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林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林岷

姓名;林岷

出生日期;1941年7月26日

出生地:福建福州

民族;汉

性别:女

国籍; 中国

职业:教师

祖籍;福建福州

林岷,女,祖籍福建福州,系林则徐六世嫡孙女。民盟成员。1941年7月26日生于重庆,1963年苏州大学(原名东吴大学)历史系毕业,分配到中国戏曲学院任教至今(研究员)。首都经贸大学兼职教授,1998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人物生平

中国戏曲学院任教近四十年,可以毫无愧色地告慰已故恩师柴德赓先生,林岷没有辜负先师的教导,做到了忠诚党的戏曲教育事业,敬业认真对待每堂课。学生评价林岷的课"信息量大,涵盖面宽广,且讲授生动活跃,听不够已下课"。林岷的课一直受到院领导和学生的肯定,在2001年建院五十周年时,学院出版30分钟的中英文光盘向世界介绍中国戏曲学院,其中就有林岷上课的镜头。

林岷要求自己不仅能在本校上课,还要能在国内及海外大学讲学。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中医学院、北京师范学院、河北大学、浙江大学……以及香港大学,台湾的台湾大学、中兴大学、国立政治大学、东海大学、成功大学和台湾中央研究院讲学。[1]

主要成就

林岷要求自己教学与科研并举,30多年来,应邀参加国内外十几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的重要论文有:《林则徐的经世匡时思想与传统文化》、《中国文献档案记载中的欧洲传教士马国贤》、《林则徐与于谦》、《再论<赵氏孤儿>与欧洲戏剧》、《古希腊的戏剧》、《沈葆桢开发台湾、保卫台湾的贡献》、《二十四史简介》等数十篇。

还完成了专著《历史与戏剧的碰撞》(1995年由台湾智库出版社出版),此书在台湾畅销,受到好评。与张习孔教授合作,耗时九年,完成大型历史工具书《中国历史大事本末》五卷本270万字,被学术界评价为首创纪事本末通史体的大型工具书,召开了有百余人参加的隆重的首发式,国内学术大家任继愈教授、李文海教授及程思远副委员长等都到会祝贺。此书参加了两次国际书展,均受好评,现在第一版已销售一空,目前正在筹划再版280万字的修订版。还参与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110册中的《中国古代著名战役》。丛书出版后,香港从中精选70册,台湾从中精选30册,林岷和张习孔教授合著的这一本均被选中,在港台出版了繁体字本,影响甚广。此外还参与了《世界历史之窗》、《中国古代名将》等书中的若干篇目写作。林岷撰写的《澳门回归慰先祖,家祭勿忘告吾翁》、《林则徐的为官之道与婚姻、爱情、家教》分别荣获"《情系中华》刊物"评选的二等奖。许多文章除在大陆刊登外,还被《台湾历史月刊》、《台湾教育》、《台湾福建杂志》、《澳门日报》、《世界华人日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出版的《报刊资料选汇》等选登。

在香港、澳门回归前夕,分别写出《香港的沧桑史》、《林则徐与澳门》两篇各万余字的文章,除被多种刊物登载外,还分别给北京各大学、中学、青年工人,机关党政干部、国家体委、医务人员、总政、总后,北京文史馆等离退休干部,还给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全体部队官兵、党政领导、学生做近百场报告。这既是学术报告,也是一场充满激情的爱国主义教育。每场报告均赢得听众的强烈反响。并于1998年编辑出版了《林则徐回疆竹枝廿四首》,用实际行动迎接香港、澳门的回归。

林岷一直不忘已故前中国戏曲学院院长俞琳的嘱咐:首先当好一名学者,还要充分发挥自己主客观的特有好条件,做一名社会活动家

1991年与"澳门葡萄牙政府文化司"联络成功,使戏曲学院23位师生赴澳门演出。这不仅首创澳门史上邀请内地艺术院校演出的先例,也首创中国戏曲学院成立40多年来,第一次打出学院牌子赴澳门。受到当地有关部门和人民的礼遇,通过演出向澳门中外人士宣传了京剧,宣传了学院;澳门几大报刊每天大篇幅报道,反响强烈。

2000年与澳门林则徐纪念馆协同,补办本应1999年召开的"林则徐巡阅澳门160周年"纪念会。邀请对象,一改只请史学界的惯例,改为邀请戏曲学院以周育德院长为首的各方面学者14位。这次赴澳门,再一次向澳门中外人士宣传了林则徐,宣传了京剧,宣传了戏曲学院。学院代表给邀请方留下极好的印象,特赠送戏曲学院精美工艺品;更重要的是开创戏曲学院基层行政领导外出学习考察的先例。

2000年,联系德国阳伯爵士乐队到学院演出,那精美娴熟的演技、随和的演出风格,受到学生喜爱;学生们还应邀上台共同演出,音乐和感情交流达到高潮,令学生们至今难忘!由此还与"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驻京办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

