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板龙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板龙科
图片来自pinterest

板龙科(Plateosauridae)是蜥脚形亚目板龙类的一科。

板龙科是群早期植食性恐龙,生存于三叠纪晚期至侏罗纪早期的亚洲欧洲南美洲

过去有许多物种被归类于板龙科,但亚当·耶茨(Adam Yates)在2007年提出板龙科只有包含板龙黑水龙。早在2003年,亚当·耶茨就提出鞍龙纤细板龙P. gracilis)是相同物种。在2011年被命名的加卡帕里龙,化石发现于印度,也被归类于板龙科。

分类

在1895年,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建立板龙科(Plateosauridae)。在1998年,保罗·塞里诺(Paul Sereno)首次提出演化支定义,包含:亲缘关系接近于恩氏板龙,而离刀背大椎龙较远的所有物种[1]。在2004年,彼得·加尔东(Peter M. Galton)与保罗·阿普彻奇(Paul Upchurch)提出另一版本定义:亲缘关系接近于恩氏板龙,而离刀背大椎龙、许氏云南龙较远的所有物种。亚当·耶茨在2007年也提出定意:亲缘关系接近于恩氏板龙,而离长梁龙较远的所有物种。

在1920年,弗雷德里克·冯·休尼(Friedrich von Huene)建立原蜥脚下目(Prosauropoda)。在1998年,保罗·塞里诺提出演化支定义,原蜥脚下目包含:亲缘关系接近于恩氏板龙,而离护甲萨尔塔龙较远的所有物种。近年某些研究提出原蜥脚下目、板龙科的范围相同,较晚被命名的原蜥脚下目,应是板龙科的异名

参考文献

  1. Sereno, P.C. A rationale for phylogenetic definitions, with applications to the higher-level taxonomy of Dinosauria. Neues Jahrbuch fur Geologie und Palaontologie: Abhandlungen. 1998, 210: 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