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松山车站 (爱媛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松山站
图片来自travel98

松山站(松山駅/まつやまえき)是位于日本四国爱媛县松山市南江户一丁目铁路车站,隶属于四国旅客铁道(JR四国)及日本货物铁道(JR货物)的铁路车站,由JR四国管理。本站在JR四国的车站编号为Y55U00,而在JR货物的车站编号则为7019

为了与同样设置在松山市中心的伊予铁道主要枢纽车站“松山市”区隔,在当地口语上一般称本站为“JR松山车站”,并简称松山市为“市车站”。

除了JR四国的铁路路线之外,沿地下隧道可以通往附近伊予铁道花园线上的路面电车站牌 JR松山站前站

介绍

松山市是爱媛县行政中心(县厅)所在地与县境内最大的城市,松山车站又是其主车站,因此是所有等级的列车均会停靠的主要车站。根据2013年度的统计,松山站是全JR四国中每日最多人使用的20个车站之一,排名第3[1]

由于松山市与日本知名作家夏目漱石及其作品《少爷》有很深的渊源,因此在松山车站的站名牌等位置又可看到“少爷、玛当娜与道后温泉的车站”的站名副标玛当娜是《少爷》一书中的主要女性角色。站内也有销售以少爷与玛当娜为名的车站便当

高架化工程

人口超过50万的松山市虽然是全四国地区最大的城市,但长期以来市中心因为有南北走向的予讃线与车辆维护基地的存在,而将市区分割为东西两面。除了因平交道造成经常性的交通阻塞外,也阻碍了车站周遭地区的整体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2008年时松山市制订了新的都市计画开始著手松山车站附近连续立体交叉化改建工程,并开始进行用地的取得。此工程的范围涵盖了松山市区包括松山、市坪与北伊予三个车站及多个路段,主要工程项目包括松山车站附近、美泽2丁目到空港通1丁目之间约2.4公里长的路线高架化(包括松山车站本身的高架化改建,并将月台区改为2座岛式月台4条乘车线、便利同月台直接转车的型式)附近、土居田町到市坪西町之间配合列车回送需要而进行约1.7公里长的复线化工程,北伊予站的扩建,并将原本与松山车站并设的车辆维护基地与货运站迁移到北伊宇与伊予横田之间面积约6.3公顷、1.3公里长的新站区及增设南伊予站

透过松山站与邻近路段的高架化改建工程,将可一次取消此路段上多达8座的平交道,改以立体交叉的方式穿越6条都市计画级道路与6条一般道路,而提升这些道路的行车、行人流畅性。且因为高架化后的铁路线用地需要较平面路线少,而得以腾出空间多修筑一条与路轨平行、6公尺宽的侧道,将往返的地面车流分离,而提升路面交通的流畅度。

伴随铁路高架化与迁移货运站、车辆基地后腾出的用地,松山车站周围将会进行大规模的都市重划与再开发。主要工程项目包括在车站西侧、部分原货运站与车辆基地用地上增建新的站前广场以便和在东侧的原站前广场整合,一些原本在车站西侧、因被铁路切断而成为囊底路的干线街道也会打通延长至松山车站前。另外,位在车站东侧,原本只到站前圆环外围就转向的伊予铁道路面电车路线(大手町线,本身是“松山市内线”系统的一部份)也会沿著都市计画道路等级的“车站西口南江户线”延长至南江户3丁目(与日本国道196号的交叉口)附近,并增设新的停车站牌。

不过,由于收地问题,纵然其他的改善工程早已开展甚至已完成,但松山站站房的重建工程至今仍未能展开,原定为配合2017年日本国民体育大会举行前完成,现时最快预计要到2024年才可完成整个计划。

车站周边

历史

  • 1927年(昭和2年)4月3日:配合由铁道省管辖的赞予线(今予赞线)伊予北条至松山之间路段通车,本站以铁道省下辖车站之姿启用,启用时原为终点站。
  • 1930年(昭和5年)
    • 2月27日:连往南郡中(今伊予市)的赞予线延伸路段通车,本站不再是终点站。
    • 4月1日:赞予线改名成“予赞线”。
  • 1933年(昭和8年)8月1日:予赞线改名“予赞本线”。
  • 1934年(昭和9年)3月24日:连结予赞本线与土赞本线(今土赞线)的公路客运接驳路线、予土线(今JR四国巴士松山高知急行线)开始营运,松山车站开始兼营长途客运业务。
  • 1987年(昭和62年)4月1日:配合日本国铁分割民营化,车站的客运与货运业务分别由JR四国与JR货物继承。
  • 1990年(平成2年)11月21日:伊予北条至伊予市内之间的路段电气化
  • 2006年(平成18年)3月1日:导入车站编号制度,本站获Y55编号。
  • 2013年(平成25年)10月13日:与位在台北台铁松山车站缔结姊妹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