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柏拉图之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柏拉图式爱情,是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爱情观,追求心灵沟通和理性的精神上的纯洁爱情。 柏拉图式爱情最早由Marsilio Ficino于15世纪提出,与苏格拉底式爱情是同义词。柏拉图式爱情根植于古希腊的理性主义传统和同性恋爱风尚。[1]

基本信息

中文名柏拉图式爱情外文名Platonic love同义词苏格拉底式爱情提出者马西里奥·斐齐诺

基本概念

按照《会饮篇》的理论而言,柏拉图式的爱情主要是指成年男子与美少年之间的爱情,而这个也和当时希腊风气相关。希腊学者认为同性之间的爱情才是真正属天的爱情,异性的婚姻制度不过是为了社会的建构。而现今柏拉图式爱情已经扭曲成精神爱情,基本上是断章取义用来形容男女之间的爱恋,这正是因为现代社会对于同性恋的排斥。

学术观点

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柏拉图的爱情观让人不可思议。而有一位美国学者却对今人所理解的这种柏拉图的爱情观,提出了新的见解。美国东西部社会学会主席,《美国家庭体制》一书的作者伊拉·瑞斯(Ira·reiss)经研究后认为,柏拉图推崇的精神恋爱,实际上指的是同性之间的一种爱,也就是同性恋。 古希腊人认为,同性恋的过程更多地是灵交、神交,而非形交。这就是柏拉图偏重同性之间的爱情的原因。柏拉图坚信“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情感,而惟有时间才是爱情的试金石,惟有超凡脱俗的爱,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北大哲学系教授先刚也提出:柏拉图在谈论爱情时,如果不是全部,那也绝大多数都是指同性恋,尤其是指成年男子与少年男子之间的爱情。

相关资料

柏拉图在对话录《会饮篇》中提到最崇高的爱情是精神之爱,是爱的双方对真善美的共同追求,而这种共同追求仅限于同性之间。“柏拉图之爱”的真正意义就是同性之间的同性爱,只有这种爱才是高尚而珍贵的。 在雅典,同性爱被法律赋予了最大限度的保护和支持,甚至被认为是对无节制生育的一种控制方法而加以提倡,同性恋是当时雅典的骄傲之一。公元前4世纪,著名演说家爱斯基尼斯曾在法庭上公开陈说:“迷恋上一位貌美如花、风姿翩翩而又举止得体的少年,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这是任何一位感情丰富而又明智的男性必然会产生的爱情,是不可违抗的。[2]

同性之爱

古希腊时期,男人是喜欢女人的,但他们更喜欢男人。在柏拉图的爱情观里特别明显,他所讨论的爱情基本上是男子之间的感情,就是同性恋。 在柏拉图的爱情里,主要是指成年男子与少年男子的恋爱,当时流行于古希腊尤其是雅典的贵族阶层。成年男子爱恋美少年,属于主动的“爱人”,被爱的少年则是“情人”。在这种关系中,处于被动一方的社会地位往往比较低,而主动方的社会地位则较高。 在柏拉图看来,最崇高的爱情是精神之爱,拥有能使人灵魂上升的力量。但柏拉图认为,这种高尚而珍贵的爱,仅限于同性之间。 柏拉图在《会饮篇》中提到,陷入爱情中的男人愿意为他们所迷恋的少年做任何事,不惜一切代价。

神话故事

古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宙斯的最爱,既不是天后赫拉,也不是他化身为公牛前去诱惑的欧罗巴公主,而是一名克里特美少年,伽倪墨得斯(加尼米德)。他化为雄鹰将这名美少年掳走,在奥林匹斯山上公然与之欢爱,引发赫拉的嫉妒并设计害死这名美少年,将之变为一只水瓶,宙斯伤心不已,将伽倪墨得斯的灵魂封印在天上,这就是水瓶座的由来。 荷马在史诗《伊利亚特》中非常明确地指出了,伽倪墨得斯被宙斯掳走的原因是“他过于迷人的身体”。这句话也揭示了整个古希腊时期最重要的社会风化现象,即男性之间对于男性美的互相爱慕。

爱情观念

柏拉图在对话录《会饮篇》中提到最崇高的爱情是精神之爱,是爱的双方对真善美的共同追求,而这种共同追求仅限于同性之间,只有这种爱才是高尚而珍贵的。所以说柏拉图式爱情,最开始指的并不是一般的精神恋爱。而应该是同性之爱,且摒弃对性的欲望。 在雅典,同性间的爱被法律赋予了最大限度的保护和支持,甚至被认为是对无节制生育的一种控制方法而加以提倡,同性恋是当时雅典的骄傲之一。而美国的社会学者对“柏拉图式爱情”是只有神交的“纯爱情”,还是虽有形交却偏重神交的高雅爱情,也众说纷纭。

希腊文明

古希腊人热衷于谈论爱,思考爱,追求爱,爱情对于他们来讲,似乎是上天赐予他们的甜蜜的痛苦,陶醉的烦恼。与当时缺乏教育的女人建立爱情关系的艰难,以及对美独特的理解,使得希腊男子认为那些精力旺盛、充满朝气,又略带一丝腼腆的俊美少年男子是更为理想的爱慕对象。这种男性之间的爱往往超出了肉体之欲,更多的是思想和情感上的倾慕和连结。青年男子间的互相青睐和眷恋,往往会使当代人感到费解。但就是这样一个虔诚、善思、充满活力的民族,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爱演绎得如歌如泣,第一次把爱赋予理性的思考,并上升到哲学的高度。

