.jpg|缩略图| 杨开慧|[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8503/20160717112856-1572523709.jpg/0 原图链接]]] 
杨开慧 (中国画)
 
 
 央组织部长。同年11月,次子毛岸青在板仓家中出生。1924年,杨开慧带着岸英和岸青两个孩子也来到了上海,并同向警予一起去纱厂组织女工夜校,为此还专门学习用上海话讲课。
 
 央组织部长。同年11月,次子毛岸青在板仓家中出生。1924年,杨开慧带着岸英和岸青两个孩子也来到了上海,并同向警予一起去纱厂组织女工夜校,为此还专门学习用上海话讲课。
  
行 77: 行 76:
 
 此后,杨开慧独自带着孩子回到长沙板仓开展地下斗争。面对严重白色恐怖,在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杨开慧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等地武装斗争,发展党的组织,坚持斗争整整3年。
 
 此后,杨开慧独自带着孩子回到长沙板仓开展地下斗争。面对严重白色恐怖,在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杨开慧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等地武装斗争,发展党的组织,坚持斗争整整3年。
  
 被捕牺牲
+
=== 被捕牺牲 ===
  
 
1930年,红军两次攻打长沙。湖南军阀何健把对朱、毛红军的仇恨都发泄到杨开慧身上。他出了1000银元的
 
1930年,红军两次攻打长沙。湖南军阀何健把对朱、毛红军的仇恨都发泄到杨开慧身上。他出了1000银元的

於 2018年11月24日 (六) 16:25 的修訂

楊開慧
楊開慧
出生 1901年11月6日
湖南省長沙縣板倉
逝世 1930年11月14日
國籍 中國
別名 號霞,字雲錦
職業 革命家
知名作品 《偶感》

楊開慧(1901—1930),號霞,字雲錦,湖南長沙板倉人(現長沙縣開慧鎮),楊昌濟之女。1920年冬,楊開慧毛澤東結婚,1922年初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毛澤東的助手。大革命失敗後,毛澤東去領導秋收起義,開展井岡山根據地鬥爭;楊開慧則獨自帶着孩子,參與組織和領導了長沙、平江、湘陰等地武裝鬥爭,發展黨的組織,堅持革命整整3年。1930年10月,楊開慧被捕,她拒絕退黨並堅決反對聲明與毛澤東脫離關係,隨之被害。1957年毛澤東為紀念楊開慧特寫了《蝶戀花·答李淑一》詞一首,贊其為「驕楊」。 楊開慧是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倡導者和實踐者。

人物生平

孩童時代

楊開慧1901年出生於湖南省長沙縣板倉。其父楊昌濟是聞名三湘的學者, 楊開慧 楊開慧 他思想先進,開慧雖為女兒身,但父親也為她取了名、字、號。1904年,楊昌濟懷着救國救民的抱負,遠涉重洋去留學,楊開慧在母親向振熙的撫養下度過了童年。

1908年,楊昌濟從國外來信,囑咐楊開慧的母親一定要送開慧上學,隨後楊開慧破例進入長沙第四十初級小學,在當時的板倉女孩子還沒有上學讀書的先例,楊開慧開了風氣之先成為該校第一批女學生,也是班上年齡最小的學生。楊開慧在楊公廟小學讀了三個學期後,轉到離板倉五里路的儲能學校。辛亥革命發生後不久,楊開慧回家動員不識字的媽媽也進學校讀書,便和媽媽一起轉到離家20多里的衡粹女校,媽媽讀實業班,她讀附設小學班,母女同校讀書一時被傳為佳話。後因衡粹女校要遷到長沙,楊開慧又轉到麻林橋附近的縣立第一女子高校,一直讀到畢業。[2]

青年時代

1913年,楊昌濟從國外歸來,任教於長沙湖南省立第一師範。楊開慧跟隨母親陪伴從國外留學回湘的父親, 楊開慧與毛澤東 楊開慧與毛澤東 從鄉下到長沙大鵝塘居住。楊昌濟以淵博的學識和高尚的品德吸引着向上有為的學生,毛澤東、蔡和森、蕭子升等經常去楊家向老師請教各種救國救民的大道理,正是在這其間,楊開慧第一次見到毛澤東。從遷居長沙到楊昌濟病逝,楊開慧沒有再進入學校,一直在家裡由父親指導自學。當毛澤東等來家向父親請教時,她總是搬一條小凳坐在旁邊,聽他們談論治學、做人之道,研討朝代興衰,探尋救國救民真理。毛澤東和楊開慧日漸熟悉。

1918年6月,楊昌濟應聘為北京大學教授,舉家北遷。同年秋,為了組織新民學會會員赴法勤工儉學,毛澤東第一次來到北京,前去看望老師楊昌濟並在楊家小住,並經恩師介紹,在北京大學圖書館任助理員。毛澤東雖是暫住楊家,小師妹和他接觸的機會卻多了,毛澤東每天清晨起來堅持洗冷水澡鍛煉身體,而且寒冬臘月都是這樣堅持着,這也使得楊開慧從內心深處對他產生了一種敬佩,正是這時毛澤東和楊開慧開始相愛。

楊開慧 楊開慧 1919年12月8日,毛澤東率驅張(敬堯)代表團第二次到了北京,也住在楊家。不久,楊昌濟染病,楊開慧日夜侍於病榻之側,並為父親讀書讀報。每期《新青年》是必讀之書,從這裡,楊開慧汲取了許多新思想新道德。

