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东方蝼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东方蝼蛄
原图链接  
东方蝼蛄,前脚发达如钉耙,善于掘土,称为开掘足,后脚胫节背面有4个距。
原图链接

东方蝼蛄(Mole cricket), 学名:Gryllotalpa orentalis Burmeister,台语称作“肚伯仔。”分布于台湾中国大陆东南亚日本。属于蝼蛄科,体长30–35mm,体色褐色。普遍分布于平地至低海山区,喜欢沙质地环境[1]东方蝼蛄 (PDF). 行政院农委会动植物防疫检疫局 植物保护图鉴 (中文). </ref>[2][3]


外观特征

体长30–35mm,体色褐色,后翅比前翅长,后翅的尾翼长及腹端。前足发展呈开掘足,状如钉耙,善于掘土,白昼都躲在地底,黄昏会到地面活动,具趋光性,常见于沙地。蝼蛄善于疾走、游泳、飞行、挖洞和鸣叫堪称是五项全能的昆虫。本种前翅短,后翅长及腹端,扇型,腹末有尾须一对,雌虫不具产卵管[2]

寄主植物

甘薯以及其他多种旱地作物。

危害状态

蝼蛄危害水稻主要发现于排水晒田期。成虫由田埂潜入稻田,在土中危害根部或咬食稻株基部,其食痕呈不整齐之撕裂状,导致靠近田埂1~2公尺范围内之稻株发育不良;稻丛内部分株茎基部被咬食时,植株黄萎枯死,或形成枯心、白穗。被害稻株常呈局部带状微隆起之隧道痕迹。[1]

参考来源

  1. 1.0 1.1 小稻蝗 (PDF). 行政院农委会动植物防疫检疫局 植物保护图鉴 (中文). 
  2. 2.0 2.1 发现台湾之美-痞客邦
  3. 东方蝼蛄. 嘎嘎昆虫网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