1998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作为一名馆员,林岷十分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荣誉,努力向老馆员学习求教,主动为馆刊多多投稿,其中《林则徐在宣南》一文还被《诤友》转载。林岷不忘馆员既是政府的重点统战对象,又要协助政府做好统战工作,2000年9月邀请了12位文史馆馆员赴澳门。此举开创了文史馆建馆近五十年来,专门组团赴外考察学习的先例。林岷常想馆领导的眼界开阔了,会更有利开展室馆工作。2000年12月又邀请了副馆长随同"全国杰出妇女代表团"访问台湾。这也是文史馆的专职党政领导首次踏上宝岛台湾,为拓展文史馆与台湾的合作交流创造了条件,意义重大。

1991年林岷筹集资金,组织了海峡两岸历史学家15人,举办了"沿着林则徐在新疆的足迹考察"及座谈会。16天考察了南北疆五个城市,不仅开创了邀请台湾学者首赴新疆共同研究林徐则的先例,也沿途向新疆当地民众宣讲林则徐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受到与会者和新疆宣传部门高度重视,当地电视台,报纸频频报道,台湾新闻刊物也做了报道

1994年联络在京工作的福州籍同乡十多位,成功地接待了张立中、蔡兆章为团长的"台湾福建乡亲赴京恳亲团"一行四十多位工商企业界乡贤。为他们组织与国内女企业家的座谈交流,请他们品尝全聚德烤鸭,请他们到我校观摩京剧。台湾乡贤非常高兴,回台后做了大篇幅的北京行报道,还有不少乡贤在大陆投资办企业。

1996年和三位史学界同仁合作,邀请台湾文献馆馆长陈捷生等清史和文学家18位,到扬州举行"海峡两岸谱牒学术研讨会"。这次学术会,开创了扬州市四套班子首次接待台湾专家团先例,促进了扬州与台交流。会后台湾学者中的扬州籍人士,有的多次给家乡捐资助学;有的在台湾组织扬州籍乡贤到扬州寻梦;并在台湾首次成立了"扬州同乡会"。这一学术会的后续反映已超过了它的学术范围,应当说是促进两岸扬州籍人士交流、促进扬州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好效果。

为响应中央开发大西北的号召,2000年8月,由林岷出面邀请"台湾社会杰出人士"23人(该团团长是台湾原文化部副部长,台湾侨办主任,今台湾救国团副主任)访问新疆,接触了维、哈、蒙、回、藏等各族同胞,受到新疆各地统战、政协、台办各有关部门的隆重接待。他们返台后写了详细的新疆行报道,在台湾引起不小反响。在初步了解新疆后,又决定2002年夏,将组织台湾农畜果高科技方面的专家再访新疆,协助新疆充分利用优良的天然资源,为发展和建设新疆出力。

1998年与台湾实力派民间团体"救国团中国青年大陆研究文教基金会"联络,为北京市组织了"北京优秀妇女团"、"北京杰出青年团"、"北京中专校长团",三个代表团共计62人访台。这三个团的组建访问打开了他们对台交流"零"的突破。

1999年又为新疆联络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工商联代表团"9人访台,开创了巴州史上工商界首次组团访台的先例。

2000年12月又为"全国妇联"组织联络了"全国精英妇女"24人访台团,团长是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林岷被任命为副团长。这是全国妇联首次应"台湾中国青年大陆文教基金会"之邀访问台湾。通过这次出访,今后将会加强两岸高层次的妇女交流

党中央提出"要对全国人民尤其对青少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指示,林岷做为一名史学工作者,做为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后人,责无旁贷担当起宣传人民、教育人民的重任。为此,在中国近代史开端150周年(即鸦片战争150周年)的1990年,做了两件实事。第一是写出一万多字的《伟大爱国主义者林则徐》讲稿,应邀向北京十几所大学、中学、甚至小学,向北京诸多工厂青年工人,向北京市和天津市、内蒙的许多党政干部班、青年教师学习班,向监狱犯人,作了一百多场报告,场场赢得各类听众长时间的热烈掌声,犯人竟然也声泪俱下,表示要痛改前非

第二件事是在1990年联络有关几个单位,发起并组织了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为期50天的"林则徐爱国主义教育展",每天接待来自各类学校学生、三军官兵、各社会团体的参观者。有些观众得讯后专程从上海、江苏、东北、天津、河北等地赶来观看展览。此举受到中央军委、总政、总后、教委、中宣部、总工会、团中央和观众的高度评价

新闻记者誉林岷为"民间大使"、"为海峡两岸牵线搭桥的林妹妹"。1991年首次访台时,台湾花莲市长授予林岷"花莲荣誉市民"称号。1991年被评为北京市统战工作先进个人,1992年被评为北京市对台工作先进个人,1999年被评为民盟北京市委先进盟员。1999年、2000年连续两年在学院年终业绩考核被评为优秀,学院给予晋升一级工资的奖励。生平业绩已被载入《1997中国人物年鉴》、《世界名人·中文版》等五、六种辞书。2002年被"杭州胡雪岩学术研究会"聘为名誉会长

相关视频

林岷接受根宗专访

参考资料

  1. 购买郑林郑中林岷相关商品 , 孔夫子旧书网 20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