1920年1月,楊昌濟不幸病逝,北京和長沙的教育界都為楊昌濟開了追悼會,毛澤東以半生半婿的身份參加守靈,幫助料理後事,父親病逝後楊開慧隨母親、哥哥回湖南。

楊開慧回到長沙,得到父親生前好友的關照,在李淑一父親的幫助下進入教會學校福湘女中讀書,和後來成為柳直荀烈士夫人的李淑一住在同一寢室。楊開慧在校期間不做禮拜,破壞校規,還經常出去搞學生運動,奔走於各校組織講演隊走上街頭,宣傳學聯的主張。因此不久被保守的福湘女中開除。

1920年8月,毛澤東在長沙成立了文化書社,楊開慧得知書社缺經費後,還回家動員母親把父親去世時親友 油畫:楊開慧與毛澤東 油畫:楊開慧與毛澤東 們送的奠儀金,拿出一部分來支持毛澤東,同時她還參加了書社的工作。

1920年9月,楊開慧串聯了福湘、周南兩女校的5名女學生,毅然進入岳雲男子中學,成為全省男子中學中第一批女學生。在湖南教育界、學界就婦女教育問題展開熱烈討論,「男女同校」成為討論中的熱門話題。要開風氣之先,需有勇敢者帶頭,需要非凡的魄力和膽識。楊開慧想進男校,和毛澤東商量,毛澤東非常支持。

1920年冬,楊開慧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為湖南第一批團員。這年年末,她與毛澤東結婚。

革命歲月

楊開慧雕像 楊開慧雕像 1921年夏,毛澤東同何叔衡一起,赴上海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2年初,楊開慧加入中國共產黨。以黨齡而論,楊開慧在女性中僅次於北大的繆伯英(何孟雄之妻),共產黨第二個女黨員的身份。中共「一大」後,毛澤東建立了中共湘區委員會,任區委書記,楊開慧負責區委的機要和交通聯絡工作,成了毛澤東的得力助手。他們把家安在了長沙市郊外清水塘22號,這也是區委所在地。她經常往來於文化書社、船山學社等黨的秘密聯絡點,傳送黨的文件和指示,協助毛澤東收集資料,抄寫文稿,同時照料毛澤東的生活起居,使他有精力從事日益繁重的革命工作,楊開慧當時把她母親也接來跟着住在一起。

1922年,毛澤東創辦了湖南青年圖書館,楊開慧主持圖書館的一切事務。同年10月,楊開慧生了第一個孩子,取名毛岸英。楊開慧一邊帶孩子,一邊協助毛澤東工作。1923年4月,毛澤東到上海黨中央工作,任中共中

央組織部長。同年11月,次子毛岸青在板倉家中出生。1924年,楊開慧帶着岸英和岸青兩個孩子也來到了上海,並同向警予一起去紗廠組織女工夜校,為此還專門學習用上海話講課。

1925年2月,隨毛澤東回到韶山開展農民運動,協助毛澤東創辦農民夜校,在農民夜校擔任教員。她不僅一直照顧丈夫生活並帶孩子,也幫助聯絡同志,還幫毛澤東找資料、抄寫文章。

同年12月,離開韶山轉往廣州協助毛澤東收集、整理資料,編寫文稿,負責聯絡工作。

1926年,隨毛澤東在廣州開展革命工作。

1927年初,毛澤東對湖南農民運動進行考察,楊開慧把大量的調查材料進行分類整理,工整地抄寫下來。3月,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在中共湖南區委機關報《戰士》上首次刊登,裡面也凝聚了楊開慧的心血。同年4月,三子毛岸龍在武昌出生。

楊開慧油畫 楊開慧油畫 「八七」會議後,毛澤東潛回湖南,趕到板倉看望在此隱蔽的妻子和三個孩子,又在楊開慧陪伴下潛入長沙,住進了岳父留下的那座掛着「板倉楊」匾額的房子。毛澤東日夜進行暴動的準備,楊開慧則照料着丈夫的生活。8月底,毛澤東去指揮秋收起義,行前囑咐楊開慧照顧好孩子,參加一些農民運動。楊開慧給丈夫帶上草鞋,要堂弟楊開明送一程,並叮囑毛澤東最好扮成郎中(醫生)。這次話別,是這對夫婦的永訣。

此後,楊開慧獨自帶着孩子回到長沙板倉開展地下鬥爭。面對嚴重白色恐怖,在與上級組織失去聯繫的情況下,楊開慧參與組織和領導了長沙、平江、湘陰等地武裝鬥爭,發展黨的組織,堅持鬥爭整整3年。

被捕犧牲

1930年,紅軍兩次攻打長沙。湖南軍閥何健把對朱、毛紅軍的仇恨都發泄到楊開慧身上。他出了1000銀元的 楊開慧與毛岸英(右)、毛岸青 楊開慧與毛岸英(右)、毛岸青 賞格捉拿楊開慧。楊開慧在群眾的掩護下,幾次都逢凶化吉躲過了敵人的追捕,但在同年10月24日,楊開慧潛回板倉看望母親和孩子,被軍閥密探發現後被逮捕。

1930年11月14日,楊開慧於瀏陽門外識字嶺英勇就義,年僅29歲。

在江西指揮紅軍反「圍剿」的毛澤東得知楊開慧犧牲的消息,寄信給楊家說:「開慧之死,百身莫贖。」

解放後,毛澤東仍常懷念楊開慧。1957年,他給故人柳直荀的遺孀李淑一回信時,寫下了《蝶戀花·答李淑一》,第一句就是「我失驕楊君失柳」。對女子的稱呼本應用「嬌」字,當年推薦楊昌濟去北京大學任教的章士釗曾「驕楊」當作何解,毛澤東則說:「女子為革命而喪其元(頭),焉得不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