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在地球南北两极及其附近是纬度最高的地区,这里的太阳高度角最小,接受的太阳光热也最少,终年低温,空气冷重下沉,地面空气多,气压较高,形成南北两个极地高气压带,它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冷高压。

目录

简介

高压带终年控制,寒冷干燥。苔原气候:全年皆冬,降水稀少,极昼、极夜现象明显。多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全年气候寒冷,最热月气温在0~10℃之间,全年都是冬季。年降水量都在250毫米以下,大部分降水是雪,部分冰雪夏季能短期溶解。相对湿度大,蒸发量小,沿岸多雾。因为温度低,树木已经绝迹,只有苔藓、地衣类植物可以生长。

评价

冰原气候:全年严寒,降水量极少,暴风雪常见。冰原气候分布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高原,是极地气候带的气候型之一。终年冰雪覆盖,所以也叫冰漠气候、冰原气候或永冻气候。最热月气温在0℃以下,气流下沉,降水量稀少,年降水量约100毫米左右,都是以雪的形式降落,风速常常在25米/秒以上,最大风速超过100米/秒,常把吹雪称为雪暴最副极地低气压带 由于中纬西风带的风(北半球为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与极地东风带的风(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辐合抬升而形成。[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