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林爽文起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林爽文起义,是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台湾汉族和高山族人民为反对清朝统治者的压迫和剥削,在林爽文领导下掀起的农民起义。

  •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一月,清台湾总兵柴大纪命知府孙景燧、副将赫生额等率兵300到彰化镇压,勒令村民擒献林爽文,激起民愤。林爽文遂率众起义,攻清军营垒,全歼其官兵。十二月,众举林爽文为盟主大元帅,建元顺天。
  • 清廷大震,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正月急调水师提督黄仕简、陆路提督任承恩等率兵4000渡海赴台增援,八月,改命大学士福康安为将军、领侍卫大臣海兰察为参赞大臣,率水师渡海。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正月初,清军多路出击,于仑仔顶和牛稠山连败义军,乘胜占领大里杙庄和集集埔,在老衢崎俘获林爽文,解至北京杀害。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林爽文起义                 发生时间         1786年到1788年
                参战方         清朝、台湾林爽文起义军                 结 果         清军平定林爽文起义
                  发生地点          台湾                  主要指挥官           福康安、海兰察

事件背景

  • 清朝收复台湾后,只有富豪、官僚这样有一定实力的人才能够得到土地开垦的权为,而处于底层的平民只能受雇于土地的主人,成为佃农。随着耕地的不断开垦,移民人数的不断増加,使得当时台湾地区商品经济持续发展,尤其农业产品商品化的程度随之不断提高,使小生产者内部产生了阶级分化。在竞争中,一部分人成为了富裕农民,另一部分人愈加贫穷了。在这些不断转贫的农民中,一部分破产,失去了对土地的永佃权。而就在此时,仍有大批的闽粤移民涌入台湾,并持续增加。由于大部分荒地早已经开发,这些新到台湾的移民已经没有机会再获得主地的永佃权了,只能临时租种土地或者受雇佣,再者就是进入到城镇中,成为手工业者或是小商贩。由于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直受富豪的歧视与官府的欺压,使得这些人具有发动起义的原动力。林爽文起义中大多数首领与骨干成员多是如此。
  • 台湾存在大量的游民,这些游民没有田产,没有生计,长期处于颠沛流离的生活中,被称为"罗汉脚"。当这些游民聚集在一起时,为了互助抗暴而歃血盟誓、结拜异姓兄弟,"江湖义气"便是他们普遍通行的道德观念。由于天地会"立会有名",重视兄弟义气,因此吸引了大量的游民、小生产者和佃农加入。于是,天地会在台湾开始吸收成员,不断壮大。林爽文起义军中,有许多人是天地会成员。台湾地区的械斗不仅仅加速了林爽文的起义进程,同时也对林爽文起义过程颇有影响。移民之间的矛盾是造成林爽文事件的社会因素。

事件原因

  • 从林爽文起义军发布的告示的内容中,也体现了对贪官的仇恨。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二月初八,顺天大盟主林爽文告示中,"今据台湾皆贪官污吏,扰害生灵,本帅不忍不诛,以救吾民,特兴义兵,当天盟誓"。之后,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三月发布的告示中"照得本盟主因贪官污吏剥民脂膏,爱是顺天行道,共举义旗,剿除贪官,拯救万民"。七月又在一份告示中写道"照得本盟主因文武贪污,剥民脂膏,爰举义旗,共灭剿除,以怏民心。" 因此可见贪官污吏的盘剥,成为了台湾爆发暴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事件过程

起义开始

  • 林爽文原籍福建平和县,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随父迁居台湾彰化大里杙庄,募众垦田致富。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天地会首领严烟自福建渡海至彰化传道。次年(1783年),林爽文入会,后成北路首领。天地会迅速发展,抗拒官府,清廷令其解散。
  •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严烟在溪底阿密里遇见林爽文,并邀请加入天地会,林爽文最开始加入天地会的目的,是为了互济互助,寻求一定的依靠。随着天地会的传播,成员不断增多,引起了台湾官员的警觉。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诸罗有杨光励者,富民杨文麟养子也;既入会与弟妈世不睦。妈世亦结党援,乃创为雷公会与敌焉。" 由于双方纠斗声势过大,引来官台湾镇总兵柴大纪亲自率兵抓捕,捕获到的人处死或发遣。许多人逃至大里巧林爽文处,林爽文将他们保护起来。清军抵达后,以焚村相威胁,让他们交出人来,林爽文等人拒不同意。清兵随后放火烧毁了大坏一带的村庄,成为爆发起义的导火索,起义随之开始。林爽文遂以"剿除贪官,拯救万民"为号召,率众起义,攻清军营垒,全歼其官兵。
  • 暴乱爆发之后,林爽文与王芬林泮等人率军攻克大墩,杀死了知县俞峻等人。并在半月之内,接连攻克彰化、凤山、诸罗、竹堑等城,而清军只能据守于府城与鹿仔港等地。可以说,此时起义军取得了相当大的胜利。

