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杨柳庄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杨柳庄镇位于县城西北58公里处,东邻迁安市、滦县王店子镇,西邻丰润区,南与榛子镇接壤,北靠迁西县。总面积82.25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杨柳庄村。杨柳庄镇于1989年3月由杨柳庄乡改建而成。1987年6月经县政府批准,撤销杨柳庄乡安平村,将全村13户47口人安置在附近8个村居住。1996年3月机构改革,大下五岭乡、杨柳庄镇合并为杨柳庄镇。到2003年,全镇辖33个行政村,7000户,23410口人,其中满族308人,余为汉族。耕地面积42766亩,山林面积26643亩,果园10017亩。[1]

行政区划

到2003年,全镇辖33个行政村,7000户,23410口人,其中满族308人,余为汉族。耕地面积42766亩,山林面积26643亩,果园10017亩。辖33个村委会:杨柳庄、梁家庄、华山峰、罗古庄、前崔庄、中崔庄、后崔庄、李家沟、孟家峪、夏官营、石各庄、苍官营、西石桥七家峪晁家庄、吉家坟、王庄子、刘家庄、徐家洼、张官营、吉庄子、刘家庄、燕子峪、北高、家庄、西上五岭、东上五岭、大上五岭、东赵庄子、西赵庄子、中赵庄子、北新立庄、北董庄子、东山。

地势地貌

杨柳庄镇地势处于全县最高部位, 西、 北、 东三面环山,北部、西南部为山区,其余为平原、半平原。境内有城山(海拔535.7米)、华山(海拔482米)、 桃山(海拔365.1米),龙湾河由北向南,流经全镇,建有库容700万立方米的 小龙潭水库一座,并有干、支渠 配套工程,改变了辖区内干旱缺水状况,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发挥了一定作用。

主要产业

经济构成为农业、林木业和镇乡企业。1986年、1996年、2003年工农业总产值分别为1920万元、2.82亿元、9.55亿元,2003年比1986年增长49倍;社会总产值分别为2212万元、3.94亿元、12.72亿元,2003年比1986年增长56.8倍;国民收入分别为2145万元、3.34亿元、7.3亿元,2003年比1986年增长33.8倍;农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508元、2753元、3699元,2003年比1986年增长6.3倍。1997年实现小康镇。

农业以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为全县主要产粮区。北部、西南部以栽植果树为主,同时间作玉米等粮食作物。经过调整农业结构,粮食产量稳步提高。1986、1996、2003年,粮食种植面积分别为3.95万亩、4万亩、3.15万亩,单产分别为369公斤、452公斤、321公斤,总产分别为1.46万吨、1.81万吨、1.01万吨;果树种植面积分别为7776亩、9856亩、1万亩,单产分别为83公斤、865公斤、2096公斤,总产分别为646吨、8527吨、2.1万吨;蔬菜种植面积分别为623亩、792亩、5121亩,单产分别为2255公斤、4039公斤、4976公斤,总产分别为1045吨、3199吨、2.55万吨。

种植业产值1986年、2003年分别为636万元、5968万元,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43.9%、44.6%;林业产值1986年、2003年分别为47万元、39万元,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3.2%、0.3%;牧业产值1986年、2003年分别为766万元、7204万元,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52.9%、53.9%。

全镇有企业1309个,其中镇办2个,私营53个,个体1254个。总投资额达到4.08亿元。工业企业有采石、建筑、烧灰、水泥熟料等,主要骨干企业有河北省冀东水泥滦县有限责任公司等。2003年企业实现总产值11.39亿元,总

收入6.13亿元,利税5304万元,分别比1986年的671万元、603万元和102万元增长168.7倍、100.7倍、51倍。为发展商贸经济,1986—2003年全镇投资510万元兴建综合商店244个,饭店19个,零售批发服务网点204个。1991—1992年投资5.2万元,改建完善了杨柳庄集贸市场,到2003年商贸总额已达到1506万元,比1986年的160万元增长8.4倍。

文化教育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境内有镇办中学2所,完小6所,在校学生3329人,中小学教师193人。有县医院分院1所,镇乡级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62人,共有镇村医生49人,有文化站1所,电影队1个,11个村安装了闭路电视。

冀东水泥滦县有限责任公司。是由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市宏文实业集团公司、中国第二十二冶金建设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国有控股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以生产水泥制品为主。企业位于滦县杨柳庄镇杨柳庄村西桃山脚下。厂区占地99万平方米,矿区面积2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一期工程投资5.2亿元,于2003年3月底开工,历时一年,2004年3月底点火生产,5月份达到日生产5000吨水泥熟料指标。年可实现产值2.8亿元,利税8000万元。[2]

财税工作

成立财税工作领导小组,落实月调度制度,每月听取国税、地税和财政有关部门汇报,及时掌握相关情况,分析和解决存在问题。镇领导班子成员分包大户,确保征收到位。

保证生产企业正常生产,同时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协调好企业与周边村关系,确保企业正常生产。

狠抓在建项目,确保早日开工投产。四是全面掌握底数,深入挖掘税源,加大征缴力度,堵塞漏洞,做到应收尽收。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制定了宽松的投资政策,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使该镇以建材、林果和畜牧养殖为主的区域经济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经济总体水平也逐年稳定提高,到1998年底,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0231万元,国民生产总值289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73元。

新农村建设

杨柳庄镇党委、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县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一是领导重视,责任明确。县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后,该镇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召开党政班子会。首先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人大主席为副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农经、组织、民政、信访等部门为成员,并从有关部门抽调骨干人员,组成新农栋建设办公室,负责全镇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协调督导工作。其次,召开全镇新农村建设动员会,指导各任务村落实责任制。将创建工作的任务分解到村,责任明确到人。每个班子成员分包一个有建设任务的村,与该村支部书记一起为第一责任人。并且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列入年终工作目标考核范围。二是大力宣传,营造浓厚创建氛围。该镇成立了由镇农经、宣传牵头的建设新农村宣传小分队,通过板报、广播、印发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工作。各村明确专职宣传员,早晚各广播一次。让广大村民明白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和对生产、生活的好处,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调动了广大村民的创建积极性。截止目前,该镇新农村建设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绿化建设基本完成任务,植树15000棵,其中主街道栽植银杏400棵,冬青200丛。硬化建设已全面启动,完成水泥路面1300延长米,面积4500平方米;筹建水泥路面5500延长米。净化工作全面展开,今年的三个创建村,已基本达到主次街道净化标准;已建成沼气池78个。七个“村民中心”建设任务村,已全部制定章程,建立了各项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服务功能正在逐步发挥。[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