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林义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林义德 原图来源
姓名 林义德
别名 宜民、人称“黑石先生
出生年  1909
死亡年  1987
参与社团 东明吟社、貂山吟社、中华民国传统诗学会
编著作品 黑石集

林义德(1909-1987),字宜民,人称“黑石先生”,台北双溪人,明治四十二年生,世居北县双溪乡,家以业茶,名闻北台。

生平

林义德聪慧好学,自公学校毕业后先后拜于柯步云连肖柃门下学习经史诗词,博涉综观凡十载。

三貂矿业既兴,亟须材木,义德家风以守信足以立业安身,而日绅劝就宜兰太平山营林业,因设“泰发制材工厂于”罗东。性豪旷,为人抒难解困,不计其报,久之,邑人以所在呼“义德村”,所由道称“义德路”,业馀参“东明吟社”。

终战初,木业衰微,煤矿兴起,淡水许文吉邀请合资采煤于三貂,民国四十一年十月,既开三矿,遂设“泰发煤矿”,惟煤政未定,至四十五年收业,四十九年,兰阳木业亦收,遂息影故里,专事吟咏。宜兰县议员陈进东请教授兰阳,由是往来两地,未几,貂山吟社请为副社长,义德倡吟诗,经营馀事,善谋宏猷,遂有貂山调。六十五年办全国诗人联吟,貂山社名始振,而台地吟诗之风自是开矣,其年膺“中华民国传统诗学会”理事,嗣连三届。六十八年,开课于双溪。七十一年,率团访日为文化交流。是岁,貂山社长张廷魁卒,义德晋社长,姚德昌林凌秋副之。平时养兰莳花,植茶花十万株,悠游其间。七十五年膺县选模范老人,明年六月卒,年七十九。

著作

林义德平居感怀,每吟咏以见志,因学有根柢,遣字高雅,用典平实,善于近体诗创作,尤嗜联对,故有“联王”之誉所作虽多,但生前未曾结集。民国86年(1997)于义德逝后十年,貂山社同仁由副社长吴水秋等搜集其作近千首,出版行世,名曰《黑石集》,作为其逝世十周年之纪念。

七言律诗

兰溪消夏
一脉灵泉漾[1]碧波,薰风[2]解愠[3]镜新磨。

清流冷冷[4]消炎夏,悦耳涓涓[5]奏雅歌。

空谷幽香无俗韵,诸峰耸翠拥青螺[6]

同欣避暑兰溪好,水色山光画意多。

【题解】
本诗为七言律诗,收入《黑石集》,为二首之一。兰阳溪位于兰阳平原,发源于宜兰县境内中央山脉南湖大山的北麓,因流经兰阳地区而得名。又以含砂量丰富混浊,旧名“宜兰浊水溪”,丰沛的水源主要作为发电及灌溉之用,自古以来农业发达,灌溉渠道延伸整个兰阳平原,是宜兰县最主要的河川,可谓为宜兰的生命河。主流全长73 公里,也是台湾东北部最大的河川。本诗写作者夏日游赏兰阳溪,清凉的溪水足以使人顿失郁热,悦耳的水声令人心旷神怡,真是好不消暑。加以层峰耸翠,山光水色的美景,犹如置身图画中,优雅地写出了宜兰好山好水的诗情画意。

【延伸阅读】
1. 林义德〈兰阳赏雨〉,《黑石集》。

2.   李逢时〈发兰阳〉,《泰阶诗稿》。

3.   林玉麟〈兰川泛月〉,《诗报》115 期,1935 年10 月17 日。

七言绝句

大墩秋获
亩亩镰声和暮蜩[7],芦墩香稻涨黄潮[8]。筑成墙圃歌丰稔[9],一幅豳风信手描[10]

【题解】
本诗为七言绝句,收入林义德《黑石集•七绝篇》。创作时间在民国70年(1981)9月6日前后。题为大墩,实指今日台中县丰原地区附近的田园秋景。丰原地区古称葫芦墩,自日治时期即以产米质精闻名台湾,可属于大墩(台中旧称)农业区的重要农产品。虽进入民国时期,稻米种植还是地方重要农作物。本诗除点出了台中葫芦墩的地方特色外,以近于白描手法,对其所见农民收割稻作的过程进行描述,反映出八0年代农民秋收丰乐的情形。本句反映农夫秋天忙于收歌之情景,镰刀割稻之声与秋蝉唧唧之声相应。

【延伸阅读】
1. 陈肇兴〈秋田四咏〉,《全台诗》第玖册。
2. 吴德功〈大墩眺月〉,《全台诗》第拾册。

注释

  1. 漾:音ㄧㄤ ˋ,水面波动摇荡。
  2. 薰风:和暖的南风或东南风;和风。
  3. 愠:音ㄩㄣ ˋ,怨怒。
  4. 冷冷:寒凉的样子。
  5. 涓涓:细小的水流
  6. 青螺:喻青山。
  7. 亩亩镰声和暮蜩:亩亩,田亩;镰声,收割或割草用的工具。形状弯曲如钩。亦称为“镰刀”;和暮蜩:蜩,即蝉。本句反映农夫秋天忙于收歌之情景,镰刀割稻之声与秋蝉喞唧之声相应。
  8. 芦墩香稻涨黄潮:芦墩:葫芦墩,地名(今台中县丰原市域);香稻涨黄潮,指稻子穗满因风起浪状如潮水,形容稻穗丰满之状。
  9. 筑成墙圃歌丰稔:墙圃,指晒谷场;丰稔,农作物丰收。
  10. 一幅豳风信手描:豳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为古豳国的风谣。此指朴实之民风;信手,随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