初期胜利

  • 起义军旋克彰化,杀孙景燧等人;释放狱囚,开仓取械;再克淡水、诸罗(今台南市佳里镇)等地。十二月,众举林爽文为盟主大元帅,建元顺天。台南天地会首领庄大田起兵响应,攻克凤山(今高雄)。嗣后,南北两路义军会攻台湾府城(今台南),久攻未克。起义军纪律严明,得到广大农民支持,仅诸罗、彰化两县就有数十万人参加,攻占台湾一府四县三厅大部。
  • 林爽文进驻彰化县衙门,自称“盟主大元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二月初一(1787年1月20日)北路的王作李同也率众响应,杀淡水同知程峻。又向北攻下新竹竹堑城。林爽文建号“顺天”,往南攻打诸罗等地,福建陆路提督署台湾兵备道柴大纪力守,诸罗县知县董启埏与已卸任的唐镒皆被杀。凤山天地会领袖庄大田亦集众起兵响应,发生笃嘉庄之战,至十二月(1787年2月)全台除南部台湾府、诸罗,中部海港鹿港外均陷落。
  • 其后,桃竹苗等地的客家居民纷纷以乡勇形式组织义民团练,配合清军围攻、抵抗林爽文军队保卫自己的财产。在新竹地区,则有陈紫云领导下,转战新竹苗栗等地。事件平定后,乡民捡集新竹死难客家乡勇骨骸共二百多具,合葬于枋寮(即今新竹县新埔褒忠亭义民庙)。
  • 此时,虽然起义军控制了许多重要城市、交通要道与战略要地,但是始终无法攻占府城。除府城清军强烈的抵抗之外,另一支部队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支部队成员被称为"义民",和清军一起抵抗起义军,使起义军腹背受敌。因为义民中也有许多人是农民出身,而起义军中也有地主富商。一方面,起义军在战斗的过程中伤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这些人才会参与到与起义军的战斗中。另一方面,是受到台湾地区淳泉械斗的影响,义民中的一些人与起义军对抗,既没有政治色彩,也不是阶级矛盾,而是族姓、籍贯不同人群之间的相互斗争。

平定起义

  •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乾隆派福康安统帅湖广、四川、广西、贵州等省份的满汉兵丁渡海到达台湾,号称十万大军。在战略上,福康安一方面大肆宣扬千万大军不曰抵台,试图给起义军造成也理压为,扰乱起义军军也。另一方面,结交台湾逃至大陆的知识分子,化他们出谋划策,提供支持。再者,"剔抚兼施","赦其从逆之罪,广示招抚,并秘遣熟悉贼情之人,用为间谋。如能擒缚贼首、贼目来献者,优加奖赏,擢授官耻使其党羽内离,渠魁更易就获。" 对起义军实行分化瓦解与利益诱降。
  • 在战术上,福康安声东击西,通过详攻大里杙,主要兵力去解诸罗之围。这一战术非常成功,使起义军不得不放弃诸罗,撤至斗六口。清军随后调集重兵对斗六口发起猛攻,起义军与清军激战云天,终因寡不敌众而退回大里杙。但由于清军使用大炮轰击,且人数众多。起文军无奈放弃大里杙,撤至"内山"集集蛹、水里化等高山族聚居地区,继续抵抗。清军令当地武装扮成民人,配合官兵搜捕义军。

事件结果

  • 清军多路出击,于仑仔顶和牛稠山连败义军,乘胜占领大里杙庄和集集埔,在老衢崎俘获林爽文,解至北京杀害。庄大田率余部退入台湾最南端的琅峤,不久也被俘杀。起义遂告失败。
  • 此事清廷仅派军不足4万,费时一年四个月平定,之后清皇乾隆为了嘉奖诸罗义民义举,而将诸罗改名“嘉义”。乾隆将平台民变一事,列入十全战功。天地会早先领导、发号施令中枢在台湾;历经林爽文事件以后,天地会领导权由台湾转移至中国大陆内地。

事件影响

  • 林爽文起义与朱一贵起义、戴潮春事件并称台湾清治时期三大民变。尽管这次起义仅有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便被镇压,但它的意义和影响却是深远的。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