学术文献

柏拉图在其著名的对话录《会饮篇》中,通过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之口,阐述了自己关于真正的爱的见解。在他看来,最崇高的爱是精神上的,是爱的双方对真实和美德的共同追求,但这种共同追求仅仅限于男性之间。也就是说,柏拉图所推崇的以感情为基础的爱情完全是同性之爱,是男性的同性恋。从这里似乎可以看出,柏拉图具有明显的同性恋倾向,而他终生未娶,似乎也证明了这个推断。 在同一篇对话录中,出身名门、以貌美著称的雅典将军阿西比德向众人坦言,他和苏格拉底是一对情人,并称赞苏格拉底是一个高尚的、对爱情非常专一的情人,对此苏格拉底丝毫没有予以否认。这样看来,柏拉图的同性恋倾向也许并不完全是出于偶然,而是具有其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需要进行更为深人的历史分析。 柏拉图认为人们生前和死后都在最真实的观念世界, 在那里, 每个人都是合体的完整的人, 到了这世界我们都分裂为二。所以人们总觉得若有所失, 企图找回自己的“另一半”。柏拉图也用此解释为什么人们会有“恋情”,以及同性恋为什么更好,此段描述可参见柏拉图的《会饮篇》。 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历史沿革

早期文明 早期地中海文明开始便存在着鲜明的男性美崇拜文化。最早的古埃及贵族里已经不乏男性之间互相爱慕以及结合的现象,迄今发现最早获得王权认可的同性伴侣,为古埃及神侍柯南姆赫泰普(Khnumhotep)与尼安科南姆(Niankhkhnum),这幅在埃及法老墓穴中发现的壁画上两个男子亲密依偎,说明在古埃及同性婚姻是被接受的。 作为古希腊文明的起点,克里特文明深受古埃及文明的影响,因此古希腊城邦崇尚男性美的传统也许极有可能源自于此。 早在原始部落和青铜器时代早期,克里特岛上便已经出现了此类传统:当少年进入青春期后(13岁到20岁之间),部落会派一名成年的男性将他带离部落,向他传授作为一名成年人的社会责任以及谋生能力,教育他如何拥有强壮健美的体魄,同时身体力行对他进行性的教育,直到少年成为一名真正的成年人。在这个过程中,男人与少年之间会产生一种类似于伴侣的感情,不仅体现在肉体上,也体现在精神上。 城邦时期 进入城邦时期之后,克里特岛开始出现成年男子“诱拐”少年的风俗,并最终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制度。他们将此种关系称为“erastês(爱者)和ermenos(被爱者)”。成年的爱者会挑选一名少年成为他的被爱者,以充满男性魅力的行动和礼物诱惑他,如果少年接受了诱惑,便与之同居两个月,并一同社交,狩猎,举办宴会,以及进行某些肉体接触。同居期满之后,少年会带着爱者的礼物——军装、牛(献给宙斯)和水杯(象征宙斯与伽倪墨得斯的关系),宣布进入成年人的世界,成为一名真正的成年人。 在克里特岛,成年男性为了爱而诱拐或者劫持少年是被容许的,而且少年的父亲也必须接受此类行为。 到了雅典,这种风气变成了令人趋之若鹜的时尚。雅典城里每一位父亲都生怕自己的儿子不够俊美无法吸引到优秀的成年男子前来追求,以至于他们会祈祷自己的儿子进入青春期之后能变得充满魅力,成为整个雅典成年男性都梦寐以求的追逐对象——这几乎和现代选秀节目中心焦如焚的父亲们如出一辙。雅典的“少年爱”关系主要表现为:成年的贵族男性对自由公民少年进行“爱的教育”,让他们在成年之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具有迷人外表和风度以及完好学识修养的自由公民。 [6] 神圣军队 古希腊城邦中最无限制鼓励男性之爱的当属底比斯。古希腊历史学家、作家色诺芬在著作《希腊史》中写到,底比斯的成年男子可以和少年以一种类似于婚姻的关系同居。底比斯少年们会共同学习音乐和摔跤,来培养优雅的内涵和强健的体魄,并且与自己的搭档产生爱情。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同性恋军队,底比斯圣军,由150对男性爱侣组成,也是古希腊城邦史上最精锐的军队之一。他们比普通军队更加具有战斗力,更加忠诚,也更加勇猛,会与自己的爱人并肩作战到最后一刻。 由此不难看出,对于男性力量美、男性学识魅力的崇拜,是整个希腊古典社会“男性美崇拜”文化的中流砥柱。从本质上看这是一种特殊的师生关系和教育方式:具有丰富学识、涵养和男性魅力的成年男子,将俊美的少年培养成同样具有丰富学识、涵养和男性魅力的美男子,如此世代相传,良性循环。可以想象,在基因遗传和后天培养的双重作用之下,古希腊社会随处可见外在与内在同样优秀的男性。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均与他们的学生有过情人关系。也正是对“男性美”和“知识”的高度崇尚,使得古希腊的文明具有了太阳般的光辉和海洋般的浩博。

历史背景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有影响的人,而在他们两个人中间,柏拉图对于后代所起的影响尤其来得大。 柏拉图著书以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之口表述说,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 在欧洲,很早就有被我们中国人称之为“精神恋爱”的柏拉图式的爱,这种爱认为肉体的结合是不纯洁的是肮脏的,认为爱情和情欲是互相对立的两种状态,因此,当一个人确实在爱着的时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体上同他所爱的对象结合。 而美国的社会学者对“柏拉图式的爱情”是只有神交的“纯爱情”,还是虽有形交却偏重神交的高雅爱情,也众说纷纭。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柏拉图认为爱情能够让人得到升华。对一个活得高尚的人来说,指导他行为的不是血缘,不是荣誉,不是财富,而是爱情。世上再也没有一种情感像爱情那样深植人心。一个处在热恋中的人假如作出了不光彩的行为,被他的父亲、朋友或别的什么人看见,都不会像被自己的恋人看见那样,使他顿时苍白失色。

参考文献