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林秋梧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林秋梧(外文拼音 Lin Qiu-wu,台罗拼音 Lim Tshiu-Ngôo,1903年8月15日-1934年10月10日),别名林证峰林洲鳌林宣鳌,笔名坎人守俄林洲鳌,法号证峰,台湾台南人,是著名作家、诗人、社会运动家、佛教改革者。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台研所名誉教授李筱峰为其外甥孙。

简表说明

林秋梧原图连结
姓名    林秋梧    
性别    男     
出生日期  西元1903年8月15日
逝世日期  西元1934年10月10日
职业    台湾佛教僧侣    
出生地点  台湾台南市     
毕业院校   日治台湾台北总督府国语学校肄业、

      中华民国厦门大学哲学系肄业、
      日本东京驹泽大学


信仰    佛教


经历

1903年生于台南,父亲林成武以叫卖水果维生,家中重视教育,因此1911年林秋梧进入台南第一公学校就读,并在课后跟随私塾学汉文,1917年毕业于公学校,在1918年考上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后改为台北师范学校)[1]

在台北期间,他开始投入社会运动,曾声援林献堂等人的民族运动,并和在大稻埕开设医院的蒋渭水亲近,成为1921年“台湾文化协会”诞生的创会学生会员,在1922年学潮运动中,被指为学潮首脑,在毕业前夕被勒令退学[2],原本林献堂和蒋渭水欲资助他出国留学,却因父母反对而放弃,投入求职,但仍陷入失学失业的低潮,后透过朋友介绍至神户玉坡贸易商会工作,1923年底返台,但又碰上治警事件,遭到监视,只好在1924年赴厦门,于集美小学任教[3]

1925年其母亲因肺疾病逝,林秋梧回台奔丧,并因此机缘与台南开元寺结缘[4],后他遵照母亲遗嘱留台。

他开始参与文协的演讲活动,1926年担任美台团电影巡回队的辩士(电影旁白解说员),巡回于中南部的乡镇,推广介绍台湾文化及思想;但1927年台湾文化协会分裂,林秋梧与台南开元寺得圆法师结缘出家,法号“证峰”[2],并以派遣留学生的身分赴日本东京驹泽大学就读,成为忽滑谷快天门下[5]。期间他仍持续写作,在《台湾民报》、《南瀛佛教》、《中道》发表许多有关批评时政、改革佛教、文化的文章。

1930年他自驹泽大学毕业,回到台南开元寺担任教师兼书记[6],并任南部临继宗佛教讲习会讲师、兼南瀛佛教会讲师。林秋梧开始投入从事宗教改革和社会批判,认为僧侣应该负起社会教化的责任,以和尚之身参加梧桐诗社、台湾民众党、赤崁劳动青年会、台湾工友总联盟,创办《赤道报》,关切工农运动[7]

1929年他参与赤崁劳动青年会发起“反对中元普渡”的运动,企图破除迷信,在1930年参与演讲[8]

1934年8月他罹患急性肺结核,10月10日病逝,告别式于开元寺举行[9]

思想 

其思想充满著对社会、人类的关怀,且其佛学研究方法,因受日本佛约治学的影响,代表作有《真心直说白话注解》、《佛说坚固女经讲话》。他对男女平等的重视,以女人可以成佛,来验证佛法中男女平等的思想;并认为净土的世界并非是空洞的,是可以将净土的世界落实于现实的世界,他将之名为现世净土[10]

影片分享

参考资料

  1. 龚显宗. 台湾文学家列传.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 1997: 249. 
  2. 2.0 2.1 洪世才 . 【专栏】林秋梧的反抗精神. 民报. 2018-06-29. 
  3. 龚显宗. 台湾文学家列传.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 1997: 250. 
  4. 洪子伟. 存在交涉:日治时期的台湾哲学. 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 2016: 143. 
  5. 李筱峯. 革命的和尚 -- 抗日社会运动者林秋梧. 八十年代出版社 . 1979: 59. 
  6. 阚正宗. 台湾佛教史论.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8: 340. 
  7. 李筱峯; 联名作者. 开元寺的夙昔典型. 南方快报. 2005-08-09. 
  8. 张炎宪,曾秋美,陈朝海编著. 20世纪台湾新文化运动与国家建构论文集. 财团法人吴三连台湾史料基金会. 2003. 
  9. 龚显宗. 台湾文学家列传.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 1997: 257. 
  10. 释慧严. 林秋梧(证峰师)的佛学思想探源. 华梵大学 第七次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3-09.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